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8-07-09孙惠玲

读写算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材

孙惠玲

语文教学是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育学科,更是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性的教育学科。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是人类交际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在语文课上,不仅理性地启发和引导,更需要感性地点燃和熏陶,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健康个性,达到性情和心灵的陶冶塑造,形成个体人的精神面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核心竞争力。

一、教材里,引导感悟民族文化精髓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美文,具有人文成分,教学中教师对此要加以点化,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特别是一些展现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篇章,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感悟人的内心世界,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如表现爱国情操,呼唤和平的文章《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通过这些文章的教学,孩子们充分感受到英雄的高大形象,从而在心里播种下强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深刻教育;关于展现田园风光,热爱淳朴民情的文章《麦哨》《乡下人家》,邻里亲情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弘扬的美德,通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身心得以感染和熏陶。教师要从这些课文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言语中传达出来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依恋,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生活的满腔热情,进而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爱上语文阅读。

二、教材中,启发触摸文学经典情境

阅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狠抓关键词收到审美教育效果。优秀的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的集合体,语文教材是“真”与“善”相结合的美的世界。经典的阅读可以使年轻一代从生命学习的起点上占据一个精神的制高点。诗歌中有情感美、音乐美,教文中有意境美、构思美,小说中有形象美、人格美……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狠抓关键字词的分析,可以捕捉美的形象,收到美育效果。如《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中有这样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字:“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

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

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

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

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师抓住这些文字,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对表达的强烈的祈盼,一种对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祈盼,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享受春天与祥和的美好希冀。

三、诵读时,入境品析人文素养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材中很多精彩的段落、语句都能对学生产生更好的人文素养的感觉,其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节奏明快的排比,贴切传神的比拟,工整而有韵律的对仗,名垂千古的名句引用等,这些优美而规范的语句是课文阅读中情理意趣所在。

例如,一位年轻女教师《搭石》一课教学,其中一个精彩的片段:“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他是这样品读的:(1)这段语中哪些词语还让你感觉到美?(生讲到“协调有序”一词)哪句话解释了“协调有序”这个词?(2)(教师引领导学生以前面的,后面的,男同学,女同学,师生等不同形式反复读)前面的……后面的……“踏踏”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有节奏地)踏踏、踏踏……,此刻,教室里朗朗的书声氤氲着,学生们熟读成诵,自信豪迈的表情让人陶醉!(3)师:这“踏踏、踏踏”的声音在我们耳边萦绕,像什么?学生们展开的想象的翅膀,纷纷发言,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师生情绪高涨。(4)指导朗读。请把这句语美美的读一读,学生们跃跃欲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些闪烁着睿智之光的经典论述,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和激励。

因此,诵读对于强化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十分重要。

四、拓展阅读,不断丰富审美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童年和青年时期的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

课外阅读也是提高和丰富小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好办法。

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同读10分钟,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兴趣;减少作业量,让孩子在父母的陪同和监督下,读10分钟书等等,营造亲子阅读情境,有助于學生在课外继续锻炼和造就自己的人文素养。其次,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之间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从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五、时文阅读,充分领略社会时尚

社会瞬息万变,我们的语文素材要有时代气息,祖国的未来是人才,而人才来自于青少年。青少年怀揣一颗纯洁的心灵看世界,怎样让他们自觉抵御种种诱惑,恪守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这是语文教学“树人”的责任。

语文教学可通过时文阅读,让学生正视现实,敞开心扉,通过思考、辩论,提高学生的辩别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人文情操。

“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实现13亿人口都有饭吃的梦想,几十年如一日躬亲田间,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不正是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的延续吗?《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中丰富的科技教育内涵,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探究学习,深刻了解海洋与生命相互依存的关系,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达到提高人文素质的目的。

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语文教学只有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塑造出完善的人格,才能使学生立足社会和谐发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字。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教材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教材精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