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课堂平台下教学模式初探

2018-07-09王素梅

读写算 2018年3期
关键词:内容评价信息技术

王素梅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2011版数学新课标》

将平板引入课堂后,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课堂容量增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也随之改变,新的课堂模式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我们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学习,课堂深度探索和课后学习三部分。其基本的主旨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的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一、课前学习模式

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既有轻松直观的微课,还可以和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有些内容可以向老师请教,自学完成后自己检测,测完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和错误之处。这样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步骤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二、课堂深度探索

围绕特定领域的学习内容,1956年,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者B?S?布卢姆把学生认知领域的发展划分为如下几个层次: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2011年,学者洛林?W?安德森等,对上述认知目标分类体系进行了修订,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元认知知识。二是将“知识”作为动词来理解,即记忆或回忆的意思;将“领会”修改为“理解”,将“综合、评价”修改为“评价、创造”。如下图

有了智慧课堂平台的支持,我们就可以把课堂内容由侧重于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向侧重于应用、分析、评价乃至创造进行倾斜,培养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可以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渗透数学思想。所以课堂模式的设计我们突出以下几点:(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应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收获,随时对课堂内容加以调整。(2)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得。(3)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将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应用、分析、评价,为学生的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后学习

在互联网时代,在拥有智慧课堂之后,最大的优势就是海量信息和超快的信息传播速度。所以,课后学习学生们可以自己选择资源进行学习和巩固,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微课或者qq互相交流,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实现了知识的再一次认识和巩固。

四、课堂学习方式

在课堂学习中以小组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借鉴和学习MS-EEPO有效教育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进行观察谈论、实验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了解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方法。同时,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学们在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之后把自己所得与其他同学分享,共同促进、共同进步。

五、教师角色定位和变化

新型的课堂模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中教室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讲授知识,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组织学生有效小组活动的掌控课堂,中间的差距不可谓不大。然而要提升课堂效益,提高师生、生生互动的效率,我们认为应该有这几个方面的转变:(1)教师思想态度的轉变。在有限的时间里什么是最重要的?是讲解知识最重要?还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重要呢?这就要教师思考、观察和选择。(2)关注课堂生成的东西。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到很多教师预料之外的东西,这时候需要教师对这些课堂上迸射出来的火花及时关注,让一闪即逝的火花变成可以照明的火苗,点燃学生创造的火焰。(3)在课堂组织中将“放”与“收”结合。活动中的“放”,深度探索、小结、归纳中的“收”,都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将舞台让给学生,教师则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数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不同向度,争取让每一位学生的每一分钟都是有效率的,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曙辉,刘邦奇.智慧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内容评价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