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传统水墨画中蕴含的艺术之美
2018-07-09李桀周述璋
李桀 周述璋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水墨画的起源,又从点、线、面的角度对水墨画中笔触的运用要点做了解析,并以名家绘画为例做了更为详细的论述,较为直接地描述了水墨画中所传递的艺术美感。
关键词:传统水墨画;点;线;面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先辈们一代又一代在历史洪流中或创造或丰富了许许多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莫过于中国的书法和传统水墨画。一个讲究字的个人风骨,另一个讲究画的精神意境,二者虽形而不同,却神交已久,常语“故善画必意在笔先,宁使意到而笔不到,不可笔到而意不到。” [1]将书法和水墨画的内在联系勾勒得清清楚楚。不过这一次,文章将着重于传统水墨画的艺术之美。
一、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起源
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历史,从严格上来讲,始于唐代王维,“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开启了中国画与“墨”的渊源。而“皴法”的产生,更让后人在山水画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用笔的,造型的,并脱离宗教性绘画的依附性,开始自己表达个人心境。[2]
二、水墨画的点、线、面
中国传统水墨画作为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表现形式主要是采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题材选择以人物、山水、花鸟为主;着重画面的均衡,讲究疏密得当,虚实相间,计白当墨;重视画面精神语义的传达。此外,抛开画的整体性,任何一幅经典水墨画中的细微部分都能从中看到当代绘画艺术中所强调的艺术审美原则。
(一)点
点,它的现实语义实质是一种微小的痕迹,但是当你从艺术的角度去对它进行语义上的衍生之后,“点”可以是一个句号,代表结束或新生;“点”可以是太阳,代表光明或黑暗;“点”可以是音乐中跳动的节拍,代表快乐或悲伤……但是在水墨画中,“点”代表的是一种造型手段,就“形态”而言,有圆点、直点、横点、斜点和散点;就色彩深浅变化来看,有焦墨点、浓墨点、淡墨点、色彩点。当你尝试调墨、加水、点墨的时候,画笔中的墨点也会随着形状、浓淡、干湿、疏密等變化而变化,呈现出较为丰富的空间层次。
图1为张大千先生所作,整体由近及远,由小至大皆是近实远虚,空间饱满,图中近景采用横点,疏密有致,虚实相间,远景采用竖点,墨色略淡,但笔触并未减少,细看之下,树木虽长于悬崖边这种险境,但是风姿岸然,远景中的山也是少量线条勾勒,以不同形态的点来对山体丰富,这些点的运用及构图、浓淡技法很是值得学习。
(二)线
线,是线条,但又不局限于线条。在传统水墨画中线条的形态是非常丰富的,它可能只是一根线,但是会因为毛笔中墨汁的浓淡、笔的干湿程度、笔触的用力大小等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式样。总的来讲,山水画中的线条用笔讲究就是“枯而能润,刚柔相济,有质有韵”,要使下笔的干湿、刚柔、质韵既能对立,又可统一。
如图2上面这幅图的藤蔓,就是“枯而能润,刚柔相济”的最佳写照,行笔涩重有力,不柔弱不刚直,但是将藤蔓那种老而不僵的意境真实的传递出来,生机勃勃;图2下面的虾,则是将质与韵的精神,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完美地呈现在画众眼前,干练的线条将虾的灵动、鲜活诠释得相当到位。
(三)面
面,是多种形态的点、线的结合,不拘于单独的点或者线的表现,更强调点、线在一个画面中的整体性表现。水墨画境界高深的人还能从画面的构图、精神意境的传达、笔触的腕力等在整幅作品中运用,略微窥探出作画者的品德、能力,所以不单单是“见字如见人”,见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徐悲鸿先生运用浓重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3]。这幅作品绘于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日军第11军在湘北岳阳以南地区集结了第3、第4、第6、第40师团和4个旅团,总兵力达12万余人,向长沙展开攻势。如果是熟悉徐悲鸿生平的人,那么他也许就会知道,这幅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徐悲鸿对长沙会战的美好祝愿,他希望长沙人民就像这骏马的腿一样有利,击退敌军,赢得胜利!
三、结语
中国的传统水墨画,它既是中国的民间艺术,同时也是世界的艺术,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画面细节中所暗含审美倾向与当今绘画艺术审美原则确实殊途同归的。我们在簇拥当代艺术的同时,不妨多思考一下,将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思考、创新,会比你独自摸索收获更大。不拘泥于中国,世界上任何国家在遇到陌生的事物的时候,都倾向于从自身印象中去搜寻自己熟悉的东西,传承,也是创新。
参考文献:
[1]许祖良,洪桥.中国古典画论选择[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
[2]魏广君.抟庐论衡[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李桀,华南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产品设计、交互设计。
周述璋,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产品设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