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有效路径研究

2018-07-10于蓉

教育界·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教学模式

于蓉

【摘要】中专阶段教育较为特殊,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上体育课缺乏自觉性、积极性,难以引发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积极态度,阻碍了中专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调动中专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就应当考虑职业的导向性,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设计,并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体育教学认同感,还应当重视评价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教学模式;参与积极性;有效路径

中专阶段教育较为特殊,主要教学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专业型的各类人才,因此要积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贯彻落实各项中专教学计划。但很多学校以及学生对于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普遍会在专业课上下大功夫,而轻视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结果学生课程成绩上去了,身体素质下降了,缺少那种应有的青春朝气,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求职、就业,这样势必为未来的工作状态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因此,必须认真分析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和不足,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真正培养终身体育理念。

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培养存在的不足

中专体育教学关系到中专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强弱,关系到能否为紧张的学习生活提供基本的身体需求,还关系到学生工作后的身体素质需求。传统的体育教学通常的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知识-布置课外练习”。这种體育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必然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上体育课缺乏自觉性、积极性。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就难以引发对学习、生活的积极态度,不能激发与维持学习的动机,学习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最终阻碍了中专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必须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变“唯教而教”为“唯学而教”,即由“为了教学而教学”转变成“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教学”,从而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能充分发挥中专学校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二、中专学生的特点与积极性培养相结合的重要价值

积极性是注意力的源泉,是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可以为人的活动提供动力。中专学生都处在青春期,自主意识强烈,不愿接受“填鸭式”教育。同时,由于中专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很少有学生愿意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体育课的锻炼,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也因此被学生长期忽视。主要表现为,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和集中注意,表现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教师的讲解,认真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学习时较为主动,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对于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会一丝不苟、认真刻苦、勇敢顽强地完成。但当学生对某些练习不感兴趣时,上课时会心不在焉,做练习时表现出不在乎、随便和马虎的态度,并且情绪低落,甚至有抵触心理。这样不仅耽误了练习时间,而且影响了完成动作的质量,稍有不慎,还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所以,必须针对学生特点,不断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三、提升中专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一)培养中专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应当考虑职业的导向性

中专教育为相当一部分学生提供了就业前的培养,而职业划分的细化提高了对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在现代中专教学中,体育教学工作应以学生的专业与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与需要奠定基础。例如:电梯安装或维修专业学生需要经常性登高,必须具有良好的力量性与身体协调能力,因此该专业学生应注重培养身体协调能力,调动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数控机床等专业的学生由于经常站立,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与耐疲劳能力,这就需要在本专业体育教学中针对专业需求进行相应的培养。加强专业导向性教学及兴趣培养,有利于提高中专体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未来不同行业的优秀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设计,科学制定体育教学目标

由于中专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即使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出勤率不是很高也不会对成绩有较大影响,而且出勤率的考核并不能扭转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的状况。在现代中专体育教学中,存在学生兴趣不高,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中专体育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条,没有针对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得学生缺乏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影响了中专体育教学的开展。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中专体育教师应从教学内容设计入手,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中专体育教师应深入了解中专生年龄、心理特点与动向,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大纲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每学期制订教学计划,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循序渐进,使学生接受系统化的体育教学,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科学的教学内容设计实现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三)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体育教学认同感

近年来,中专学校不断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十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还必须看到,目前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较低的另一个因素是教学方式过于落后,说教式、指导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中专体育教学的需求。因此,中专体育教师应加快教学方式的改革,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职业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创新与改革,以互动教学、活动教学、游戏教学、比赛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NBA篮球赛、跳水、花样溜冰等节目,实现对学生的多感官刺激,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视频中出现的比较专业的词语或解说,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些简要说明,顺便也向学生普及体育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转变以往对体育教学存在的误解,使体育课程变得易于接受。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帮助学生找到自身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一生的体育爱好,为学生职业工作中提供良好的身体素质奠定基础。而进行教学方式的积极转变,往往会使学生乐于参与体育运动与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也大有裨益。

四、提高中专体育教学质量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

评价指标细化、量化和明确,是考查体育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要提高中专体育教学的效果,应当重视评价体系的构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评价系统是指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同时教师也会给予学生评价。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为常规体育开始科目、教师评价以及每次课程的点名签到。这样的硬性指标不能反映教学效果,相反学生会出现替考、应付以及逆反心理,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通过设计科学的考查指标,互相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对自身的不足之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有助于提升下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并且也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为增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专学生的特点与兴趣培养相结合的重要价值是针对学生特点,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性,有利于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与任务。要想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应当重视教师、学生的双向提高,要积极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体育参与热情的培养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所以,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积极培养终生体育思想,从而为学生未来职业工作需求的身体素质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明道,张建飞.试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及其培养[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84-85.

[2] 张美娟,刘卫星.从个性因素的差异研究学生的体育爱好[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S1):161-162.

[3] 张建毅.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5,22(03):62-63.

[4] 汪继生.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略[J].池州师专学报,2015,19(03):144,147.

[5] 许世岩,季浏,谭华,等.怎样充分利用与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J].中国学校体育,2003(04):8-9.

[6] 董杰.影响中专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及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4,24(07):28.

[7] 方中进,徐瑾.对初中学生体育兴趣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國学校体育,2003(03).

[8] 黄一兵,张日中.关于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实验性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88-90.

[9] 刘蓉.提高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习形体课兴趣的教学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09):64-65,67.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路径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