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如何走向世界

2018-07-09柳瑶

商情 2018年26期
关键词:人才建设中医药标准化

柳瑶

【摘要】随着传统医药巨大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的日益显现,在认清中医药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抓住机会发展中医药,并依次进行发展策略分析,让中医更好的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

【关键词】中医药 世界交流 标准化 人才建设

在里约奥运会中,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背上拔罐后留下的红色圆形印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央视记者采访中他表示:“拔罐增加了我的灵活性,肌肉得到放松。”“拔罐”一直是项历史悠久的中醫疗法,其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知识财富。中医也在如华佗、扁鹊、李时珍等医学大家和无数医者的推动下得以发展,形成了中华独有的一套医学体系。

于我而言,《苏武传》中的一幕让我惊叹于中华医学: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

苏武因受到侮辱,为了不丧失气节、玷辱使命,他选择拔出佩带的刀刺向胸腹,不久便已气绝。而医生赶来后在地上挖了一个坑,用脚踩踏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竟使已经气绝的苏武再次苏醒。在依靠先进仪器的西医面前,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在他们眼中,没有呼吸则意味着死亡。

可是为何现如今西医当道,而中医却只能出现在市井小巷难登大雅之堂呢?究竟如何才能让中医走向国际呢?

想让中医走向国际我认为单单向世人普及中医知识是不够的,目前国际占主流的医学理论就是现在的西医。西医从精准医学的角度,着力于通过人体各个细胞,器官和组织等之间的数据化指标,药物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等指数来阐明药物于人体的作用。究其中西医结果与动机,均为让人的生活质量更高,远离痛苦。正所谓殊途同归,表象不同,实像统一。想要中医成为国际医学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拿国际的标准来约束来评价一味药,一处方,来评价中医体系,筛选中药处方、中药制剂,中药质量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完善中药理论体系,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中药。

自古有云“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可见药的剂量对于中药临床疗效是何其重要。

众所周知,没有一定的量,就没有一定的质,也就没有一定的效。对量的运控能力,是衡量一个医生临床水平的重要尺度。可见,“量化”对于一套思维体系、一门学科的应用与发展至关重要。除了有科学理论,现代西医还发展了“循证医学”以及统计学应用。而中医却是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理。在实验室里,很难用数据说明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有人甚至把中医治病比喻成“黑箱子”,因为中药在体内到底是如何起作用的,至今仍有许多未解的谜题。对此,西方人疑虑重重,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饱受争议。

创新性研究滞后,难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自西医药广泛运用于我国临床,尤其是近年来,一些西医为片面追求疗效,处方用药使用大包围,就是感冒发热,也要第四代先锋霉素、最先进的青霉素与激素联合应用。这样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用上几次后,再用传统中医药治疗,要想在短期内获得明显疗效将十分困难。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的中药处方,服用在抗风湿西药与激素联合治疗风湿病的前与后,其疗效亦有很大差别。由此看来,如果中医药不加强创新性研究,那么,它就既难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又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

现如今,不少中医学者总是以中医正统自居,大街小巷的中医馆均打着响亮的旗号,这着实为民众乃至世界友人在如何选择中医还是西医的过程中来了一把反助力。想让科普中医,就应该像建立西医医学体制那样建立中医医学体制,从人才培养到资格认证严把关严要求,杜绝医骗等现象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上,应坚持既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又注重基层实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医人才发展思路,金币减肥、金币减重、科技减重点突出中医特色和提高利用中医手段诊治疾病的能力。一要高度重视中医药教育,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二要认真做好名医传承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师承方案,通过名师出高徒的方式拯救中医,让学员们从资深老中医那里学会把脉问诊的真领,将他们看病治病的宝贵经验真正传承下来。三要以优势重点专科为载体,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引进一批学术造诣高、同行公认的知名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中医药学术领军人物。

就中医的弊端而言,其理论基础无法与世界接轨,现代西医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元素,与现代科学融为一体。而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五行,这是中国远古至今的世界构成基本元素,论其科学性,基本无法理解。因此加大了中医走向世界的难度。相比西医,中医最大的缺陷就是过于“主观”,不像西医化验抽血,一个数字,容易普及。这种“主观十主观”的病情分析,只会给人一种“空中楼阁”的感觉,更使得可信度下降。就连当年非典治疗经验中,合理使用中医药治疗,也没有明确的对照试验,根本不能让人信服。我认为如何用“西医”的语言,合理科学的诠释中医,才是发展中医的关键。

要振兴中医药,实现中医药参与国际竞争和区域合作,单靠政策保护或朴素的民族感情,是不现实的。在既尊重传统中医的科学理论,又尊重现代医学要求的基础上,采用公认的科学检验标准和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医,将中医药融入现代医学并变成现代医学的一部分,完成传统中医药向现代中医药的转变,这才是振兴中医药,实现中医药参与国际竞争和区域合作的正确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志伟,赵丽娟.从中国走向世界——中医药国际标准研究[M].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2]李振吉.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战略研究fml.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岳慧.对我国中医药药材产业化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7.

猜你喜欢

人才建设中医药标准化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基层群文队伍人才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煤炭企业人才建设问题探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