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塔提上市申请募集资金 支持大规模建设
2018-07-10卞海川
本刊记者│ 卞海川
日前,备受业内瞩目的铁塔公司提交了IPO招股书,通过招股书我们看到铁塔的未来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距离2014年铁塔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已经过去4个年头,“三步走”的第三步即将迈出,即中国铁塔近日正式向中国香港交易所递交了招股书,谋划上市。回望过去,中国铁塔做出了哪些贡献?展望未来,上市之后能否改变现状,还将面临哪些挑战?
助力三大运营商节约电信行业资源
众所周知,中国铁塔最初由三家电信企业出资组建,其目的是为三大运营商建设、维护、运营提供支撑服务,实现行业共建共享,节约电信行业资源。
成立近4年的时间,中国铁塔逐步形成了“共享竞合”的铁塔模式。数据显示,三年多来新建铁塔共享率从14.3%迅速提升至70.4%,累计相当于少建铁塔60.3万个,节省行业投资1073亿元,减少土地占用2.77万亩。由此可以看出,铁塔的成立,对于社会资源的节约,运营商效益的提升作用明显。
另据数据显示,中国铁塔累计建设交付站址规模达到167.9万;承建室分项目3.5万,总覆盖面积超9亿平方米;覆盖高铁66条,总里程12400公里;覆盖地铁85条,总里程1660公里。
谋求上市 迎接5G热潮
对于铁塔的上市,曾任铁塔董事长的刘爱力此前表示,如果铁塔公司无法尽快上市,就不能及时解决债务、财务成本过高等问题,会直接降低三家电信企业运营成本的力度,损害三家电信企业的利益,这无疑违背了改革的初衷,失掉了改革的意义。
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接受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铁塔公司上市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受限于资金量,融资对于铁塔公司很重要,而面对大规模铁塔建设,融资是惟一出路。另一方面,上市对于铁塔企业管理规范化很有帮助,让铁塔公司发展得更好。”
显然,铁塔上市之后,建设规模和速度会大幅提升,对未来5G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上市之后 挑战犹存
通过上市融资,虽然解决了铁塔公司的部分问题,但还有部分现实挑战犹存。
招股书显示,中国铁塔的主营业务为塔类业务、室分业务、跨行业站址应用与信息业务。其中,塔类业务中的宏站业务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2017年该项业务占总营收的97.3%,而在2016年,这一占比超过99%。对此,项立刚告诉记者,铁塔业务单一是其要面对的主要挑战,而如何让业务丰富化,是铁塔上市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招股书还显示,中国移动持有中国铁塔38%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中国联通以28.1%的持股比例紧随其后;中国电信则以27.9%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三大股东。相比之下,中国国新仅持有6%的中国铁塔股份。
对此,电信分析师付亮坦言,受限于股东因素,铁塔公司收入来源单一,上市之后,如何让现有资源发挥优势和商业化运营,是铁塔公司需要认真思考的。
其实面对业务单一,盈利模式简单的质疑,铁塔公司近几年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铁塔正在深入推进的“一体两翼”转型发展的业务布局。其中,“一体”指以“行业内塔类业务建设运营”为主体;“两翼”指以“行业内非塔类共享业务”和“行业外社会共享类业务”为新的增长点。
此外,中国铁塔将继续高擎深化共享的大旗,着力深化行业共享,拓展社会共享,推动“通信塔”与“社会塔”的相互转换,促进共享、协同、创新、合作和绿色发展。
落实到行动上,一方面,铁塔与电力、市政、公安、交通等社会各方广泛合作,拓宽站址来源,让“社会塔”成为“通信塔,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快速满足行业需求,有效节约投资成本,以社会共享促进行业共享,实现与行业协同发展,全力支撑三家电信运营企业快、好、省地实现4G网络深度覆盖和5G网络快速部署。
另一方面,立足行业共享,扩大社会共享,让“通信塔”成为“社会塔”,即充分发挥站址及配套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一塔(杆)多用,让铁塔及配套设施资源惠及社会各行业,助力各行业客户的业务部署更快捷、更经济。目前,其已在环保、气象、地震、公安、海事、北斗等10余个行业开展监控、监测等新型业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