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抑恶扬善”的品德
2018-07-10张锦芸
张锦芸
案例一:国庆节去看望母亲。我和妹妹在自选商场购物。6岁的秀灏却把妈妈选取的商品放回货架。妹妹问他为什么?他说:“花那么多钱,浪费。我们刚买了房子没了钱,你不是老劝爸爸要节约吗?”妹妹听了,笑着说:“宝宝的想法是正确的。可是,妈妈好久没去看望外公外婆了,应该买礼物孝敬他们的。”
点评:计较是人的天性,对小心眼的孩子更甚。孩子和父母发生“利益”冲突时,就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如果父母和其他人发生“利益”冲突,就站在父母角度计较。要消除孩子什么都计较,这需要父母做榜样,还需要跟孩子沟通。
案例二:婆婆住院动手术。小姑5岁的女儿羡慕地说:“生病多好!那么多人买水果和礼物来看望,还给钱外婆呢!”小姑哭笑不得:“傻妞,生病很痛苦!外婆被医生切开肚子,手术后还天天输液消炎,一连三天不能吃东西,难道有人愿用这些辛苦换取礼物?”姗姗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点评:孩子看望问题总是片面性,以为“接受”“被同情”“被人关心”就是幸福。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能够“给予”才是幸福,“接受”并不是很好的事情。同时,更要教育孩子学会去同情、去关心,他们长大后才不会是自私、冷酷、无情的人。
案例三:妹妹出差半个月,她儿子秀灏放在我家。周日,妹夫要去加班。为哄他来我家买了他爱吃的蛋糕和榴梿。秀灏对我说:“姨妈你告诉华哥(我儿子),踢球回来不要吃我买的东西。”我严肃地反问他:“为什么不给他吃?”他只好说:“他那么高大,吃那么多,不是一下就把东西吃完了?”我笑着说:“你们分开吃。但是如果华哥有东西不给你吃,就显得太自私。太自私的人是没有朋友亲人的。”果然,我儿子回来后,他和我们开心地分吃那些东西。
点评:每个人都会有自私的想法。当孩子产生自私的思想时,家长应立刻纠正;当孩子有自私的行为时,应立刻制止。如果孩子每次有东西都自己“享受”,父母也随他,那么他自私的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孩子的很多“天性”后天是可以改造的。家長要学会教育孩子“抑恶扬善”,让孩子有个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