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游侠十大谋生之道
2018-07-10
在武侠小说及影视作品中,那些武林游侠、江湖中人一不打工,二不种田,一天到晚舞枪弄棒、打打杀杀,根本不用担心赚钱的事,还经常下馆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样的人生太写意了。那么,他们究竟靠什么为生?
寄生派
古代很多游侠虽不事生产、不乐常业,但因声名在外,权贵富豪喜欢与他们交游,经常赠送钱财,他们没有生计之忧。如汉代大侠郭解、楼护就是这样的“寄生派”。郭解徙居茂陵,很多人送钱,有的多达千万;楼护母死,送葬者所乘的车也多达二、三千辆,其中很多人都资助过楼护。
甚至一些称不上著名侠士的人,有时也可不费吹灰之力,获得稳定的生活。如南朝时游侠薛安都,远近交游的人很多送钱送物给他,马牛衣服等物堆得家中到处都是。隋时游侠沈光经常得到京城恶少们的资助,衣食无忧。
剽掠派
“剽掠”就是指以强力劫取他人钱财。自两汉以来,几乎历代游侠都干过此事。如郭解在未发迹前,就曾做过强盗。一些暴豪之俠,更是纵使门下宾客、家奴,公行此事。由魏晋南北朝而及元明,这种风气始终没有消亡。
东晋时祖逖手下就有一批游侠,在饥荒之年劫富济贫。南朝末时的王僧达,纠合民间不良少年,公行剽掠,就不单单是劫富了。
有些游侠更等而下之,于脆入山入海,躬为盗贼,如明代高捷日与群盗剽掠旅客,已根本没有侠行可言。
椎埋派
“椎埋”,就是将人椎杀,然后埋葬了事,有时也泛指将人杀死后埋掉。如汉代王温舒好任侠,少时就曾椎埋作恶。
杀人埋尸,或为恩仇,但也包括为财物,故又有“椎剽”一词,即杀人劫货。如唐肃宗时新安豪侠沈千载,就曾交结椎剽之党,公行劫掠,地方官竟不能禁。
椎埋之风盛于两汉,南北朝时也常可见到。薛安都就常操此业,以至陈宣帝诉其罪状,有“椎埋发掘,毒流泉壤”之语。
一直到明清两代,“群聚为椎埋者”还未绝迹,这些人中,不少是游侠。
掠卖派
“掠卖”,是指强夺人口,贩卖获利。如唐代游侠郭元振“任侠使气,不以细务为介”,曾先后贩卖了上千人口,成为民间一大公害。
与此相关的是“劫质”,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绑票”。清代武林人士为得人财物,也经常干这种事。
明人郑仲夔《耳新》一书记载,广东有位大侠,经常绑架富家子弟,索取赎金。这些富子子弟,总不至于个个都是为富不仁之人。
发冢派
“发冢”,就是盗墓。秦汉以来,兴厚葬之风,由于墓葬丰厚,盗墓的事自然就多了起来。汉文帝墓在武帝时已被人盗掠一空,其他众多皇陵,以后几乎都被盗发过。公卿以下更不能幸免,不仅玉押金缕悉数盗去,并骸骨也尽遭毁弃。
汉末董卓、曹操,两晋南北朝时石季龙、慕容垂等人,都干过此事。唐室诸陵,在黄巢起义时,也尽遭发掘。而无主坟墓被盗的就更多了。这些盗墓人中,大多是些失去常业的绿林草莽,有些是屯戍的军士,此外便是游侠。
盗铸派
盗铸,指违反国家规定,私造货币。
汉代此风最盛,由于盗铸时可以偷奸耍滑,将铅锡等物掺杂进白银中以充成色,因此获利颇丰,以此谋生者也层出不穷。
汉文帝时,吴王刘滇凭借章郡铜山之利,私自铸钱,一时山东奸猾之徒,都聚集在吴国,袁盎称其所招引的大多是无赖子弟、亡命、铸钱奸人,其中就多游侠。
汉武帝时虽严刑禁止,仍未能平息。郭解“休乃铸钱掘冢”,便是证明。
南北朝时期,币制崩坏,原因也在私铸。唐以后,国家币制渐趋稳定,盗铸卜一事随之消歇,游侠才开始收手,转趋他途求利。
私煮派
私煮,指私自煮盐谋利。
秦以前,不禁山海之利,以藏富于民。商鞅变法之后,盐利变成以前的二十多倍。汉以后,因豪强巨盗垄断盐政,朝廷颁立法禁,开始征收赋税,光武中兴,专卖法废止,私煮之风又起。
两晋南北朝至唐五代,或征税,或无税,政既不一,官商勾结,重敛营私,盐政遂弊端丛生,社会上私煮私贩日渐增多,并历久不绝。
隋唐两朝很多不法之徒贩卖私盐,有的甚至公然与官军对抗。《隋唐演义》《说唐》等书中都写到隋末程咬金贩私盐的故事。
与此相联系,所谓“盐枭”也由此产生。如唐末的黄巢、王仙芝,五代吴越的钱镠、蜀王建,元末的张士诚、方国珍、明代的王直,清代的谭阿昭、蔡牵,大者揭竿聚众,小者亡命江湖。这些人都是游侠出身。
一直到清末,喜欢仗义任侠的关中刀客,仍以此作为一项重要的收入。如著名刀客“王狮子”王振乾任侠好义,他家中有四套大车两辆,大船两艘,就是专川来贩运河东潞盐及茶叶的,当然,被盐枭招来并任用的人中就更多游侠了。
为官派
也有正正经经赚钱的。混白道就是给官府做事。比如从军、当捕快衙役之类的。过去练武的有句老话叫:“六扇门里好修行”。有官府养着,不愁吃穿,自然可以专心练功。而且,除了军人、捕快,还有一个职业可以让你不愁吃穿得去练武。那就是太监!
比如八卦掌的创始人董海川。清朝咸丰年间,董海川成为太监在肃王府当差,任七品首领太监。他所创的八卦掌,至今仍是三大内家拳之一。可以算是有史以来最能打的太监了。大家都知道,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本著名的武功秘籍《葵花宝典》。书中对《葵花宝典》的来历却并没有细说,仅提及作者为前朝太监,其参考的原型很可能就是清朝太监董海川。
保镖派
给大户人家当护院是一个非常清闲还来钱的行当,但护院的工作这么好,当然门槛也高,请的都是成名人物,不然无名之辈来看家护院,当了家贼那就要命了。所以在过去,护院是不会出手帮主人家打人的。因为当护院的都是成名武师,不会给人当狗腿子,平白堕了名声、拉低身价。
护院里最有名的就是形意拳的创始人李飞羽。他以神拳李之威名,名震武林。在咸丰、同治年间,与八卦拳之董海川,太极拳之杨露禅,鼎足而三。他就曾给太谷县乡绅盂勃如当过护院。
保镖行当里的武林名人就很多了,最有名的就是大刀王五。大刀王五本名王子斌,字正谊,是河北省沧州人。他从小就喜欢练习武术。成年后,刀、枪、剑、戟等十八般武器也都学成了。由于他喜用大刀,又由于他在师兄弟中排行老五,故得此“大刀王五”的美名。相传,大刀王五的源顺镖局的旧址就在北京前门外西半壁街13号院。
卖艺派
而卖艺的行当一般被认为是比较低等的行当,所以有本事的人很少去打把势卖艺。但实际上,卖艺行当里也有能打的,例如家喻户晓的武术家——黄飞鸿。黄飞鸿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他并不想儿子像他这样仅仅是一介武夫,穷困潦倒,于是用所得的积蓄把黄飞鸿送进了学堂。但黄飞鸿却并不专心学习,他的心思早已飞到父亲的武功上,逃学跑到大街上看父亲的武术表演。于是,黄飞鸿3岁从父习武,13岁随父卖艺街头,尽得家传功夫。直到1872年,黄飞鸿才移居广州,铜、铁行工人集资为其设武馆于第七甫水脚。一代武术家才结束卖艺生涯。
(《现代快报》2017.6.2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