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评刊
2018-07-10
新传奇 2018年10期
宁夏 胡生明: 诸葛亮被后人称之为“中国历代贤相中第一奇人”。一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遐想到他的足智多谋,他的鞠躬尽瘁,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聪明绝顶的人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读罢《奇才诸葛亮的三次中计》一文的“导读”后(载于《新传奇》2018年第4期),我迫不及待地速览了“第一次中计:三顾茅庐时被迫出屋”和“第二次中計:被迫为刘琦出谋划策”及“第三次中计:出计引诱司马懿出兵,不料反中计”的全部内容,深为文章作者深研细读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笃学精神所感动,同时也被他与众不同的逆向思维方式所折服!许多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只是把它作为一部研究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诸侯争霸天下的战争小说去欣赏,对被神话为“完美主义者”的诸葛亮顶礼膜拜,而很少想过:诸葛亮是否也有缺点与不足?
本文作者独辟蹊径不落俗套,用事实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完全真实的诸葛亮:他虽然神机妙算智慧超群,但偶尔也有对情势判断失察的时候。
此时,我不由得想起《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和《寄兴》中“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这两句话。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连金子也没有十足之赤。我们为何对他人还那样苛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