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学生民族团结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2018-07-09蔡静

读写算 2018年3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

蔡静

摘 要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发展。

关键词 悠久历史;璀璨文化;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114-01

民族经济发展的同时,新疆地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并在教育上下了大功夫,在学校教育中始终贯穿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内容。尤其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中学生民族团结的德育现状令人堪忧

(1)在当前的中学生身上体现出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日益活跃,观察力敏锐,富有时代气息,特别关注国家的政策、时事和社会热点,注重改革开放的进程,对社会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这是正效应;二是当前的高中学生对现实的观察和判断缺乏理性的标准,看问题离不开自我,重结果,轻过程,道德伦理观念差,思想意识和行为相互矛盾。这是教育的负效应。

(2)自我意识强化和奋斗意识淡薄。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优越的家庭环境养成和造就了高中学生狭隘的自我意识。表现在行为上考虑自己的多,想到他人的少,缺乏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再加上受前一段社会舆论和大众媒介过分宣传自我观念的影响,当前的高中学生也卷入了世俗文化的浪潮中,逐渐强化了这种自我意识。它侵蚀了奋斗意识,使当前高中生只看成功果实的辉煌,没有看到艰苦奋斗的艰辛。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学生分不清什么事该做,什么是不该做。容易被民族分裂分子所诱惑,干一些破坏民族团结的事情,影响到社会稳定。

(4)社会风气不好,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对孩子造成了极为不规范的影响。引起了孩子对社会的不满,从而产生一些极端行为。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为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中学生出现这种现状原因分析

1.重智育轻德育,导致德育僵化,流于形式

在高中,每周三節的思想政治课或思想政治课就是德育。但是关于民族团结的内容只有一个课题,讲起来也比较枯燥,学生不爱听。考试一般考选择题,他们不重视,而国际上许多教育专家认定:现代教育的思想核心,70年代是学会生存,90年代至21世纪初,不但要学会生存,而且还要学习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而这些要求对于当今农村的中小学生来说,是无用的,因为它无法给他们带来分数。这就是我们学校德育的尴尬。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道德素质却缺乏科学的评判,成为学校可有可无的事。

2.以政治教育代替德育,德育范围狭窄单薄

应该说,在以前的学校德育中,受一种简单泛道德主义的意识影响,把德育简单政治化。这种高度政治化的德育,对中小学生基础文明养成的负面影响很大。如“文革”前的学生是老实、厚道的羔羊式的学生;“文革”时是造反、斗争、带刺带角的学生;市场经济条件下,前“文革”式、“文革”式的学生还存在,又滋长了“经济人”的向度。时至今日,以政治教育取代德育的情况,仍然存在。

三、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途径

1.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尤其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班级,教育各族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营造民族团结的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民族团结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2)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民族团结的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民族团结教育。

(3)充分挖掘和利用有关民族团结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民族团结观念。

3.采用榜样教育法

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树立榜样时,既要注重树立民族团结的榜样,发现他们的优点,发扬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让不同民族的学生都能成为民族团结的榜样,树立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意识。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民族团结的道理。

4.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贯穿民族团结教育。施行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们各民族同学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教育。教师的民族团结教育会展现在他们的专业活动中,全部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成为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现实力量。

总之,班主任要把德育尤其是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放在首位,认真做好班级工作。既教书,又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使学生成为懂得合作的人才,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全面落实十九大部署 继续创新推进民族工作[J].民族论坛,2018(06).

[2]马明忠.深刻理解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丰富内涵[J].青海党的生活,2017(12).

[3]以示范点建设为抓手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J]. 先锋,2015(02).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
国学浸染下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探索与实践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