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2018-07-09王玉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22期
关键词:建筑结构安全性设计

王玉

摘 要: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整体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仅对整个建筑的稳定性、抗震性有影响,而且对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等起到决定性作用。随着现代建筑的多样化,形状的复杂性和层次的高度化,建筑设计与建筑安全的紧密结合得到充分展现。笔者简要介绍了建筑安全的重要性,探究了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几点建议,仅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

1 引言

21世纪以来,经济和科技发展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建筑业更是蓬勃发展。如今,除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外,人们更注重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不仅对建筑物的功能和外观,而且对自身的安全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探究如何利用合理的设计和先进的施工技术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意义重大。

2 建筑安全的重要意义

建筑结构设计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专业知识,更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学科,例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规范标准,还要考虑结构抗震构件的施工措施,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作出重要保障。基于此,必须确保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在建筑设计的初期,首先要确定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和承载能力,并计算准确的结果,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尺寸、形状及建筑空间的使用规范标准。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建筑材料的应用和承载能力。此外,建筑物安全性还受到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的影响。

3 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3.1 抗震性能欠佳

如今,抗震性能达不到相关标准是我国部分区域的建筑结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近几年,中国发生地震的频率越来越高,同时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重大经济损失。此外,这也反映出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存在严重的问题。现有的一些建筑抗震性能较差,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有必要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这不仅需要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进行抗震性能设计,更重要的是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中国相关法律已经明确提出建筑物抗震措施和内容,也是建筑物抗震设计的主要依据。然而,鉴于目前的情况,大多数建筑单位和施工人员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没有全面的了解。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往往忽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这是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差的主要原因。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基础上,有必要对不同地区的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这也是建筑结构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2 建筑结构的非科学化设计

建筑工程中最为关键部分是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最能突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关于安全性方面一直存在许多不足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设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具体实践经验较少,这使得结构设计结果与实际建筑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建筑设计中存在明显的安全问题。

(2)建筑设计人员对安全设计的理解不够全面。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在建筑结构的设计环节往往重视程度不够,这对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后期工程都有一定的影响。

(3)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过分追求经济性而忽视安全性,对于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存在严重认识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事故的概率。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关注建筑设计人员的不合理设计对建筑工程和结构安全的影响,不仅设计院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而且还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重视建筑结构的科学设计,也重视建筑师自身的科学设计。明确认识自身不足,及时查漏补缺,端正专业态度。

3.3 材料方面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钢的质量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钢材的质量和材料盗用现象的频繁发生,以及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为了降低建设项目的成本,一些建筑单位增加了自身的经济效益,以次充好,使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钢材。实际上,主要是因为缺少对建筑质量和结构安全性的重视。

(2)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使用质量不好的钢筋,对于建筑的安全性能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影响非常恶劣。

4 提高建筑安全的途径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考虑和分析建筑物的安全性,应从主观性、客观性、硬件和软件等方面入手。

4.1 提升建筑师自身的安全意识

在设计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建筑的安全性给予高度的重视,要把建筑的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设计师首先应从实际出发,认真详细地调查建筑物所在的区域,深入了解当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着重分析影响建筑结构安全的自然因素。为相关的自然灾害做一个有针对性的建筑设计。因此,设计师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做到全面考量,综合分析。

4.2 建筑设计中的相关规范

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设计院和相关政府部门首先应从管理制度开始,规范建筑师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遵守的安全规章制度。与此同时,要建立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审查制度,建立专业的监理小组,认真评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从源头上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其中,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质量的重要保障,特别需要相关部门重视。因此,建筑师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决不允许粗心大意,必须做到细致入微,考虑周全。

4.3 增强建筑抗震設计,提升建筑物抗震性能

在很大程度上,建筑物的安全性取决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然而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决定着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的环节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建筑抗震设计。根据过去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地震,设计人员应分析地震中建筑物和受损部位等关键因素,找出建筑的震害规律和薄弱环节,并进行施工。对薄弱部位进行了抗震设计。同时,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试验方法和模拟方法模拟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应力。为了检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改进和调整不合理和不平衡的位置,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均匀性,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以及抗变形能力。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断优化建筑结构设计的目的,从而既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又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4.4 加大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监督力度

相薄弱的监理管理给建筑结构设计带来了很多隐患问题。在这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设计安全的监督,规范设计人员的要求,严格执行建筑设计,定期或不定期审查建筑设计和标准。同时还要规范相关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使用。同时,施工单位因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或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现象,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监督部门必须认真履行职责,督促建筑设计人员严格履行职责,根据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切实提高建筑安全性能。

5 结束语

众所周知,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安全性能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设计和建筑安全必然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和重视。建筑企业有必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既要优化和完善建筑结构设计,又要提升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此外,还要不断提升设计者专业技能和自身综合素养。这样才能为改善和保障建筑物安全性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萌萌.试论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江西建材,2015(4):18~19.

[2] 崔磊涛.在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2):234.

[3] 解增银,严庆平.浅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保证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221.

猜你喜欢

建筑结构安全性设计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理论与实践
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全氢罩式炉的安全性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