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创新与应用
2018-07-09向晶
向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生态建筑逐渐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生态建筑因其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征,符合21世纪人们的发展理念,也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对生态建筑进行简单论述,并介绍了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发展应用。
关键词:生态建筑;发展;应用
1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类的活动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多,如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个领域发展的共识。而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资源不足、生态失衡等诸多问题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困扰,因此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在此背景下,人们也不得不对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思考。生态建筑技术因其能够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并且具有环境友好型的特点,对于生态环保有促进作用,还能够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向往。与此同时,许多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和环保工作者们对生态建筑业开展了不断的研究、探索。
2 什么是生态建筑
2.1 生态建筑的概念
生态建筑简称ECO,ECO是Eco-build的缩写,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1]。
生态建筑所包含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观,地域与本土观,回归自然观等等,都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部分,也是环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建筑其实也是绿色建筑,生态技术手段也属于绿色技术的范畴。
2.2 生态建筑的特征
(1)生态建筑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不仅包括健康宜人的湿度、温度、清洁空气等条件,还包括合适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开放灵活的空间环境[2]。
(2)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度较低。在建筑过程中,比较节约土地,能源和材料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因此能够节约资源。
(3)对环境的污染较少。由于采用清洁环保的能源和材料,能够减少污染的排放,并且能够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和减少光、声等污染。
3 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
生态建筑设计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人,是未来满足人的需求,按照人的意图来进行设计,因此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如果没有人的需求,成摄的生态建设没有人的光顾,那么建筑设计完成后就会被荒废,那么生态建筑也就无从谈起[3]。
生态建筑设计师将建筑这一人造产物置于自然环境中,组件建筑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应当充分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预测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能力交换。
4 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创新
生态建筑发展在国外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而我国国内生态建筑发展起步较晚,国内对生态建筑的研究的应用还有不足。主要是由于當前人们的思想尚未改变对住房的传统理念,更加注重眼前利益,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改变这一现象,我国应根据自身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和发展水平,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具体措施。注重生态建筑设计人才的培养和政策支持,并且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
生态建筑是造福于未来的思想,也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建筑领域各个方面的集体参与。这就要求要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要有技术创新,并且要充分把握住市场的需求,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将更多的先进技术为我所用,进行系统化的研究。此外,最重要的是要有理念创新,我国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跨度都很大,地大物博,在建筑的设计、实施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才能有更多的好想法、好思路涌现出来。
5 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
5.1 与环境相协调
生态建筑的设计要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因此只要,妥善处理建筑与周围环境及当地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妥善处理旧建筑与新建筑之间的矛盾,对当地的经济、环境的发展进行合理的预测,从而促进建筑的健康发展。
5.2 建筑技术的生态和节约
生态建筑的一大特点是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者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尽量减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并杜绝浪费,保护环境。生态建筑设计不仅体现在设计方案上注意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还体现在建筑过程中的节能、节耗上面。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并且要尽量减少应用外来的资源、材料,尽量采用当前建筑实施地的地方资源。比此外,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采用可再生资源建材、天人石材及木材能多种天然节能型材料。生态建筑技术能够合理地采用信息技术将固定建筑结构变成可进行自我调整的围合建筑,如以绿色植物作为分隔墙体,从而达到分割空间的作用,用树木代替梁柱或墙壁,使景观和建筑实现一体化。
生态建筑应该注意减少能源的消耗,设计者合理进行空间布局,以避免能源的大量浪费。比如近年来使用比较多的外墙保温技术,采用聚苯板等保温性能好的材料作为外保温,内保温主要采用加厚废渣或复合墙体制作成单一的轻质砌块材料,并选择塑钢、铝合金等作为保温门窗,这样设计能够提高屋内的保温效果,减少了热能、电能的消耗。再如,供暖系统现多采用太阳能进行供热,部分地区也能够采太阳能作为能源进行发电。
5.3 设计方案的个性化
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但这与于突出建筑设计方案的个性化并不冲突。建筑设计者要考虑建筑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合理利用地貌、地势和地形等环境特点,通过各种造景手法和设计手法,让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这样建筑不仅能够保持建筑作品的先进性,还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适宜人们居住。比如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在土层松散的黄土高原地区依照山势打造窑洞,而在多雨潮湿的南方林区采用干阑式建筑构造,这些建筑不仅充分利用当地环境,而且各具特色,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名片。
5.4 室内外空间的一体性
生态建筑设计不仅包括建筑外部生态设计,更要注重建筑内部生态设计。这就要求建筑的室内、室外空间一体化,以合理的设计确保建筑室内、室外空间的通透、宜居。此外还有考虑居住者的实际情况,室内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同时要加强与用户的交流沟通,使室内保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具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保证用户能够在舒适、愉悦的环境中生活与工作。
6 总结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在人们的思想进步和政府的鼓励引导下,生态建筑必定在以后的生活中得到广泛推广。生态建筑设计必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建筑从业者们应当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环保、节能、绿色等原则,设计出个性化的生态建筑工程,实现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善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态建筑将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亢磊磊,王佳炜.生态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传播,2015(23):46.
[2] 莫阳武.浅谈生态建筑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