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高中地理课堂“活”起来

2018-07-09黎明菊

读写算 2018年3期
关键词:同学生活课堂

黎明菊

摘 要 笔者通过研究课本和校本,再结合生活实践,认为要让高中地理课堂真正活跃起来,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所以我在课堂设计了很多新颖的活动,让他们动起来,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中地理;活起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223-01

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课堂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通过“活”的问题和“活”的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地理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不但擦亮了他们思维 的火花,还促使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活”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

“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因此,能否发现、提出对学生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探究价值高的问题对学习至关重要。我们要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必须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硬件基础、师生水平等,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教师引导下发现、提出问题.所以“活”的问题尤为关键。

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挖掘“活”的问题

我们的教材每章节都有问题探究,比如月相,这个内容比较难,但设计月球空间站,发挥同学们的想象,这个同学们感兴趣,我让他们当设计师,并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创作,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有的虽天马行空,但也启发了思维和训练了他们的胆量。所以我在处理课本灵活运用现成教学材料,更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东西,将一些教学内容加工转化为探究性提问。例如:澳大利亚大陆四周环海,为什么气候却炎热干燥?南极大陆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什么问题?这两个提问符合探究性提问的设计要求,采用这样提问的探究活动将既有趣又有益。

2.利用生活资源,发现“活”的问题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我想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闻入手,让学生深深感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当前,我国汽车消费火暴,轿车正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成为大众消费的热点。私人汽车的迅猛增长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公众对此也有很大争议,某网站正在就“私人汽车迅猛增长的利与弊”这个主题进行讨论。如果你也参与其中,请就该主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以此为题,开展了辩论课,同学们对此熟悉,都有说的,开展的如火如荼,最后我做了总结:

[分析]对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评述,是评价考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主要途径,也是考查辨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这类问题的要求是:全面思考?综合分析,坚持用两分法从有利?不利(优势与不足)等角度科学地阐述?评价地理问题?

[参考答案]利:能促进相关工业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弊:①加剧城市交通的压力。②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③加剧石油能源的供需矛盾。④修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占地多。

3.利用校本资源,解决“活”的问题。为了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新的能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就成了重要的手段和措施。如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气候,学校的环境,学校教学楼的名称和朝向,学校旗杆的影长和方位等等,都和我们的地理知识息息相关,比如在处理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这一内容时,设置了这样两个有关的问题:①现代人对于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在选择居住环境时很重视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因为这将影响房间的采光和受热情况,建筑部门也对楼间距规定了最小距离,开发商们就是以这一距离来设计建筑的。在我们学校北纬31°有一幢高楼,楼高为28米,现打算在它北面再建一楼,那么新楼与旧楼的间距不得少于多少?②现在有不少居民选择了太阳能热水器,我们有的同学家里也在使用,那么在安装热水器时有没有特殊的要求呢?它与楼顶应该呈怎样的角度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我让同学们自己先查阅资料,再去实地考察,最后自主形成意见。这样充分运用现有的资源,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

二、走出课堂,注重“活”的实践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局限在教室,还应该让课堂的知识传授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学知识,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性,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不但上课时要结合实际经常教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到野外观察更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有时候教室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比如我们高一年级就开展了这些地理实践活动:

(1)走进仙女山,要求学生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规律,实地考察:山脚和山顶的自然景观的区别,并能运用该规律说明原因。

(2)走进挑水河,仔细观察河岸的地貌,要求学生运用河流的凸岸和凹岸的知識解释,并提出河流的发展前景和相关建议。

(3)走进列宁广场和红星广场,不仅要观察自然景观还有人文景观,运用城市的空间结构,运用城市化的有关理论阐述人地关系。并指出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同学们既亲近了自然,又学到了知识,还大大的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猜你喜欢

同学生活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写字大课堂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