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叶:聊聊小说
2018-07-09
乔叶,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出版散文集《天使路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等作品多部。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北京文学奖、人民文学奖以及中国原创小说年度大奖,首届锦绣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2010年中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获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以及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一个作家的完整性
我1993年写散文,2001年到文学院成为专业作家,写小说。李佩甫是文学院院长,李洱、墨白等都在写小说,我们有很好的气氛,在创作小说方面。文学院有月评会,大家会聊得很尽兴,其实真正聊的时候是没有客气话的。
小说在整个文学界都是非常偏重的文体。如果在小说上被得到承认,就是更广泛的认可。我那时有很强的好奇心,觉得我这么年轻,是不是也有写小说的可能性,而且也未见得写得差。这是一种不高级的心理。
第一个是长篇小说,这是典型的初学者的心理,虚荣、好奇。因为你不知道小说很难写,觉得体量大,能出书,可以显示自己的能力。
2002年,我准备写长篇。
李佩甫當时非常关注我的写作,他问我写什么,我说长篇。他不赞同,说我应该写中短篇,先掌握技术。我说我觉得准备得很充分了。多少年之后,我才知道他是非常委婉地在劝导我。李老师非常含蓄、内秀。他有心理活动。他老说写作是有过程的,但我是不相信的。
《我是真的热爱你》,我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凭借自己有限的想象力,从新闻出发。在报纸上看到新闻,姐妹花作了风尘小姐。我觉得她有故事的弹性,感觉能写好。后来觉得其实是错觉。用了一年写完。我是把脑力活动干成了体力活动。写完就出版了,因为确实是能力有限,靠着一股子蛮力。各种不好,力气挺好。
后来经历了出版、修订版、再版。我把整个小说又看了看,我觉得记录了我很青涩的痕迹,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来看看。你会知道我走过怎样的路。了解一个作家的完整性,很有意思。如果说现在写的好,那么可以看到以前写的不好。
马尔克斯曾经写下过《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但早期他并不成熟。从他早期作品了解一个作家怎样成长,如果你善于学习的话,你会从中找到一条路。
《我是真的热爱你》是我非常不完美的作品,里面存在很多问题,不懂结构,语言煽情,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但如果了解我的话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
我在这个小说中就深切的认识到这些存在的问题,然后我就改进了。2004年之后我开始写短篇。我到鲁院读了小说班。从那时候开始,我老老实实。2004到2010年,大概有二三十个中短篇。其实不多。为什么大家觉得我的作品传播性非常广泛,我觉得如果自我表扬的话,传播率非常高。
怀着一颗空白之心
我大概2004年读鲁院,我的心情是空白之心。那时候虽然长篇小说处女作不好,但进了排行榜,对我也是一个鼓励。那个阶段,虚荣心已经没有了,是怀着谦逊之心,清零,重新开始。
空白之心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重建,阅历。很困难。
我九几年写散文,现在还是比较受《读者》喜欢的作家。他们说,你认为散文怎么能够转型小说成功。我觉得最好不要把散文经验借鉴到小说上。你不要依赖这个经验,这样你会更有效进入到小说中。
中短篇小说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的技术,大概在2004年到2010年之间,有个《最慢的是活着》。我等下讲我怎么通过这个小说达到对小说的认知。
我以前写的是哲理散文,从一个故事提炼一个金句,觉得还不错,用来很虚拟的指导别人的人生。我二十多岁就假装是人生导师了,很可笑。
从我写小说之后,不能说之前是错误的,但它是偏执狭隘的。小说的丰富性、可能性、复杂性,写小说的认知,都是欠缺的。最近还会出两本散文集,是我二三十岁时写的。出版公司觉得有市场价值。出的时候我又看了一遍。为什么出版公司觉得我写的唯美的单薄的还有价值,我感觉是三观比较简陋的。为什么还有市场,因为好多人的人生就是简单的。简单的人生配简单的文章。但如果我认识到小说的复杂性,我就不会再去做简陋的文章。
我20年前写的青春鸡汤文里面,讲的故事非常多,比比皆是。夫妻打架要离婚,路过一个水坑,丈夫在前面走一步垫一步……很典型的故事模式,最后总结出“一块砖要垫到脚下,不要敲到头上”。
其实里面有更丰富的东西,有更复杂的东西,我们并没有开掘,实际上是经不起追问的。以前是需要正确的、鲜明的道理去指导人生。所谓的金句,一句话指导人生,都是可疑的。
我要说,小说能带给我们什么。它颠覆了我的很多认识,对文学,对价值观,对阅读的认识。以前读《红楼梦》,喜欢人物的话立场更鲜明,更正能量,活得更痛快。你会不喜欢中老年妇女更讨厌,觉得贾政也很迂腐……但当我触摸到小说之后,从阅读趣味上说,不会太有洁癖了。
进入小说之后,我的阅读趣味发生了变化。觉得宝钗美貌与智慧并存。甚至世俗生活中,宝钗会让人觉得很舒服。需要隐忍自己,更自律,更体贴别人,是值得敬服的。最智慧的是贾母。包括贾政……到最后我会觉得人生活的这么不容易。
我给大家推荐《金瓶梅》,可以和红楼梦对比。他们的关系就是青春少年和成年人的。曹雪芹是非常有自觉意识的一个作家,他在写的时候对原材料经过一个复杂的改良,把成人世界改造得更唯美。金瓶梅是成人世界,兰陵笑笑生现在我们不知道,他写的东西表达得冷酷很宽阔,冷里面有热度,又有慈悲心,写世相的复杂性。读这样的东西是能够让人成长的。你会越来越读出她的好来,每个人都是多维的。
读书对写作非常重要,不会读就不会写。不能从经典中读出好来,你不要怀疑经典。经典是经得起分析和阅读的,是你自己的问题。这个逻辑性是非常一致的。
剖解《最慢的是活着》
再聊聊《最慢的是活着》。从我写小说开始,就想写了。我2001年调到河南省文学院,我奶奶大概那个时候去世。我当时就想写她。但我开始有各种不高级的心理,当时没写。后来又觉得小说需要充分准备,不敢写了。写了一阵中短篇。
这篇小说我是2007年底开始写的,2008年写完。这也是我在学习过程中写的。那时候散文我也在写。
第一个层次,是写散文还是小说。
最后还是要把散文素材写成小说。因为每当我写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她娘家、陪嫁,所有细节我都会写到。我觉得有点像爬在地上写。当真实原型在的时候,你总是想描摹她。要忠实于原型。写的时候非常拘束。写着写着完全被原型淹没。
我祖母活了80多岁。无论写到哪里,都有很多岔路。当你把身架放得特别低的时候,你会被原型淹没。森林里有无数条小路。那时就下定决心,一边写最新,一边写小说。没原型,是在高空上俯瞰。有原型,就像在地面滑行。要有空间感。
我把散文素材写成小说。
还有第一人称的形式。散文切入非常自然的一种选择。每个人在写作之前都会选择人称。一方面是心理屈从,另一方面是觉得代入感强。
到后来,已经一半关系都没有了。但是我,我的叙述和心理,我的第一人称切入角度还是有效果的,能够把读者带入情景,跟随叙述笔调走。第二个认知层次,要写我的祖母还是我们的祖母。
我分享给大家,如果你觉得写小说非常重要,尤其是跟你个人贴得很紧密,你要有生活上的准备和思考上的准备。好多人都有生活,认识不到不行,认识不到认识的重要性很要命。素材的高低、要有照亮素材的能力。
本能写,是自己的。后来为什么是我们的祖母呢,这个和做功课有很大关系。祖母在的时候,我们感情很好,会说家长里短。和亲人之间是在过日子,没有想以后会写她。
最重要的人,不在现场了。当你生活中很饱满的时候,写作的准备和生活的相处不是一回事。祖母會织布,过去女人是怎么织布的,地域审美是什么,织什么样的布,多宽多长,集市上能卖多少钱……因为读者很厉害,哪里写错了,都会有人告诉你。到时你会覆水难收。
我当时采访了很多人。比如我朋友的祖母,还有比我年长的……有一次聊天,别人问我怎样采访,我觉得采访状态很重要。其实就是聊天。紧张的人在回应你的时候是容易变形的,有意回避。你获取的信息是有损伤的。
我祖母的生活是平顺的,但她确实是能代表那一代人的,能够映照出一些东西。这可能跟做功课是有关的。
还有一个层次。是写祖母,还是写我和祖母。
比如我们写怀念一个人,很容易跟这个人决斗。我当时想,为我的祖母立传。我又想,我的祖母何以成立。你写她的时候,像镜子。你们互为镜像。作为一个写作者本身,你的存在也很重要。我思考,我重于他,还是说和他平分秋色。其实我觉得我也重要。后来,我就定下了叙述框架,祖母和我的人生交叉融合。恰恰是互相映照,让小说的层次出来了。这样的话,时间的长度,丰富起来了。
其实真实的我和祖母没有那么多冲突,但小说要有戏剧性。散文笔法,比较舒缓。三观貌似严重不和,最后是骨子里慢慢契合。叛逆的孙女和和蔼的祖母,由异到同。从表面的不同,抵达内在的融合。
改良到这个程度,我是竭尽所能了。怎么样让认识照亮生活,是我在读书中的思考,抵达的一个具体结果。小说的笔力,在于抵达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