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矛盾吗

2018-07-09陈佩婷

大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

【摘 要】 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发展经济领域存在争论的一个话题。这里不平等的问题不仅包括收入不平等,而且包括机会不平等以及社会和政治不平等。那么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呢?一定程度上两者之间应该是辩证统一的,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那么我们针对当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又该做何努力去实现共同富裕呢?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机会不平等 经济增长

一 统一性

在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使资源有效集中,尤其是地区与地区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有利于增长极的形成,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候必然产生辐射效应,最终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

第一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人民收入的提高。边际生产率理论认为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该理论将更高的收入与对社会更大的贡献联系起来,资本的增值会导致工资的上涨,所以多亏了顶层群体的储蓄和创新,工人们的境况才变得更好。富人们对社会贡献越多、工作越努力、储蓄越多,对工人们就越是好事,因为工人们的工资会因此而增长,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第二 经济增长使企业成本结构发生变化,雇佣高收入者的成本越来越高,竞争性企业开始寻求更低的劳动成本,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的竞争,使低收入者获得更高的工资,同时也限制了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速度,最终降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

第三 地区差距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地区资源枯竭,使企业在市场作用下到开发不足的落后地区生产,利用当地资源,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此外,政府的政策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改变经济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到落后地区生产,推动其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

二 矛盾性

不平等从多个渠道影响消费和投资以及社会政治生活,即从经济机制和政治机制上间接作用于经济发展。

第一 不平等影响消费,限制市场大小。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对于穷人来说,可以花的钱少;对于富人来说,虽然消费多,但是不会与收入同比例地增加,因为消费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于是综合来看,社会的需求减少了。

第二 不平等影响投资,从而降低全社会人力资本积累速度以及阻碍企业发展。穷人的储蓄减少了,富人的储蓄变多了,这影响到他们的投资——可以包括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比如不平等会因穷人教育水平低而富人教育水平的提高无法弥补穷人教育水平低而降低全社会人力资本积累速度,而且,不平等还会会因信贷问题阻碍企业发展,更进一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收入。

第三 不平等容易引发经济犯罪、极化、不满与社会冲突。当来自非法活动的净收入高于合法活动或者投资于教育的收入的时候,人们从事非法活动的激励增加。而犯罪率的上升将降低合法活动的预期回報,并导致更高的犯罪率的出现,这种逆向选择行为将导致人们不愿意投资和积累人力资本,从而最终限制长期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社会可能出现两极分化,当社会分化非常严重的时候,不同阶层之间的合作成本可能会远远超过合作可能带来的收益。因此,无论是极高收入阶层,还是极低收入阶层都希望对对方采取剥夺政策。最终将带来犯罪等活动的直接损失,资源浪费以及管理成本提高。

第四 贫富差距严重的社会,不太可能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和教育方面开展公共投资,而公共投资可以提高生产率。如果富人们认为他们不需要这些公共设施,还担心提升经济效率的强政府(Strong Government)可能会用它的权力来重新分配收入和财富,那么在一个不平等严重的国家,其公共投资的减少就不不足为奇了。

第五 家庭背景、出生地、性别等超出自我控制的因素致使的不平等即机会不平等可能使出生于社会分配底层的人始终处于社会底层,如果没有政策限制这种机会不平等会愈演愈烈。

三 解决平等与增长之间的矛盾、实现共同富裕

第一 提高工作努力程度。根据边际生产理论:由于竞争,参与生产过程的每个人会挣得与他们边际生产率相等的报酬。那么为了获得高的报酬,如果穷人能够付出更大的努力的话,他们是可以达到一种高努力程度和高投资回报的均衡状态从而走出贫困陷阱的。

第二 加强教育领域投资。市场根据要素的边际产出确定要素价格,高智力、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的人士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而教育在提高提高个人产出水平和质量方面起了决定作用,完善贫困地区教育政策,保证受教育机会平等,那么受教育能力就会在工作成就与工资水平上展现出来。

第三 支农惠农。我国城乡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收入不平等、机会不平等、政治不平等现象,重视三农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精准扶贫、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城乡差距缩小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第四 改善劳资关系。劳动报酬的高低水平与工会力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当劳动者力量较弱时,企业本着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追求就会人为地压低劳动者工资,使其降到工资的最低界限上,这样一来劳动份额下降和资本份额的上升就不可避免地扩大了收入不平等。

【参考文献】

[1] 斯蒂格利茨,周建军,张晔.不平等与经济增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01):46-61+70.

[2]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J].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2(00):68-75.

[3] 斯蒂格利茨,周建军,张晔.不平等与经济增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01):46-61+70.

[4] 伍旭中,曹大伟.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不合理因素”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6(03):103-109.

作者简介:陈佩婷(1996--)女,汉族,河南汝州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本科生,金融学专业。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