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7-09杜侠侠

读写算 2018年3期
关键词:心理思维数学

杜侠侠

在新课标改革过程中,我们的老师注重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紧张的心理得到松弛;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满怀信心的相信他们在进取精神的驱动下,有能力逐步解决问题;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给予热情的鼓励。而学生也比以前活泼、大胆,敢提出老师的错误,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今天的学生素质就是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因此无论是从小学数学目标来看,还是从社会对教育、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去思考,目前的教学现状都必须进行改革,必须让课堂教学真正从“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转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轨道上来,使学生不但掌握学习结果,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诱发探索欲望

我国过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虽然它的确也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国学生的能力的不足。过去的教学模式到底有什么问题呢?过去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思路必须完全跟随教师,不允许有丝毫的差池,更不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否则在如此高压之下,天長日久学生的创造力被完全抹杀。陶行知先生曾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挥。 例如:在教学基数和序数时,有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几”和“第几”,我没有加以斥责,而是请十位同学站成一排,以游戏的方式来教学。如请左起第四个同学跳一跳,请右起的 3个同学拍下手,请你找到站在左起第8个的好朋友……学生们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中, 较快的掌握了序数和基数。所以,我们只要能真正的做好这一点,学生就可以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实践证明,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充分的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畏惧心理,使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激起主动学习的热情,充分表现出学生内在的潜能。

二、 鼓励好奇生疑,在“奇”中启发思维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人思索事物的奥秘,善于观察特殊事物,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识矛盾”,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为创新做好心理准备。如在学习“年、月、日”知识时,引导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书上讲的数拳法能不能倒过来数呢”?“为什么要规定4年一闰”?“2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教师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能进行批评或挑剔,而要通过评比“最佳一问”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

三、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思维

有效地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形成积极探求知识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知识,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充分点燃。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那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教师接着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或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从学生已有 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有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四、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良性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

猜你喜欢

心理思维数学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心理小测试
错在哪里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