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上轩辕黄帝的女人

2018-07-09李宏涛姚建平

时代报告 2018年4期
关键词:黄帝文化

李宏涛 姚建平

“三月三,生轩辕” 在炎黄子孙口中传唱至今,妇孺皆知。.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具茨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轩辕黄帝的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也叫上巳节,是华夏民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古老节日,千百年来,传承不衰。

时空连缀着历史,缥缈着人们的想象,五千年弹指一挥间,轩辕黄帝的世界伴随着后世认知的积累和社会文化气候而不断地演绎变化,刷新着人们的思维和记忆。

一九六六年,也是农历的三月三,五更天,具茨山下小韩村村民李海江家中忙活了半夜,收生婆累的直埋怨:“见过生得慢的,没见过这么难生的,你说说,半夜把我折腾起,哎哟,人家一块钱,你给我二块都不能干,请别人吧,累死我了。”说吧,抬腿要走人。女主人疼得死去活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央求“婶,都怨我不争气,恁大人大量,再帮帮我吧。念咱一家子的份上,可怜可怜恁侄媳妇!”“哎,不是看在一家子的面上,我早走了,侄媳妇,你再加把劲,外面的,继续烧水。” 在收生婆的命令下,女主人拼了命地努力,疼得汗珠子从额头鬓角上淌下来,洇湿了夹袄的领子,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挽出了巴掌大的女婴,这个女婴就是李应芬,跟轩辕黄帝同月同日出生,冥冥中似乎注定与轩辕黄帝有了某种宿命的关联。

第一桶金

李应芬上面有个哥哥,虽然是个女婴,李应芬也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因为先天不足,李应芬自小体弱多病,两岁了还不会走路,但说话却挺溜,像个小机灵鬼。四五岁了,身高体重却像个三岁的孩子,仿佛风一刮就会吹走一般。有一次被风吹倒,绊在灌木丛中才不致滚落。所以,李应芬从小就特别怕大风天,别人家的孩子都能跑出去玩,只有她缩在家里,时不时地生病。这一年麦黄时节,母亲背着五岁的李应芬到庄上看病,走到一处僻静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只背头疯鸡娃一瘸一拐地跑着,李应芬的母亲很迷信,心想,这也许就是老天爷赐的药,女儿吃了就会好。于是,她放下女儿,去追那只瘸着腿独自奔跑的小鸡,好不容易才追到,掂了掂,顶多半斤重,她背起女儿,手里掂着小鸡,愉快地返回家,杀了小鸡拿锅炖上,让女儿食肉喝汤。几乎没吃过肉食的李应芬大快朵颐,小脸吃得红扑扑的,完全不像个病人。从那以后,李应芬渐渐好转,饭量大了,身体也长高许多,渐渐地出落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豆蔻少女。

娇小玲珑的李应芬利落干净,聪敏又勤快。做饭、蒸馍、纺花、织布、做鞋、做衣裳样样精通,母亲忙着地里的活计,十三岁的小应芬主动包揽了所有家务,做木匠的父亲心疼女儿,给应芬买来一架缝纫机。这下,使应芬的针线活锦上添花,小小年纪就给村里的大爷大妈,叔叔婶子们做缝纫活,小韩村的乡亲们都喜欢这个勤快懂事好心肠的姑娘。

.十四岁时,应芬的舅舅给登封的孙桥煤矿送木料,换来的煤堆放在李应芬的家里,同村的村民都来李应芬家里买煤。随着舅舅换来的煤越来越多,母亲要下地干活,父亲又忙着自己的事情,能记会算的李应芬干脆退学卖起了煤,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父母看李应芬特别能干,又没私心,便将整个家庭的经济大权交给了十五岁的李应芬,李应芬尽职尽责,把一个七口之家经营的有条有理,生活蒸蒸日上,四个兄弟姐妹心服口服。

李应芬十七岁了,经人介绍认识了浅井乡扒村的英俊后生边建设,1987年,俩人喜结连理,日子虽穷,但夫妇俩积极乐观,他们是彼此的初恋,爱情融化了贫穷,新婚生活十分美满,很快,二人生下了可爱的女儿。要强的李应芬撺掇丈夫做生意,经过慎重选择,他们认为,民以食为天,决定经营粮油生意。

由于选择对路,李应芬脑子活络,特别会做生意,加上她热情好客,扒村以及周边村庄的粮油生意几乎被李应芬垄断经营。几年的时间,做成了扒村规模最大的超市,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心仪大鸿寨

与此同时,禹州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而石料必不可少,且供不应求。浅井乡有丰富的石材资源,李应芬说干就干,2004年承包了张垛村的一座荒山,干起了石料场,随后,李应芬又承包了浅井稳健石料场,马沟平安石料厂。随着资源型行业的集体覆没,终于停止了对荒山的侵略,看着满目疮痍的山体,大家积极投入“两美禹州”建设,开始绿化荒山,2006年,李应芬得到了张垛的小北弯山50年的承包权,使五百亩荒山披上绿装,青山绿水成了李应芬的梦想。

2004年的农歷三月三,是轩辕黄帝生日,也是禹州大鸿寨山上的大鸿寨村沿袭数千年的古庙会。李应芬应邀到大鸿寨村赶会。第一次看到大鸿寨山的李应芬惊呆了,古寨墙斑驳曲折,山上怪石嶙峋,古树成景,杂木成林,桃红柳绿,一片又一片的竹林掩映着农家小院,石头垒砌的房屋别有一番韵味,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让她脱口而出:“我要承包这座山!”看看四处无人,李应芬自己偷偷地捂着嘴笑,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承包美丽的大鸿寨山,岁岁年年与美景相伴。

李应芬决定不去赶会,当即赶到大鸿寨村委会,一打听傻眼了,大鸿寨山已经被别人承包。但李应芬内心从来没有放下过大鸿寨山,从2004年——2014年,十年的时间,持续关注着大鸿寨山的承包情况,黄天不负有心人,2014年初,李应芬得到消息,基本确认承包人违约,自己承包大鸿寨山有了希望。她不停地打听消息,不惜与对方对簿公堂,终于赢得了大鸿寨山的70年承包权,当时,李应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跑到大鸿寨山上,转了一圈又一圈,来平复自己跳跃的心绪。

一眼千年,从李应芬看到大鸿寨山的第一眼,十年时间,大鸿寨山让她望眼欲穿。2014年7月,李应芬成功注册了“天景域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1月在禹州市发改委进行立项。

大鸿寨是黄帝部落联盟首领之一大鸿的屯兵之地,承载着华夏历史的渊源,山上有神秘符号和岩画,还有古城、古寨、古村落,林木面积上万公顷,东坡槐花飘香,南坡榴园似火,西坡茵茵芳草,北坡松柏成林,集雄、奇、秀、险于一身。是旅游观光、避暑休闲、亲近自然、探寻祖先根脉的绝佳圣地。

大鸿寨山属具茨山系,具茨山自西向东,横亘于禹州、新密和新郑三市之交,其中百分之九十在禹州境内,巍巍具茨从禹州苌庄的荟萃山绵延近百里,旖旎而东,蜿蜒起伏,余脉在禹州郭连镇化作平原。4000年前,这里曾上演过黄帝部落的壮阔历史,了解了这些史前文化的李应芬女士愈加深深地爱着这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鸿寨山。

古老的具茨山,封存着先祖的记忆,遗留着原始的苍茫和古旧,凝结着所有炎黄子孙的乡愁。

爱上黄帝文化.

《史记》的开篇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二十四史以《史记》为首,《史记》以《五帝本纪》为开端,《五帝本纪》首推黄帝。符合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确立了人文始祖黄帝的历史地位。而有关黄帝的历史和传说,从来都是和具茨山连在一起的。.. .

河南新郑每年三月三日都会在具茨山上举行一次拜祖大典,海内外华人云集于此,膜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每年这天,也是李应芬的生日。她都会安静地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大典直播,生怕落下一个镜头。她开始关注每一个与轩辕黄帝有关的文化信息并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具茨山大部分在禹州境内,黄帝部族活动的中心区域就在具茨山,留下了许多与黄帝有关的历史和传说。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的英雄人物,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已经进入晚期的英雄时代。黄帝打败了炎帝和蚩尤,成为部落联盟首领,雄居中原,“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风后、力牧、大鸿三位大臣是当时比较强大的部落首领,居住在今禹州市西北部和北部山区,作为地名沿用至今。

从大鸿屯兵的大鸿寨,过舍身崖,至石门向东有一孤峰耸起,高入云表,曰风后顶。这里是具茨山脉的最高峰,海拔793米,是风后居住地。具茨山脉从风后顶向东北一脉拓展,进入新郑市境,名曰风后岭,乃风后屯兵范围。力牧放牧的地方就在今天无梁镇的大木场。

《庄子·徐无鬼篇》记载,“黄帝见大隗于具茨之山”。具茨山主峰大鸿寨山一带层峦叠嶂,乃《水经注》上所指的大隗山,也是黄帝访大隗之山,旧称“大隗层峦”,是古代禹州著名的八景之一。

《庄子·在宥篇》说,黄帝十九年,“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上,故往见之”,求问“修德习武”、驾驭诸部落的“至道”,广成子是上古时期非常有智慧的“哲人”,居于今禹州城西北20公里的崆峒山上,为了表示拜访广成子的诚意和敬慕,黄帝和嫘祖娘娘在距离崆峒山很远的地方便下了马车,辞别群臣,沐浴更衣,步行问路前往崆峒山。向牧马童子问路的地方叫“马沟”,辞别群臣的地方叫“散驾村”,作为地名沿用至今。黄帝见到广成子的地方叫“广成城”,求广成子讲道的地方叫“黄帝问道处”,黄帝修道成仙的地方叫“得道庵”,黄帝跟广成子修道的地方叫“大仙观”,广成子死后就埋在崆峒山上,叫“广成子墓”,纪念广成子的大殿叫“广成子庙”,这些削壁挂宫的建筑成为禹州有名的历史人文景观——逍遥观。

遗忘是为了更深的铭记,整个具茨山系都封存着黄帝时代的烙印。时间在这里静止,空间在这里见天见地见证岁月,从逍遥观传出的晨钟暮鼓,在大鸿寨山上的沉重回响,是怎样的一种辽阔与苍茫!

李应芬是个火性子,干事业从不拖沓。上北京,跑南京,她开始遍访专家,带领专家们走遍大鸿寨山,一石一草一木在她眼里都是宝。这个做生意起家的女人,开始挖掘史前文化。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女人以自己的毅力赢得了专家们的认可,大家纷纷为她出谋划策:带着墨香的《华夏中京大鸿寨》出版发行,李应芬兴奋地夜不成眠。《华夏圣迹园景区规划与设计方案》出台,为了资金的落实愁的吃不下饭,一度瘦到45公斤。看到她为了大鸿寨不要命的劲头,丈夫心疼,劝她放弃,李应芬斩钉截铁地说,这一生什么都能舍弃,唯独大鸿寨不能放弃!

她跟专家一起吃住在山上,结合有关史料和民间传说,给每一块石头命名:翻过一架架山梁,搜寻神秘符号:越过一道道鸿沟,求证先祖的足迹。饿了摘野果,渴了饮山泉,对黄帝文化的热爱使她坚信,文化是永恒的,坚守,让失落的文明重见天日。这种文化情怀大于商业利益的举动,在李应芬心中愈演愈烈,她甚至渴望某种机缘降临在她身上,邂逅一幕史前穿越。

许多洪荒遗迹在李应芬的执着寻找中显露端倪,这种非职业性的探索,达到了李应芬的认知极限,她常常陷入苦恼,后悔自己没有多读几年书,望着满山的历史遗存,她觉得自己有责任保护好这些无法复制的国之瑰宝,让所有的炎黄子孙找到心灵的皈依。

赤子之心

在这个礼乐重建的时代,需要更多传统文化的滋养,山野民间存在着许多被埋没的古旧沧桑,那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最初的模样,是我们值得寻找的根,是我们真正的赤子之心。

华夏历史的童年,是现代人无法真正目击的领域,想象力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古老的传说为我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科学考古论证则成为想象的依据。李应芬对黄帝文化的热爱,带动了大鸿寨村村民的热情,他们自发地为李应芬讲述黄帝传说,提供线索,帮着出谋划策。村民们的淳朴和贫穷也牵动着李应芬的心,她慷慨解囊,投资7万元把大鸿寨村村委会装修一新。

李应芬经常带着粮油鸡蛋和营养品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逢年过节,从不间断,看到谁家有难都会主动地伸出援手。村民刘向阳的妻子在医院生孩子高烧不退住院一个月,李应芬听说了,当即捐助2万元,后来,刘向阳执意要还,李应芬说什么也不肯收下。村民周殿选生活困难,眼看儿子要辍学,李应芬二话不说,拿出四千元给周殿选解了燃眉之急。看到村民任自有生活困难,李应芬又资助了三千元。任生的腿有病,李应芬又拿出了500元给任生看病,李应芬的善举感动着大鸿寨的老少爷们,村民们都发自内心地接纳了这个编外村民,跟她亲如一家。

李应芬不惜花费100万元请专家挖掘黄帝文化,用于出书、策划和景区规划,花费10多万元在大鸿寨山脚下竖起了巨幅规划牌和路标,憧憬着大鸿寨山美好的未来。2016年8月,李应芬成功注册成立了“禹州市华夏圣迹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依法缴清相关税费,领取了营业执照,全面开发大鸿寨景区已成定局。她坚信,祖先留下的文化是取之不竭的巨大财富,她有义务弘扬黄帝文化,有义务保护大鸿寨的一草一木,她深深地爱着黄帝文化,爱着大鸿寨山。李应芬女士无疑是幸运的,终于得偿所愿,她因热爱而关注,因坚持而得到。我常常看着她的乐观而陷入深思,是怎样的气度和胸怀,造就了这样一个不平常的女子,不足一米六的身高,不足一百斤的體重,细细玩味,是她的胆识和胆识背后的积淀。

文旅融合

中国进入了文化大繁荣时期,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塑造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主题突出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这个指导性思想激起李应芬要把黄帝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打造“黄帝文化”品牌,坚持文旅融合之路。走出顾影自怜的历史研究,让黄帝文化成为大众情怀,而不是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才能掌握的历史课题。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文化是时间,贯穿古今,旅游是空间,纵横四海。李应芬说,黄帝文化就是我的事业,弘扬黄帝文化就是我的使命。这件事成了李应芬的幸福产业,彰显出中国女性的自信。她四方奔走,为大鸿寨寨山寻找全面开发的可能,大鸿寨的自然人文山水孕育着不间断的文明,这里不但有人文始祖,有古老斑驳的大鸿寨,还有唐初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墓,药王孙思邈曾在这里行医采药治病,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文化烘托自然,江山需要文人捧,古迹尚待今人游。文旅融合,前景广阔。

“黄帝文化”在李应芬这里还不足以形成产业,众人拾柴火焰高,产业做大做强,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培育,以文化创造旅游新格局,让黄帝文化火起来,是李应芬最大的愿望,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共同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大鸿寨山承载着黄帝文化,开发大鸿寨山就是弘扬黄帝文化。

保护、开发和利用相辅相成,并不矛盾,融合是唯一的路径。挖掘传统文化,以现代的方式解读,以人为本,让史前文化大放光彩。旅游的目的是对文化特色的神往,独特的文化才是旅游的灵魂所在。大鸿寨山厚重的文化资源让李应芬信心百倍,经过锤炼的民族精华成为大鸿寨山最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独特的民居民俗也成为大鸿寨山的亮点之一,原生态纯自然的环境是大红寨山值得自豪的特性。

让青山绿水的大鸿寨山,承载炎黄子孙的乡愁,把大鸿寨山打造成具有强烈的文化视觉冲击力,形成无限的文化回味,安放每一颗漂泊的心。大鸿寨山的历史性、民俗风、乡土情、个性化都可作为文化旅游创新的载体,让历史变得鲜活,让文化变得亲民,让自然可以碰触,让旅游丰富人生,朝着这一目标,李应芬呼吁大家的参与,把大鸿寨山尽快开发,打造成深具文化品味的旅游目的地,让每一位来到大鸿寨山的人仰慕黄帝文明,敬畏自然生灵,开启具有文化意义的寻根之旅。

猜你喜欢

黄帝文化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黄帝是个养生大师
不要小看任何人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