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叙利亚内战对中东国格局的影响

2018-07-09朱明亮

大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内战中东叙利亚

【摘 要】 起始于2010年底的中东剧变引发了地区大规模长时间的动荡,突尼斯、也门、埃及、利比亚先后完成了权力的变更,然而,叙利亚危机却愈演愈烈,叙利亚内战已成为一场“代理人”的战争,成为了中东地区性大国和美俄两国的角斗场,牵一发而动全身,叙利亚内战的爆发主要由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或将此次叙利亚内战推向高峰。叙利亚地处中东“心脏”地带,叙利亚的得失,对中东未来的发展格局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叙利亚 内战 中东 影响

引 言

自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各国都开始新的社会变革,其影响范围之广、变化之深刻,是中东地区前所未有的。目前多国发生动荡已基本平息,但持续近五年时间的叙利亚内战仍在进行,且激战正酣,日益成为世界焦点问题,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叙利亚内战的爆发离不开世界大国的博弈,尤其以美国为首的大国的长期干涉叙利亚局势,导致问题没能得到解决,反而牵扯了多国的介入。本文从叙利亚内战的现状,内部矛盾爆发的原因及叙利亚内战的影响进行阐述。

一、叙利亚内战的现状

叙利亚内战自2011年至今已有近七年的时间,成为西亚北非动荡中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的一场内战。

叙利亚危机不断恶化,作为中东的心脏地区,叙利亚内战爆发也有其内部因素,主要是反对派和政府军的对垒,成为一场权利争夺战。

同时,叙利亚动乱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国际社会不可能置之不理,反对派与政府军战况日益激烈。面对不断爆发的暴力事件,美国和北约各个成员国对叙利亚展开了多轮制裁,都主张巴沙尔下台。俄罗斯也出兵叙利亚,明确表示支持阿萨德政府。

针对叙利亚内战,有关各方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大阵营,中东范围内,形成了以伊朗为核心的的什叶派联盟与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国家的相互对抗,世界上,俄罗斯对抗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国家,因此叙利亚内战因此成为一场大国斗争场所。形成了鲜明的对立立场,前者主张力挺巴沙尔政府军,后者则主张推翻巴沙尔政府。”

二、叙利亚内部矛盾爆发的原因

(一)政治因素

叙利亚内战为什么会爆发呢,最主要的内部矛盾的长期积累和集中发酵。一是巴沙尔政府是实行的家族统治,近40年来,阿萨德父子一直占据这叙利亚总统的宝座。1971年,叙利亚举行全民公投,老阿萨德当选总统;2000年突然病故,为了是权利顺利交到巴沙尔手中,叙利亚修改了宪法。“可以说这种父死子继的政权方式饱受诟病,叙利亚共产党领导人里亚德·图尔克曾公开抨击老阿萨德让其子接班的安排是把叙利亚变成家庭私有财产”。[1]二是巴沙尔家族内部腐败问题严重,民怨沸腾。巴沙尔总统的大量亲属不同程度都有贪张枉法的情况,在叙民众心中长期积累的怨气难消。“他的堂兄巨商拉米·马柳夫长期垄断叙利亚的通讯行业,成为“硕鼠”。其弟马希尔因贪污腐败声名狼藉。”[2]三是政治改革进程缓慢,无法让民众满意。巴沙尔上台伊始曾推动改革,但一直将之纳入可控范围内。其父老阿萨德在位期间,鉴于前苏联的深刻教训,拒绝可能动摇叙政府根基的任何改变的要求。“为此,阿萨德政府一直采取扼制政策,在叙造成了“定时炸弹”。[3]

巴沙尔家族大多在军队上层领导掌握着军队的权力,巴沙尔政权长期危而不倒的重要原因,再加上阿萨德政权赖以生存的“三大支柱”,這是维持和稳定叙利亚当局政权的重要保障。正是因为阿萨德家族、阿拉维、复兴党的团结,叙当局才能控制党政军大局。“叙利亚执政党复兴党拥有百万党员,其组织严密,具有较强的政治和社会控制力,并得到占社会主流的逊尼派中产阶级的支持,使其作为既得利益集团,成为维护统治的重要依靠力量。”[4]迄今为止,复兴党内部比较团结,鲜有退党情况出现。虽然在“阿拉伯之春”后叙利亚反对派如雨后春笋的出现,但内部政权纷繁复杂,结构松散、各自为政,特别是缺乏重要的领导人物,尚且不能拧成一股绳。所以巴沙尔政府才能挺到今天。叙利亚的反对派主要来自“全国委员会”自由派、协调委员会、穆斯林兄弟会、库尔德人团体,但大多没有形成什么气候。

(二)经济因素

叙利亚经济持续低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降低是引发动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客观上,经济停滞,叙利亚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不少年轻人不得不去周边国家寻找工作。全国贫困人口不断增加。同时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再加上近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及国内自然灾害和连年战乱的影响,这都导致民众日益不满。

(三)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

叙利亚是处于阿拉伯世界的“心脏地带”国家。位于亚洲大陆以西,地中海以东,土耳其以南 ,东连伊拉克、伊朗,西南毗邻黎巴嫩、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亚欧非三大洲的战略枢纽。利亚由于具有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引发了地区性大国伊朗和沙特的介入,在国际上,引发了美俄两国的权利与利益之争。什叶派大国伊朗和俄罗斯主张力挺巴沙尔政府,而美国和逊尼派领头羊沙特则持巴沙尔下台的立场。中东的几个焦点问题,都与叙利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叙利亚内战的推演影响着整个中东局势。

(四)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宗教纷争

“从叙利亚国内来看,阿萨德家族信仰伊斯兰教阿拉维派(可视为什叶派的支系),信奉该派的群众仅占叙人口的11.5%(包括该派在内的什叶派群众占17%),而叙利亚的逊尼派占总人口的68%,基督教信众占14%。”[6]少数派统治多数派增加了叙利亚的不确定性。宗教分裂为教派和宗教是世界各大宗教的基本现象,伊斯兰教也不例外,穆罕默德逝世后,穆斯林社会围绕着宗教和世俗的领导权的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进而引发了伊斯兰教历史上最早的内战(公元656年的骆驼之战和657的随芬之战)争夺哈里发权位的斗争导致了穆斯林内部的分裂,形成了不同的教派集团,如什叶派、逊尼派等主要派别。什叶派分支洗较为复杂,分为十二伊玛目、伊斯玛仪派和栽德派是它三大派,诸大支派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政治政治,宗教主张,但都以拥护阿里及其后裔担任穆斯林的首领——伊玛目为主要特征。其中,逊尼派约占世界穆斯林总数的90%,什叶派约占10%。在中东国家中,沙特、埃及、卡塔尔和土耳其等是逊尼派占人口多数的国家;而伊朗、伊拉克和巴林等是什叶派占人口多数的国家。此外,中东国家中也有一些是少数派统治多数派的国家,如巴林、叙利亚等。少数派统治多数派,增加了政权的不确定性,为中东权力争夺留下隐患!

导致中东局势复杂的问题不仅有宗教本身,还有宗教与民族问题的结合,以及一些现实利益,如石油资源的分配等经济利益、国内统治权和地区主导等政治利益。目前,什叶派的伊朗与逊尼派的沙特,构成了中东这一地区的主要矛盾。针对巴沙尔去留问题,沙特致力于颠覆叙利亚政权,坚决主张巴沙尔政府下台,这样可以削弱什叶派和“宿敌”伊朗的影响。而伊朗却始终主张力保巴沙尔政权,伊朗可以说是叙利亚政府军在中东地区最为重要的援军。可见,伊朗与沙特对抗的背后,是对中东地区伊斯兰教主地位和地区霸权的争夺。

三、叙利亚内战的影响

(一)地缘政治影响

近些年来,在国际政治持续动荡的时代,中东的民族问题尤为严重。首先,四个权力中心已然明晰。作为第一个依据联合国的决议建立起来的国家,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爆发了多次的中东战争且越战越强。中东巨变后,以色列的外部环境虽没有改变多少,但仍是中东的重要一极;土耳其曾统治中东数百年,一战后,经过凯末儿改革开始了国家现代化建设,走上了一条有其特色的伊斯兰世俗化发展道路,也成为中东重要的政治力量;沙特阿拉伯作为逊尼派的领头羊和老大,自称“伊斯兰圣地的保护者”,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生产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重要的发起国。中东变局中,沙特和伊朗作都在不断扩大其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而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其实也都在客观上帮助了伊朗做大做强。伊朗十分重视军事工业,再加上近期美国对伊朗的松绑,有利于恢复伊朗的经济。当今中东伊朗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伊朗的崛起是对沙特等逊尼派国家重大的威胁。这样就形成了中东四大地缘政治格局,即以色列、阿拉伯、土耳其、伊朗。叙利亚境内有大量的库尔德人,他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无国家民族。在中东变局中,则为其的崛起带来了契机,这也使库尔德的崛起成为中东最大的政治生态变化之一。但是中东各国对库尔德问题态度坚决(即不准许库尔德人建国)建立库尔德国就变成了“乌托邦”。近期,伊斯兰国的崛起库尔德人站在了打击恐怖分子的最前沿,美国等国也向库尔德人运送武器,以对付极端组织(IS)。

(二)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

叙利亚在阿以问题、巴勒斯坦难民等问题中,对中东的安全秩序有重大的影响。伊斯兰国的崛起,在叙利亚内战扮演关键的角色,也增加了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性,中东地区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伊斯兰国的蔓延和扩散,不仅使地区动荡不安,也存在着想多国扩散的趋势。IS在中东多国发动恐怖袭击,对中东地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叙利亚成为新的全球恐怖分子的大本营,如何铲除伊斯兰国成为中东乃至世界的共同目标。

(三)大国势力的此消彼长

近期,俄罗斯为了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出兵叙利亚。普京明确的提出要力挺巴沙尔政府,打击一切与叙政府军对抗的武装。俄罗斯出兵的力度和速度令人震惊,打击效果显著。那么,为什么要出兵叙利亚呢?

首先,叙利亚长期是前苏联的地区战略盟友,也是俄国在冷战结束后在中东仅存的硕果,也是俄罗斯重返中东战略倚重的重要前进阵地,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与叙利亚签订了俄舰队驻扎叙利亚军港的协议。保留了塔尔图斯港的海军的基地,为俄军舰提供补给和维修,也是俄罗斯保持着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维护其国家利益的重要一環。

其次,两国关系十分密切,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均有来往。叙利亚每年向俄罗斯派出大量留学生,在老阿萨德执政时期,就有三万俄罗斯新娘嫁到叙利亚,可以说是,娘家婆家的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保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地中海的出海口,叙利亚在中东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两国的国家关系可谓历久弥深,1944年叙利亚与前苏联建交,比叙美建交还早。1963年,叙利亚与前苏联签署了合作协定,从而在美国精心布置的中东防线打开了一个缺口,被称为“苏联在冷战期间的得意之笔”。俄罗斯从1994年后同意继续对叙利亚提供武器及零部件,叙利亚在获得武器中,约90%来自俄罗斯。巴沙尔上台后,继续保持良好的国家关系。伊朗、叙利亚成为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少数盟友。为了打击伊斯兰国俄罗斯组成了五国同盟即(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俄罗斯)。俄罗斯在在中东地区有做大做强的趋势,但是还没到足以和美国在中东地区抗衡的实力,我想俄罗斯也深知这一点。

第三,美国在叙利亚内战的立场受债务危机的影响,使其保持相对克制,尤其是美国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其主导思想以开始从台前走到幕后,并急于从中东抽身重返亚太。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就想在这一地区寻找新的代理人,伊斯兰国也是美国扶持起的武装力量以对抗当地政府句,美国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伊斯兰国的出现严重打破了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影响了美国在中东的国家利益。2014年9月22日,美国与盟国对叙利亚境内的目标发起空袭,这是奥巴马政府在推行其中东政策的一项重大军事行动。2010年初,叙利亚内战爆发。由于受不同外部力量的支持,叙利亚政府军和反对派之间处于相对焦灼的状态。至2014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异军突起,叙利亚内战局势更加恶劣,国际反恐形势也变得更加严峻。

历史上,美叙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变化。九一一事件后,美国不断指责叙利亚政府支持中东恐怖主义组织,并对其实施经济制裁,使两国关系再度陷入紧张。此后,美国政府一直对巴沙尔·阿萨德政权采取敌视状态。事实上,美国政府并不愿意直接军事卷入叙利亚内战当中。不过,随着叙利亚内战进程的越发复杂,反政府不同武装势力之间发生激烈冲突,美国政府开始断定,“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成为极大的破坏力量,该组织不仅制造了大量人道主义灾难,还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近期,伊斯兰国又在法国巴黎制造了“黑色星期五”造成多人伤亡,影响极大。2014年9月10日奥巴马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全面阐述美国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方案。开始对叙境内的“伊斯兰国”实行正式空袭,但不派出地面部队。可以说,美国的空袭起到一定效果,但跟俄罗斯的空袭和导弹打击力度来看,显然是稍逊一筹。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出兵目的不同,美国的空袭相对暧昧左顾右盼,既想打击伊斯兰国又不想打击到反政府军,事实上,“伊斯兰国”的活动范围跟反政府军的活动范围十分接近,所以效果不明显。可谓“钱花了不少,没干到什么实事”。然而,俄罗斯却目的明确的提出力挺巴沙尔政府,对伊斯兰国实施坚决彻底的打击,动用俄国当今的许多先进武器,并采取卫星技术。普京曾评论恐怖分子说过一句话:原谅不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情,我们的事情是送他们去见上帝。由此,俄罗斯对“伊斯兰国”打击态度可见一斑。俄罗斯对伊斯兰国的打击力度是最终导致伊斯兰国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对中东教权与霸权的争夺的影响

叙利亚争夺的一个焦点就是中东地区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教权之争,教权之争从而引发地区霸权的斗争,叙利亚政权的更替与否,对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势力范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巴沙尔政府能够继续掌握政权,无疑对什叶派国家打了一针强心剂。尤其是什叶派大国伊朗所乐见的,可以说,没有伊朗在背后的支持,阿萨德政权不可能保住。然而,对逊尼派领头羊沙特来说,阿萨德政府的胜利会进一步削弱沙特中东的影响力。从目前叙利亚内战形势来看,叙利亚政府军基本上控制了叙利亚的不分地区。可以说,巴沙尔政权基本能够保住,显然这有利于中东大国伊朗在中东扩大影响力,新的什叶派新月地带基本确立,也是自己的中东对手沙特处于不利地位。叙利亚内战实则是地区性大国权力之争的缩影。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与伊朗为首的什叶派在整个中东范围内展开激烈竞争与对抗并使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内部日益向地区性教派冲突转化。有德国专家担心中东可能陷入类似当年欧洲的30年教派战争中。

结 论

综上所述,叙利亚内战已成为各种势力的角斗场,有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味道,叙利亚内战的战局与结果牵动着各方利益的得失,对中东今后的地区的教派和地区霸权,以及大国在中东的政策有着重要影响,可以说,叙利亚内战事关中东全局,对中东未来地缘政治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双庆. 叙利亚局势及其未来走向 [J] 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期(46)

[2] 陈双庆. 叙利亚局势及其未来走向 [J] 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期(46)

[3] 陈双庆. 叙利亚局势及其未来走向 [J] 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期(46)

[4] 张学林 符霁 又一场代理人战争在叙利亚重演 [J] 轻兵器2013年第5期(10-13)

[5] 陈双庆. 叙利亚局势及其未来走向 [J] 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期(46)

[6] 刘晨. 叙利亚动荡的特殊性及其未来走势 [J] 亚非纵横2012年第2期(19)

作者简介:朱明亮 男 蒙古族 籍贯辽宁省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 硕士 研究方向世界近现代史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邮编028000。

猜你喜欢

内战中东叙利亚
叙利亚
美军撤离预示着新的叙利亚
叙利亚内战大事件
俄罗斯撤军叙利亚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聂中东艺术欣赏
美国内战的国际法实践及其启示
马克思论美国内战
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整军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