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标城市《新总规》 推进城市新发展

2018-07-09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研究室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管理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研究室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部署,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四个服务”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保障,也为加快构建新时代首都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了路径遵循。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作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必须按照“三定”职责要求,对标《 新总规》,领会新理念,理清新思路,明确新任务,落实新要求,投身新實践,开创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努力推进首都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充分认识《新总规》为城市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

(一)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城市管理保障至关重要

《新总规》提出,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落实好这一城市战略定位,必须深刻把握“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坚持首善标准,落实“四个服务”要求,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城市管理能力,做到服务保障能力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高标准做好重大活动城市运行和环境景观保障工作,创造安全、有序、高效、优美的政务活动环境,为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提供优良的城市管理保障。

(二)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城市管理服务不可缺少

《新总规》明确,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少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5年减少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要看住人口增长“天花板”,控制城市规模“摊大饼”,必须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注重腾笼换绿、留白增绿,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做到城市管理与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相协调, 努力为加快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格局提供有力的城市管理服务。

(三)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管理工作大有可为

《新总规》强调,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好北京“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强化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新总规》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城市管理工作要抓住机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做到京津冀三地规划标准联合共编、市政设施联通共建、市容环境联动共治、协同发展联创共赢;积极融入疏解转移非首都功能战略,做好腾退后的城市管理和环境维护工作;积极投身2022年冬奥会筹办工作,加大区域环境整治力度,为办一届绿色、节约、廉洁的冬奥会提供有力保障;积极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需求侧管理,为后期实施有效的城市管理提供设施配套、功能完备的基础保障。

(四)着力治理“大城市病”,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更需健全

《新总规》要求,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施策,从精治、共治、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入手,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形成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城市治理能力。必须紧紧抓住治理“大城市病”这个关键,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加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构建国际一流、城乡一体的市政设施体系,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加强城市治理方式创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注重运用法规制度标准管理城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把首都城市管理好、维护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系统理解《新总规》给城市管理工作赋予的新目标新任务

在系统学习、深入领会《新总规》的基础上,梳理出了以下12条与城市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目标任务。

(一)打造国际一流的首都城市环境

《新总规》提出,要充分体现城市战略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强环境整治,加强精细化管理,补充完善城市基本服务功能,全力做好“四个服务”,保障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高效开展工作,展示国家首都形象。一是以天安门广场、中南海地区为重点,优化中央政务环境,高水平服务保障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和重大国事外交活动举办。二是加强综合整治,完成重点片区疏解和环境整治提升,创造安全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三是加强地区环境治理,依托德胜门箭楼、古观象台、内城东南角楼、外城东南角楼、明城墙遗址等若干重要节点,开展二环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和景观提升,形成展示历史人文遗迹和现代化首都风貌的文化景观环线。四是持续开展城乡接合部整治改造,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中心城区重点区域整治提升。

(二)营造古朴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

《新总规》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营造宜居环境,让街巷胡同成为有绿荫处、有鸟鸣声、有老北京味儿的清净、舒适的公共空间。一是整治提升背街小巷环境,落实街巷长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十无五好”文明街巷,改善背街小巷面貌。二是开展老旧小区、城中村、边角地等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规范环境秩序,提升环境品质和公共服务能力。三是通过街道环境景观设计,提升街道环境品质,营造生活方便、环境宜人、景观优美、具有丰富文化体验的公共空间。

(三)建造时尚靓丽大气的市容景观

《新总规》提出,要以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为切入点,完善配套设施,保障和服务首都功能的优化提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按照时尚、靓丽、大气的原则,实施市容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开展架空线入地和规范治理,打造美丽天际线,让人们更好地看城市、看山水、看历史、看风景。一是提升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环境景观水平,加强延伸至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景观大道建设,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综合功能和环境品质。二是加强“三山五园”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环境品质,实现环境景观和城市功能全面提升。三是加强环境整治和景观管理,实现中心城区和远郊区建成区“城市家具”二维码管理全覆盖,改善传统商业区环境,提高公共空间品质。四是全面推进架空线整治,实现主次干道架空线全部入地,塑造特色鲜明、错落有致、富有韵味的城市天际线。

(四)构建能力充足的垃圾处理体系

《新总规》提出,要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有效衔接,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到2020年,生活垃圾焚烧和生化处理能力达到3万吨/日,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到2035年,生活垃圾焚烧和生化处理能力达到3.5万吨/日,全面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一是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能力充足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二是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高标准建设固体廢弃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三是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统,鼓励社会专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与处理,并向社区前端延伸。四是加强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处置,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利用、废物处置无缝高效衔接。五是完善垃圾管理配套制度,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完善生活垃圾跨区处理经济补偿机制。六是发展循环低碳经济,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提升综合处理能力。

(五)推进卫生无害的公共厕所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新总规》就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进“厕所革命”明确了工作任务:一是完善城市公厕规划布局,以固定式、附建式为主,以社会公厕为辅,适当补充移动公厕,把城市公厕打造成多维服务的第五空间。二是推广四合院厕所入院、入户。三是提高环卫保洁标准,鼓励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在环卫保洁领域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六)提供清洁环保的气热供应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要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新总规》发展多种方式、多种能源相结合的思路,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高清洁供热的保障要求。一是提升供热能力,完善热电气联调联供机制,保障城市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二是扩大区域能源合作,中心城区以城市热网集中供热、燃气供热为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为补充,实现供热无煤化;其他地区新建供热设施以燃气供热为主,鼓励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到2020年全市清洁能源供热比例达到95%以上,到2035年达到99%以上。三是全面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工程,以煤改气、煤改电等方式,推进各类燃煤设施和农村地区散煤采暖的清洁能源改造。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下降到500万吨以内,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燃煤锅炉,中心城区和重点地区实现无煤化;到2035年全市基本实现无煤化。

(七)建立多源多向的能源保障体系

《新总规》提出,统筹处理好城市发展与资源能源利用、环境质量改善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在联系,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多元化优质能源体系。一是积极引进外埠清洁优质能源,提供更稳定安全的能源供应保障,努力构建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等为辅的优质能源体系。加强充电桩、加气站等清洁能源车辆配套设施建设。二是打造安全高效、能力充足的绿色智能电网。加强西电东送、北电南送通道建设。到2020年全市电力负荷达到2600万千瓦,电网总供电能力达到4350万千瓦;到2035年全市电力负荷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电网总供电能力达到5450万千瓦。三是完善多源多向、灵活调度的天然气输配系统。完善陕京输气系统,联结中俄东线、海上液化天然气输气通道,形成多源多向的气源供应体系;建设京津冀地区地下储气库,依托唐山液化天然气码头建设储气设施,增强储气调峰能力;完善市内管网系统。提高门站总接收能力,提高输配系统保障能力,实现六环路高压A管网成环。保障供气安全,到2020年全市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200亿立方米/年。

(八)建设布局科学的综合管廊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新总规》对科学构建综合管廊体系作了安排部署,提出了目标要求,到2020年建成综合管廊长度达到150—200公里,到2035年达到450公里左右。一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科学布局综合管廊。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轴、两环、多点、多片区的布局。其他地区以重点功能区为先导规划建设综合管廊。二是重点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丽泽金融商务区、北京新机场等地区,结合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同步建设综合管廊。三是建立地下市政管线数据实时测绘机制,加强地上地下管理体系统筹建设。四是深入开展油气管道专项整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九)健全综合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

《新总规》明确,要从精治、共治、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入手,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一是深化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城市管理职责关系,加强城市管理统筹,强化部门联动,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整体协调性。二是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构建管理与执法相衔接,综合执法与专业执法相协调,部门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市、区、乡镇(街道)职责分工明晰的城市管理工作格局。三是建立精细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进城市环境治理更加精准全面,既要管好主干道、大街区,又要治理好每个社区、每条小街小巷小胡同。四是坚持依法治理,注重运用法规、制度、标准来管理城市,及时调整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和配套管理体系。

(十)建成三级联动的城市网格体系

北京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推进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深化网格化管理,建设智慧城市。《新总规》突出“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城市”的重要思想,强调提升城市网格化管理水平。一是将网格化管理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加强统一管理,建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二是提高网格化运行效率,实现网格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三是健全智慧服务管理体系,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多渠道、便捷化、集成化信息服务管理体系。

(十一)提升城市运行安全保障能力

《新总规》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公共安全各领域和重大活动城市安全风险管理,深化平安北京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降低城市脆弱度,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全、更放心。一是强化城市运行安全,加强水、电、气、热等城市运行安全监测,建立健全多路多源的生命线安全体系。二是强化城市安全风险管理,完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机制,梳理各种风险源、风险点、危险源、事故隐患,建立排查、登记数据库和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编制应急预案。三是完善生命线应急保障系统,建设应急供水系统、应急供电设施、应急垃圾粪便处理设施,保障生命线设施在紧急状态下良好运行,并预留安全储备。

(十二)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工作氛围

《新总规》提出,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尊重市民对城市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拓宽宣传动员渠道,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加强“管城理市”志愿者队伍建设,注册志愿者人数比值,力争在2020年、2035年两个节点上,达到《新总规》要求。二是加强宣传动员,开展学习培训,宣传《新总规》任务和要求,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三是坚持人民城市人民管,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畅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管理格局,提高多元共治水平。

三、认真把握《新总规》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的新实践新要求

(一)强化钉钉子意识,照着蓝图抓落实

《新总规》已经为我们描绘出了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学懂吃透《新总规》的理念、重点、方法,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重要思想,自觉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局,从实际出发,注重长远发展,扎扎实实打牢基础。要有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方案预案,确定方法路径,明确落实时间,把握工作节点,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落实,落实好一项再抓下一项。要保持一茬接着一茬干的连续性,无论分工怎么调整,人员怎么变化,都要始终聚焦《新总规》,一任一任接着干,不达目标不罢休,确保《新总规》落地落实。

(二)强化首善意识,更高标准抓落实

《新总规》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必须强化首善意识,才能保证落实的高标准高质量。要提高思想认识,把落实《新总规》作为一项首要的、长期的政治任务,紧紧抓在手上,时刻扛在肩上,确保思想上高度认同、行动上高度自觉。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新总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城市管理发展实际,梳理存在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拿出切实对策,细化分解任务,确保高标准高质量落实。要突出创新创优,坚持基层探索,搞好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用群众满意标准评判,实现城市管理精治共治法治。

(三)强化绣花意识,精雕细刻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新总规》对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了全面部署,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和科学遵循,必须树立“六精六细”的管理理念,发扬绣花精神,精雕细刻抓好落实。要树立绣花意识,充分认识城市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像绣花那样理清脉络,对症下药,注重精细,解决问题。要拿出绣花功夫,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强化专注定力、专心毅力,不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一步一个脚印推进。要锤炼绣花本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在抓常、抓细、抓长上狠下功夫,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落实好《新总规》的各项任务,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发展。

(四)强化担当意识,积极主动抓落实

《新总规》是落实城市战略定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设计图,是提升新时期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施工图,抓好贯彻落实必须强化担当意识,强化积极意识,强化主动意识,层层负责、人人担当,确保真正落地。要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锲而不舍、推进落实。要与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紧密结合起来,把《新总规》的各项任务和指标目标,细化分解、倒排工期,纳入“十三五”及以后的各个五年规划,保持连续性,系統抓落实。要与落实职能职责和绩效管理紧密挂起钩来,做到围绕《新总规》部署年度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开展绩效考核,激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新总规》落到实处,城市管理收到实效。

(执笔人:堵锡忠、武斌)

(责任编辑:赵刚)

猜你喜欢

管理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5S管理在QC实验室中的应用
项目式学习应加强学校的统筹管理
GWMA(环球财富管理师·2017/2018)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