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精品度假酒店的文化空间营造
2018-07-09陆娴颖
陆娴颖
摘 要:本文以国内外优秀精品度假酒店案例为基础,重点结合崇明阿丽拉酒店的实例,总结目前精品度假酒店设计中常运用的文化定位与空间营造手法,为未来精品度假酒店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精品度假酒店;文化定位;空间营造
1 引言
近十年来,我国酒店业快速发展,其发展水平、经营理念、品牌细分等已与欧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随着国内外商务会议与度假旅游高端客源的增加,精品度假酒店已经不再是小众客源群体的选择。
精品度假酒店的产生与稳定成熟的经济基础和长期积淀的文化底蕴密切相连,作为个性化的产品,其代表的是一种与品牌酒店的模式化相对应的产品,它的出现是酒店业市场细分和升级的结果。传统的五星级品牌酒店往往更追求经济效益,其过于标准化的定制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人们对于酒店的精神需求。而精品度假酒店则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给予了顾客期望中的情感回归式的体验。
2 项目背景
崇明阿丽拉酒店位于上海市崇明島。作为国家级旅游生态岛,崇明水土洁净,生态环境优良,空气质量(AQI)优良率达7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22.53%,稀有型滩涂和湿地保护完善,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度评价,是周边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度假的良好去处。
阿丽拉,作为声名鹊起于东南亚的著名精品酒店品牌,有着丰富的高级度假酒店的设计和管理经验,他们希望能在崇明完成一个以意境内涵、现代东方韵味取胜的设计作品。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地块北侧、西侧及南侧紧邻览海高尔夫球场,用地四周环绕自然水系,天然资源优势明显。
3 文化定位
对绝大部分旅行者来说,每到一地都希望能够感受到当地的独特文化和最极致的自然体验。精品度假酒店作为一种体验式消费形式,客人对其既有奢而不俗的物质享受需求,更有深厚的精神寄托期待。“阿丽拉”源自梵语,意为“惊喜”。在阿丽拉的品牌文化中,植根于当地的独一无二的宾客体验,是非常受到重视的。
3.1 区位与地域文化
在区位的选择上,度假精品酒店往往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隐蔽于岛屿或山区无人的角落里的精品酒店,其绝佳的景观与出世的氛围,带给人绝无仅有的体验,比如安吉阿丽拉酒店等;二是文化特色鲜明的地区内新建的精品酒店,其在项目最初立项时就能精确地对酒店文化内涵进行定位,在设计中传达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无限的魅力,比如丽江悦榕庄酒店等;三是通过修复历史建筑,并改造而成的精品酒店,其独一无二的历史文脉往往成为其着力表现的特点,比如阳朔阿丽拉酒店等。
崇明岛作为最初形成于唐朝的岛屿,有着海岛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双重影响,阿丽拉酒店的设计紧紧抓住“中国肌理、江南韵味、海岛特色”的定位,希望给人呈现出独特的韵味与体验。
3.2 规模与特色定位
在规模与功能的定位上,精品度假酒店与普通酒店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一是精品度假酒店的规模往往较小,大部分不超过150间客房,大部分在50间左右。较小的规模,一方面保证了酒店形象的低矮、紧凑,以配合周围的风貌,另一方面也保证了酒店服务的品质;二是度假精品酒店的客房面积和套房比例,往往都会大于普通酒店;三是对于餐饮、康体、宴会等功能,精品度假酒店往往更偏向于一种地域文化和品牌文化的传达,会在其中注入较大的文化内容和体验享受。
在崇明的阿丽拉酒店的策划中,有几点是特别强调的。一是套房的比例和朝向,设计将景观朝向最好的房间做成了套房,以带给客人最好的体验;二是除了普通的宴会厅之外,还设计了拥有远眺海景的屋顶平台,将来会被打造成绝佳的婚礼场所;三是泳池,在阿丽拉的文化中,泳池是其文化的精髓之一,泳池的空间感、景观视野都必须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
4 空间营造
4.1 空间及体量设计
在精品度假酒店中,设计者需要创造出具有“场所感”的特色空间,往往强调对自然资源、周边文化氛围的利用。在设计手法上,那些以自然资源为主的精品度假酒店更多地采用外向性和小体量的设计手法,较多地塑造灰空间和过渡空间;而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的精品度假酒店则更多地会通过提炼设计符号的方式,以建筑的继承性凸出特殊文化氛围。崇明阿丽拉对这二者兼而有之。
整体的建筑布局上,设计采用了“分栋”与“碎化”的手法。首先,设计将酒店分作东、西两栋,缩小体量与建筑尺度。两栋建筑中间以廊桥串联,廊桥横跨湿地花园,再现崇明岛的自然风貌,并唤起人们对江南水乡的空间遥想。分栋之外,设计以客房为单元,碎化了建筑物的外轮廓,避免出现高又长的外墙将自然与建筑一分为二。酒店看起来更像一群聚落,而非一栋建筑。碎化后的建筑模糊了建筑与自然、室内与室外的边界,局部将自然景观纳入建筑之中。
4.2 建筑及功能布局
酒店的空间布局一般受到复杂功能的制约,需要同时兼顾前后场流线的高效、便捷、独立等多重要求。而对于追求体验感的精品度假酒店来说,还要根据各个部分的功能来塑造不同的空间体验。在这其中,对于视线、私密性、空间氛围的塑造等,都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崇明阿丽拉酒店的前场空间配置的原则为,人群聚集最闹腾的设施如宴会厅、主餐厅等配置于一楼,越往高层越强调悠静的情调。以静态活动为主的水疗、健身中心等独立配置于地下室,利用下沉广场采光,营造秘境氛围。
4.3 场地及景观设计
精品度假酒店对于室外空间的塑造同样重视。在设计手法上,首先,当地的植被和景观资源往往会被重现,并会将这些景观尽量地引入室内;其次,当地的街道、河岸、民宿生活等元素也常常会被引入到设计概念中来。
崇明阿丽拉酒店全区景观设计围绕着“湿地”主题,重现崇明生态风貌作为湿地花园的骨干,再从中丰富其植物层次,并加以细节设计令四季呈现不同风貌。自然却又精致的湿地花园作为建筑的背景,也作为室内空间的框景,在视觉上延伸至四周的河道,帮助酒店与基地四周环境融合。进一步,建筑设计运用平台、挑檐、连廊等设计手法,最大程度地将这些室外景观引入室内。
4.4 材质及细部设计
在材质和细部的设计上,精品度假酒店更强调自然肌理和当地元素,让使用者回归当地的原始和自然。设计师重视材质和细节的处理,突破普通建筑的理念,着意强调建筑的个性,激发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潜在的怀乡、回归自然的情绪。
江南建筑尺度精巧细致,传统青瓦白墙的建筑特色深入人心。崇明阿丽拉酒店力图体现江南建筑的意向与感受,设计以曲折的客房及其分户墙将建筑体量打破,营造江南的小尺度感。
建筑材料选择同时考虑地域性、生态性及时代感。屋顶主要采用江南小瓦,是江南建筑代表材料,并在建筑东侧设置瓦片镂空墙。不仅仅用创新的手法保留了建筑的江南韵味,更通过这种方式模糊了自然与建筑的边界。客房部分立面采用铝板材质塑造编织质感,一方面保留当地芦苇编织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又具有较好的耐候性和时代感。
5 结语
精品度假酒店作为一种非标准化的酒店产品,是人民日益提高的精神追求与高星级品质酒店相结合产生的个性化产品。从这一点上来说,它就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酒店形式,而凡是定义便可能有其局限性。因而,本文的讨论更希望是一种启发和探讨,期待以此看到更多具有个性和品质的精品度假酒店的诞生。
参考文献:
[1] 胡爱华.浅谈精品酒店的空间形态[J].山西建筑,2008(19):29~30.
[2] 徐宏,赵慧宁.精品酒店设计初探[J].美与时代,2011(5):39~40.
[3] 王雪,贾智红.精品酒店的文化特色定位与设计表达[J].华中建筑,2012(6):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