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疑导式”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018-07-10王忠平
王忠平
【摘 要】本文中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展开“疑导式”方法运用研究,并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提出合理性策略。
【关键词】疑导式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相关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疑导式”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一种观念相对新颖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模式主线可归纳为“寻疑、探疑、质疑、释疑”,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引导、启发功能,这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
古人提出“学贵有疑”的教育观点,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而言,导入“疑导式”教学方法能够降低数学抽象性特征带来的学习难度,转变教师长期以来的“知识权威”形象。
一、“疑导式”教学法分析
所谓“疑导式”教学,是指一种以学生为主导机制通过先提出问题、教师后进行引导、最终促使学生自己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质疑在前、解答在后”,并且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作用为主,故此被命名为“疑导式”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技术路线是:先让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点中“寻疑”,教师在引导中进行“探疑”分析,进一步明确“质疑”对象,最终由小学生在实践联系中“释疑”,每一步都要求小学生的参与。
通过与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相比,主要差异表现在:一是传统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主体而小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先通过知识点讲解让小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自疑自解”的重申知识点,小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二是“疑导式”教学法重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发散能力,而传统教学法则注重数学知识的集中思维能力,前者意味着更多创新想法、更多不同角度的答案,而后者则是给出“标准答案”;三是传统教学法之下,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是重心,侧重对数学书本上内容的模仿和知识点传递,而“疑导式”教学法是建立在事物动态发展的基础上的,不强调小学生的数学天赋高低,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疑导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使用“疑导式”教学法的策略,可按照一下四个步骤展开。
第一,寻疑。客观上,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难度,特别是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理解难度。教师可以通过明确目标、指导自学、结合生活等方式,帮助小学生学会“提问”,让学生的“提问”符合教学要求,符合学生实际,让“提问”更有价值,真正起到帮助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作用。例如,在课前可通过与教材内容相关视频播放的方式,让小学生将生活中的“困难”与数学问题结合起来,提出问题。
第二,探疑。这一步骤主要是对具象化的现实问题进行剥离、分解,转化为纯粹的数学问题。比如,小学生阐述自己的购物经历,将交易中的物品数量、金额转化成“数量关系”,启发小学生利用加减乘除等多种运算方式进行解决,这种将数学融入生活,用生活事例来体现数学的形式,无疑是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得更轻松,识记更牢固,在生活中的运用更熟练,真正实现将数学运用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目的。
第三,质疑。“探疑”过程可视为小学数学实际问题的转化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疑问彻底解决,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扩展。例如,在学习“分数性质”时,将“一张饼三元钱,三分之一张饼多少钱?”的问题,转化为“买三个三分之一张饼”的问题,让小学生进一步探讨“除法中商不变的情况下,分数变化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分子、分母的了解程度。
第四,释疑。在该过程下可以组织学生、师生讨论,通过交流和辨析获得多角度的问题答案。例如,针对“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问题,通过讨论,一些学生能够意识到最小公倍数要包括这个数的全部质因数,老师可以进一步“质疑”,两个数独有的质因数少乘一个是否行得通?引出新一轮的讨论,让学生逐步明了“最小公倍数”的原理与计算方法。
三、“疑导式”教学法实施中应关注的要点问题
整体上,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仍存在“教师为中心”的思维,灌输式教学仍未全部杜绝,这导致“疑导式”教学方法无法全面普及。同时,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理念,“疑导式”教学方法开展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采取“疑导式”教学方法要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注重规避知识被动传授的传统做法。
其次,“疑导式”教学方法要侧重“引导”,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找寻作案,而并非直接给学生现成的答案,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确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之中。
再次,“疑导式”教学法的实施需要相关条件做辅助,如多媒体教学手段、微课教学等,真正在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水平,真正把握好教学的“度”与“量”,否则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样不能确保整堂课的教学质量,浪费了教师精力,没有达到应有教学目的,反而偏离了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康振彬.浅析如何引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J].小学教学参考,2010(12)
[2]黄义贞.谈小学低段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9(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