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花田喜事,万亩梯田的复活之路

2018-07-10唐余方

当代党员 2018年13期
关键词:贡米花田梯田

文︳CQDK全媒体记者 唐余方

2018年6月6日,芒种。

在这个节气来临之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的万亩梯田里,就已经栽下了绿油油的秧苗。

秧苗才移栽半个多月,不过十几厘米高,密密麻麻铺满整个山间,在阳光的浸润下显得绿意盎然。

这些秧苗,既是花田人的希望,也是他们近年来保护土壤和环境所取得的成效。

因“药”废田

临近中午,顶着有些毒辣的日头,何家岩村村民冉景兴来到梯田边,仔细查看起稻田的蓄水情况来。

冉景兴家有十几亩地,全是镶嵌在山坡间的梯田。冉家的祖祖辈辈,正是靠这些田地,才养活了一代一代人。

以前,冉景兴和村民们种植水稻完全是“靠天吃饭”,常常收成不佳:秧苗一旦遇上稻瘟,一倒就是一大片;稻谷快成熟时,总有虫子捣乱,导致稻谷减产……

和大部分农民一样,为了扭转“靠天吃饭”的局面,花田人采取的是施化肥、打农药等最为传统的治理方法,冉景兴也不例外。

冉景兴记得,在水稻的生长期,他至少要打三次农药。有时遇到剧毒农药,他必须得用毛巾捂着鼻子才能下田,刺鼻的农药味让他至今难忘。

“农药的渗透力很强,全进土壤里了。”冉景兴说。

花田春耕

那时,冉景兴和村民们并不知道,他们每年施的农药、化肥和除草剂,会对脚下的土壤造成怎样的影响。

不过,冉景兴却慢慢发现,地里的土壤一年比一年板结,化肥的使用量也一年比一年高——今年施50公斤,明后年就得施100公斤才有效。

花田人也很快尝到了苦果:曾经的“贡米”,竟然低价也卖不出去了。

“种水稻却搞不到饭吃!”后来,当地许多村民都撂下田地出去打工了。

成片成片的梯田,就这样荒废了。

恢复“贡米”

2012年初,冉廷彪来到花田乡任乡长,2016年6月,出任花田乡党委书记。

在来到花田之前,冉廷彪就已经听说过花田的名气。

自古以来,花田便以产稻闻名。明永乐年间,花田乡所产的稻米,更是年年进贡皇室,由此而得“贡米”之名。

来到花田后,冉廷彪还专门跑到何家岩村的一个制高点,俯瞰整个梯田。

“我常听人说这里的梯田很漂亮,但我站在上面根本看不到成片的梯田,田大多荒了、垮了,水田所剩无几。”冉廷彪说。

彼时,何家岩村并无可供发展的优势产业。花田乡党委、政府在制订产业规划时,仍然把目光投向了传统的水稻产业。

然而,究竟如何才能深度利用花田好山好水的优势,种出经济效益高的优质大米呢?

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和调研,当地党委、政府定下了水稻产业的发展目标,即采取有机生态的种植方式,重新叫响“花田贡米”品牌。

当时,当地党委、政府最为担心的就是土壤问题。每年,他们都将土壤和水样送到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幸运的是,花田的土壤和水质都在慢慢改善。

“我们没想到花田的土壤消解能力比较强,当时看到检测结果,我们就觉得恢复‘花田贡米’是有希望的,一定要好好保护这方土地。”冉廷彪说。

为此,当地党委、政府找到县环保局、县农委,又请来重庆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的专家进行指导,制订出一整套生态有机的种植规程。

生态种植

要想实现水稻的有机生态,就意味着要杜绝化肥、农药、除草剂等一切污染源,恢复传统的耕作模式。

然而,对于重拾水稻的发展思路,许多村民却并不买账。

为了赶上2012年的春耕时节,40余名乡、村干部天天进村入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这才争取到了500亩水田。

那时,为了督促和帮助村民采取原生态的种植方法,乡、村干部们每天早上6点吹哨集合,到田里帮村民们放水、犁田……

繁忙的耕作景象,又在花田的田间地头出现了。

同时,当地党委、政府还组建了花田贡米种植合作社,引进花田贡米有限公司,以7元/公斤的保底价收购农户的稻谷,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有了这500亩稻田的示范效应,村民种植水稻的热情被激发了。第二年,水稻的种植面积就迅速扩展到了1700多亩。

随着水稻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要求更为严格的生态种植技术,也在花田推广开来。

为达到提高肥力、疏松土壤的效果,春耕时节,稻田必须施完农家肥后才能犁田;为有效防止水稻瘟疫,花田人将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间作;为有效防止水稻病虫害,花田人推广了“稻鸭共作”技术,让鸭来吃掉田里的虫和草,从而取代除草剂和农药。同时,花田人还安装了160多盏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以更安全、环保、科学的技术来杀灭病虫。

连户监督

在如此严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之下,花田人又种出了能与“贡米”媲美的有机大米。而这些大米,也在不断回报着花田人。

通过政策扶持企业,花田乡按照“公司+高校+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建立了5000亩花田有机水稻核心示范基地,开发出“花田贡米”有机品牌,成功创建了“酉阳贡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花田贡米”也成了酉阳第一个有机食品品牌。

“以前花田的米卖得很便宜,现在稻谷的最低收购价都是7元/公斤,每年还供不应求。”冉景兴说。

不过,眼看着有机大米卖出了高价钱,有的村民又动起了歪脑筋:个别村民又开始悄悄使用除草剂、偷施化肥……

“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有机品牌,可不能这样被砸掉了。”冉廷彪说。

为了让零农药、零化肥、零除草剂“三零”标准落实到位,当地党委、政府在何家岩梯田周围安装了12个摄像头,实时监控村民们的生产行为。一旦发现村民偷施化肥、农药、除草剂,公司将拒绝收购这一区域的大米。

这样一来,村民之间就自觉形成了连户监督的模式。

为了实行更有效的监督,何家岩村的村民们还自发成立了环境保护协会,由村民何绍华担任会长。

在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下,对于水稻的生态有机种植,村民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并且逐渐达成了保护环境的共识。

【采访札记】

2017年9月,在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辉煌中国》之《共享小康》中,花田的有机大米作为高品质粮食的代表在片中露了脸。

还没来花田之前,我就听说这里种植水稻不施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产出的米是真正的有机大米。来到花田之后,当我看到成片的梯田沿着山体铺泻而下,一汪汪水田清澈透亮,田里的牛、田边的鸭棚、灭虫灯和监控器,就知道所言非虚。

近年来,花田人通过改良土壤,杜绝农业面源污染,恢复水稻的有机生态种植方法,不仅保护了土壤和环境,也保护了农民们的“钱袋子”和我们的“米袋子”。

土地,始终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采访中,村民告诉我,现在的花田是一片净土,它不仅是生存的根本,更是致富的根本。

猜你喜欢

贡米花田梯田
宜昌分乡镇南垭贡米喜获丰收
钢琴里的花田
《手绢上的花田》——童话故事里的慈悲与温柔
酉阳县“花田贡米”有机生产技术
《山区修梯田》
秀美梯田
手绢上的花田(二)
手绢上的花田(一)
梯田之恋
地球化学元素对贡米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