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绿色金融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7-09刘阳宸杨茹意

大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政策建议辽宁

刘阳宸 杨茹意

【摘 要】 近年来,辽宁省各家银行纷纷实施绿色信贷政策,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尽管辽宁省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良好,但存在政策传导障碍、绿色债券风险不确定、企业参与意识不足等问题。鉴于此,辽宁省绿色金融发展应该做好中长期规划,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提升绿色金融的社会参与度。

【关键词】 绿色金融 辽宁 存在问题 政策建议

一、绿色金融的涵义与特征

所谓的绿色金融,就是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导向,以信贷、保险、证券、产业基金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为手段,以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宏观调控政策。绿色金融具有两大特征:一是绿色金融更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二是绿色更多地依赖政府政策的强力支持和推动。可以说,绿色金融更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绿色金融的发展必须有政府政策的强大支持和推动。

二、辽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晚,辽宁省绿色金融的发展更是处于初始阶段。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8.08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68%,其中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7.01万亿元,较2013年底增长34.81% 。围绕辽宁新兴产业战略发展重点,辽宁各家银行积极推行绿色信贷政策,对推进金融制度改革,绿色市场建设,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不过,辽宁省绿色金融发展缺乏经验,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众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绿色金融政策传导障碍

出于财政压力,辽宁省内个别地方不愿舍弃对高排放高污染企业收取的高额税费,这样就导致绿色金融政策的引导难以有效通过金融市场传导到产业部门。有些县区甚至出现地方保护做法,对于要关停违法企业采取拖延、置之不理等消极态度,使得政策被截留,地方对于政策的执行有一个相当长的滞后期。此外,还有很多企业即使掌握相关政策,也为了企业自身利益,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而环保部门的监控与评估又可能存在部分缺失,使得政策的贯彻落实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绿色债券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绿色债券的发行是基于绿色产业发展的情景,但是在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能源开发、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竞争激烈,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原本应该惠及地方绿色发展的金融优惠政策产生扭曲,因此,在推进绿色债券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关注绿色产业风险,明确市场投资原则,划清公益性与收益性绿色项目的界限,维护绿色债券的价值估值,减少或避免政策倾斜带来的负面效应。

(三)企业参与绿色保险意识不足

我國是世界上环境受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辽宁重工业企业的大量存在以及冬季供暖需要使得环境污染已经直接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重度污染、轻度污染时有发生,与空气有关的各种重大、一般疾病时有发生,数量也是环比显著增加。由于辽宁省对保险认识较全国落后,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保险覆盖率水平均较低,因此企业的参与绿色保险意识明显不足,截止到2016年末,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参与环境保护责任险的企业只占三成,保险的社会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促进辽宁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对策

(一)合理规划绿色金融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绿色金融的出现与发展,是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同时,绿色金融在商业银行中的发展也离不开绿色金融市场的建立、发展与完善。因此,完善辽宁省绿色金融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省内环保规划体系,推进环保规划由指标导向转为效果导向。以“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为着眼点,加快推进区域性、重点领域的环保规划,为企业进入环保领域提供投资引导。此外,辽宁省尚不存在成熟完善的绿色金融市场,不健全的信用体系和道德风险的存在都是绿色金融带给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新领域中必要解决的问题。

(二)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应创新绿色信贷产品,以此来加快绿色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应增加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地倾斜信贷资源,以此来促使更多的企业转变经营方向,创新经营产品。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进一步支持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重组,为其提供技术改造以及信贷支持等。例如,中国银行开启金融“绿色账户”,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创新发行“中国银行绿色账户借记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重点围绕国内碳交易试点相关企业开展差异化“融资”+“融智”创新服务。兴业银行建立“碳金融”生态体系,提供包括交易架构资金存管和清算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全方位推动碳交易发展,为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三)提升绿色金融的社会参与度

绿色金融的社会参与需要银行体系的金融机构就已经加大对绿色建筑设计、建设的全面控制,全程对设施、设备进行节能环保升级改造,严把绿色采购关,全方位、全流程贯彻绿色低碳运营模式,同时引导相关利益单位加强对绿色环保的认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出力。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向员工及社会推广环保文化,组织员工成立绿色骑行车队,鼓励员工参与环境清洁工作,带领员工义务植树,身体力行积极改善环境,并与广大客户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打造银行业金融机构良好社会形象。让绿色金融关注每个个体,“碳账户”就是让每个人都和绿色金融发生关系,鼓励用户低碳出行、多使用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等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缴纳各种罚款,通过网络预约挂号、购买机票和火车票等。

【参考文献】

[1] 李致远,许正松. 发达国家绿色金融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鄱阳湖学刊,2016,(01):78-87+127.

[2] 徐肖冰.金融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建议[J]. 黑龙江金融.2017(9):59-60.

[3] 付静,吴云勇.绿色金融对辽宁省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6):36-39.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政策建议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