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林:写什么和怎么写
2018-07-09
刘兆林,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辽宁省作协名誉主席(原主席兼党组书记)、辽宁省政协原常委兼文史委副主任。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冰心散文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文艺奖、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文学奖”、东北文学奖、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等,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索伦河谷的枪声》获国家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
想当一个作家,首先要弄明白你想写什么,到底怎么写,这需要你把文学是什么理解清楚才行。我们现在阅历都这么多了,越到这个时候,可写的东西越多,但是写作的激情和勇气越来越淡了。
下笔之前,你首先得弄清楚你有什么可写的。积累到这么大岁数了,哪些东西是可写的,哪些是你想写写不好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所以写什么和怎么写,我觉得要弄清。写什么都可以,怎么写都行。你要弄清你有什么。而你所有的,要么是你个人的人生经历,要么是你父母的、你熟悉的、你接触的他人的经历。不管是谁的,你得弄清楚写成作品后它的文学价值、意义是什么,就是文学是个什么东西。
我今年69岁了,马上70岁了,也写不了什么了,但还想挣扎着多写点。
我悟到现在的感觉,就是不同人对文学的不同理解:一个是人,一个是人民,一个是人民币。文学实际就是人学。不管写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文学理论,都是研究人的灵魂,里面都有人的喜怒哀乐,所以有文学是人学一说。
人虽然都吃饭穿衣活着喘气,但质量是不一样的。要能弄清楚自己活得什么人模狗样的,你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活和怎么死,不到一定年纪活不清楚。
在我们国家,强调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国务院挂着“为人民服务”的牌子,文学作品是人民的文学。文学是在人学的基础上思考。文学是为人民大众,为父老兄弟。实际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在为人民利益而写。当然,也有的时候,经过市场经济一冲击,一涤荡,也有人去为人民币而写了。
作为一个写作者,你还是要弄清楚你是为人,还是为人民,抑或是为人民币去写东西。
我都马上70岁了。但是我想来想去,我还是处于为人和为人民而写这个中间段。我现在有养老金,就这么一个脑袋,就是吃人参也吃不了多少。有时候睡不着觉,脑子还挺好使。你坐那说想写,就要知道你能写什么。这个时候,你积累了什么东西会一一在你脑海里出现。你写过的是一部分,没写的还有,现在睡不着觉的时候还想,这个没写那个没写,想着死了之后还是希望亲人、朋友都能看看,而他们也愿意看看……
在我们的积累中,有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写自己理解到的。这里面也有一个前提,自己要写的,要寫自己的,要你自己去写的。即要写我,我要写,要我写。
你要写,就要有新意。你没有新意,跟广场舞跑步钓鱼都差不多。也就是说,你的作品对别人人生有什么用呢?
要我写是什么呢,经历很丰富,有故事。否则亲人后代也不愿读,你写了有什么用。得有人希望你写,社会需要你写,时代需要你写,完了你还愿意写,你还有这方面的东西可写。
呵呵,车轱辘话转一圈。
说这些啊,还是一点用没有。我带来一本自己的散文自选集,叫《牛化自己》。这本书分三记,己事记,家事记,国事记。这就符合要写我,要我写,我要写这几个条件。
我说什么都可以写,好像说的话不负责任。怎么可能?可能。
比如这本书里收录的《一次遗憾》。写我参加一次作品研讨会,对面坐了一位年轻女性,我通过自己的观察写了想象中的一些感受。也就是说,一个人内心的复杂性,你得挖掘出来。我在这篇文章中将这种感觉写了出来。我就作为一个人,在生活的两个小时之间,我发生了这么一段激烈的思想活动。我想别人虽然没写出来,但也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时也没费什么劲儿,就如实写了出来。在我的人生经历中,现在想起来,还挺新鲜呢。这里面没有华丽辞藻,但是它需要什么呢。就是很简单一个事儿发生之后,这种感觉你能不能表达出来。
我认为不管多大年纪,都要从“写什么和怎么写”上着力培养自己的功夫。语言就是内分泌,文学叙述能力就是一个作者的内分泌功能,要把文学语言体会到那种深度,你的语言才能从你的生命、思想、感情里,自然地流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