APP下载

科普投入对中国科普能力的驱动研究

2018-07-11马宗文董全超

中国科技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科技馆典型科普

马宗文,陈 雄,董全超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北京 100045)

1 背景和研究进展

国家对于科普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使得科普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和公众的科普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当前科普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认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主要问题有:科普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均衡化、精准化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科普投入不足,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不够。科普事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任重而道远。

目前,国内学者对科普投入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科普投入产出效益分析。郑念等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1990—2007年中国GDP和各生产要素投入等统计数据,从定量角度检验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认为科普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王宾等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定量评价了中国各省份科普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认为中国大部分省份科普工作是有效的,但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科普投入产出效率较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结论[2]。二是基于科普投入要素的科普能力相关评价。卓丽洪等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构建了地区科普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了中国31个省份的地区科普驱动力[3]。《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报告(2006—2016)》蓝皮书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和能力发展指数,对中国各省份的科普能力指数进行了比较,对东中西部地区科普能力的发展进行了分析[4]。任嵘嵘等基于熵权法GEM对中国各省份的科普能力进行测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5]。陈套等构建了中国区域科普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发现科普能力的提升不能仅靠科普设施,更需要科普人员和经费的投入[6]。三是基于科普投入的各地方和各部门科普工作评价研究。朱世龙研究分析了北京科普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整合社会科技(普)资源,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政府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等相关建议[7]。莫扬等基于中科院的调查数据,得出中国目前科普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科普积极性自觉性不强,得不到有效的制度支撑等结论[8]。何哲峰等分析认为国土资源科普人员数量稳中有升,科普场馆发展迅速,科普经费投入呈现增长趋势,但仍然存在科普经费相对短缺、科普人才不足、科普制度不健全等问题[9]。四是科普投入的国际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论是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10-11]。梳理发现,目前针对中国科普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尚未见诸报道。

本研究将从投入角度分析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厘清表征科普能力的科普产出和科普投入之间的相关关系,定量分析科普事业发展的主要驱动要素及贡献;根据以上对应关系分析结果,提出推动中国科普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选取

科普投入从经费、人员和设施三个方面考虑,共选取18个变量指标,其中X1-X7为人员投入,有7个指标;X8-X12为设施投入,有5个指标;X13-X18为经费投入,有6个指标。以组织科普活动、出版科普图书期刊作品、举办科普展览、开展媒体宣传等10个方面的变量数据作为科普产出指标,用科普产出表征科普能力建设的成效。各指标情况见表1。选取2015年31个省(区、市)的每个指标值,进行横向分析(Cross-Section Analysis)。数据来源于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科普统计(2016年版)》。

表1 科普投入和产出变量说明

2.2 研究方法

典型相关分析法(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是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最早由Hotelling于1936年在《生物统计》期刊上提出,因为涉及较大量的矩阵计算,早期应用受到较大限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臻于成熟,在各个领域逐渐被使用和普及起来。如在生态学领域,研究生物种群与各种生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地理学领域,用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自然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等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12]。

典型相关分析揭示的是两组多元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两组多元随机变量中一组是自变量(解释变量)组,另一组是标准变量组。和一般的相关模型不同,典型相关模型的相关函数两侧都有不止一个变量。和其他研究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统计方法比较,典型相关分析特别适合于所分析的变量组的各个变量之间本身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为科普投入和产出所选各变量组之间及变量组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所以此方法适合分析科普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

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相关分析原理

在典型相关分析中,原始的观测变量经过处理后转化为典型变量,每个典型变量只与另一组典型变量相关,而与本组或另一组的所有其他变量都不相关。典型相关分析建立第一对典型变量的原则,尽量使所建立的两个典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化,也就是先在因变量组中的第一个典型变量中提取一个典型载荷(典型变量与本组的观测变量之间的两两简单相关系数,典型载荷越大,说明典型变量对观测变量的代表性越好)最大的变量,然后在自变量组中的第一典型变量中也提取一个典型载荷最大的对应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然后在因变量组中的第二个典型变量中提取典型载荷最大的观测变量,在自变量组中第二个典型变量中也提取典型载荷最大的对应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这样依次往下进行,直到最后一个典型变量提取完毕。本研究计算过程在SPSS软件中完成。

3 科普投入现状

据科技部科普统计显示,科普经费投入稳步增长,科普经费来源渠道仍以政府为主,社会化、市场化科普工作局面尚未形成。总体来看,2008—2015年全国科普经费投入呈增长趋势,7年间增长了1.17倍,年均增长12.33%(见图2)。2015年,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额141.20亿元,全国人均科普专项经费4.63元,其中政府拨款占75.54%,比2010年提高了7.12个百分点。一方面说明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增加了经费投入;但另一方面,看出社会对科普经费投入贡献的严重不足,运用市场化手段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的机制尚未形成。

科普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但科普人员以兼职人员为主,科普专职人员不足,科普创作人员严重缺乏。全国科普人员数量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2008年以来,科普人员总数稳步增长,年均增长2.30%;2015年,全国共有科普人员205.38万人,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14.94人。科普专职人员总数和比例均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22.97万人、占13.04%降低到2015年的22.15万人、占10.79%。7年间,科普创作人员总数虽有增加,但仍然严重不足,2015年,全国共有1.33万人,仅占总数的0.65%。科普专职人员不足,科普创作人员匮乏造成了科普研发和创作水平不高,科普供给侧难以满足社会公众快速增长的多元化、差异化的科普需求。

图2 2008—2015年科普经费投入变化情况

图3 2008—2015年科普人员数量变化情况

科普设施不足,分布不均衡,个别省区至今没有任何科技馆,西部地区地市级科技馆更是乏善可陈。2015年,全国共有科技馆和科学技术博物馆1258个,平均每109万人口拥有一个科技类博物馆,与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每50万人拥有一个科技类博物馆还有不小差距[13]。流动类科技馆、虚拟现实和数字科技馆等新兴科普资源,以及农村中学科技馆、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还较少,而且已有科技馆和科技类博物馆展陈内容同质化、单一化现象突出,更新换代缓慢,科普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公众需求。

4 结果分析与结论

4.1 科普投入和产出相关性分析

通过计算,科普投入和产出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相关性检验见表3。

表2 科普产出和投入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表3 科普产出和投入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检验

从相关性检验来看,第7、8、9、10载荷的投入要素(X1-X18)和产出要素(Y1-Y10)的相关系数不高(<0.85)且未能通过显著性为0.05的检验,所以不做进一步分析。科普经费、科普人员和科普设施三方面的投入在第1~6载荷中的分布见图4。

图4 科普投入在第1~6载荷中的分布情况

总体来看,对科普产出具有重要影响的三类要素:科普经费和科普设施要素主要落在第1典型载荷,科普人员要素在第1、2、3典型载荷相对集中。典型相关分析中,对因变量影响作用从第1载荷依次递减,影响要素在第1载荷的绝对数值越大,对因变量影响越大。从第1典型载荷各要素的数值大小及分布看,经费方面的指标更集中、数值更大,说明经费投入对科普产出影响最为重要,平均达到了70.62%;在第1典型载荷中,解释变量的重要性,其次是科普设施类,再次是科普人员类,选取的要素平均影响分别达到了42.78%和38.26%。第2、3典型载荷主要反映了科普人员方面的影响,要素的平均影响力达到了44.47%和39.47%。

从具体对应关系来看,第1典型载荷中科技馆、科学技术博物馆的参观人数,科普(技)讲座的举办次数、科技夏(冬)令营参加人数、科普图书期刊出版册数等产出指标最为集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使用额,以及作为最重要经费来源渠道的政府拨款,还有科普经费使用中的科普展品和实施支出。此外,影响因素还有科技馆和科技类博物馆的展厅面积和科普创作人员。从对应关系看,科普场馆的参观人数主要对应于展览的面积,图书期刊出版册数对应于创作人员,而所有的产出指标可能都对应了经费投入方面的指标。

第2载荷主要分布的产出指标是发放的科普读物和资料、重大科普活动次数,载荷分别为-0.670和-0.442(负值表示影响的方向,其绝对值代表了影响大小);从解释变量看,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科普人员。从对应关系看,发放科普资料应该对应于科普兼职人员及其工作量、农村科普人员和农村科普(技)活动场地4个投入指标,因为科普资料发放主要由兼职人员完成,而发放的对象主要在农村地区;重大科普活动应该对应于科普专职人员,特别是以高学历、高素质的科普管理人员。

第3载荷分布的主要产出指标是科技夏(冬)令营参加人数、重大科普活动次数,载荷分别为0.553和0.524,从解释变量看,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城市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科普兼职人员及其投入的工作量、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科普专职人员等。主要原因可能是科技夏(冬)令营参加者主要来自城市,而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是重要活动场所。与第2载荷显示结果类似,重大科普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各类科普专兼职人员。

第4载荷分布的主要产出指标是电视台、电台播出科普(技)节目时间,载荷为-0.615,从解释变量看主要对应的因素是科学技术博物馆展厅面积和科技经费筹集额中的政府拨款。说明媒体宣传工作受科普设施和政府投入的影响较大。

第5载荷分布的主要产出指标是科普(技)讲座举办次数,载荷为-0.318,而对应的主要解释变量是科技经费使用额中的科普活动支出和农村科普人员,说明除了经费投入,农村科普人员也是科普(技)讲座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可能与科普(技)讲座从数量上来看,主要面向农村地区和农民有关。

第6载荷没有分布比较显著的投入和产出指标。

4.2 主要结论

(1)经费投入是科普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科普经费投入对科普产出的影响最大,对各类产出指标都有重要影响。科普产出和投入的典型相关分析可以看出,科普事业发展的各项表征指标多数可以用与经费有关的变量解释,说明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经费投入。从第1载荷数据看,经费投入的影响力或驱动力超过了70%。一方面,经费投入可以直接转化为科普产出,如举办科普展览,发放科普读物和资料;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科普人才和设施,如培养和激励科普人才、资助科普设施建设等间接作用于科普产出。

(2)人员投入是科普事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科普投入和产出典型相关分析可以看出,科普人员特别是高素质的科普专职人员是科普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要素,对重大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科普原创作品出版发行、举办科普(技)讲座、科普资料发放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各类科普专兼职人员在科普事业发展的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排名越往前的载荷影响力也越大,解释变量中只有科普人员要素在前3个载荷均有分布,分别达到了38.26%、44.47%和39.47%,平均为40.73%,说明科普人员对科普工作具有较为全面且重要的影响力,是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3)设施投入是科普事业发展的基础。科普设施是科普工作的载体和平台,既包括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乡村、社区科技服务站等固定设施,也包括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流动科普资源,还包括虚拟现实科技馆、数字科技馆等新技术手段。分析可以看出,设施投入对日常科普参观、举办科普培训讲座、实用技术培训、媒体科普宣传等都有重要推动作用。从第1载荷数据看,科普设施的影响力或驱动力超过了40%。科普设施要素在前6个载荷中的分布相对均衡,平均为21%,说明科普设施是科普能力建设的基础。只有建设完备的科普基础设施,才能有效提高科普教育和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

5 相关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科普经费、人员和设施三方面持续稳定投入对科普事业健康蓬勃发展至关重要。 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科普经费方面,应稳定增加全社会科普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要求,设立科普专项工作经费,加大财政经费对科普事业的投入,科普经费每年要按照一定幅度增长。除了政府对科普的投入,要运用市场化手段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吸纳境内外企业、机构、个人的资金和物资支持科普事业发展,使社会投入成为科普经费来源的主要部分,鼓励捐赠等多渠道社会资金投入。

(2)科普人员方面,应着力建设专业化科普人才队伍,更好地发挥科普兼职人员作用。一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普场馆、科技社团等,建设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培育专业化的科普创作和宣教人才;二要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有关科普的专业和专门课程,培养科普专业人才;三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科普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的科技知识水平和科学传播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普志愿者的整体水平;四要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等积极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

(3)科普设施方面,应充实、拓展专业、特色科普场馆和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完善国家科普基础设施体系。支持部门、地方建设适应需求、各具特色的科普基地,推动中西部地区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缩小地区差距。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专题科普设施;有条件的科研机构、科研基地、高等学校和企业向公众开放,开展科普活动,作为科普设施的有效补充。加强街道、村镇、社区科技创新操作室、科普活动站、科技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层科普设施建设。

猜你喜欢

科技馆典型科普
科技馆一日游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深圳科技馆新馆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