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在作业中的多样培养

2018-07-09游兰

读写算 2018年3期
关键词:思考问题面积三角形

游兰

摘 要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问题的能力。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关键词 多种不同的思路;创造性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008-01

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发展学生思维是数学教育的灵魂。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光应从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在学生作业上也应时时注意孩子思维的发展。

一、从计算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而这个疑问和惊奇我认为也包括我们平时认为的简单的计算。就小学阶段而言,计算占了很大一部分,从整数到分数、小数,从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到圆和圆锥面积的计算等等,在1-6年级中分别得以体现。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计算活动是一种思维过程,它具有一定抽象性和约束性,它要求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一定的法则、顺序进行计算,特别是在对计算方法还不熟练时,更需要按计算法则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去操作,否则,就难以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如果只是简单的教给学生计算的方法,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对于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出现了一点点变化的时候,学生会无从适应,到了初中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在小学阶段的优生学习上就吃力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比如:比较数的大小教学时,特别时一个数乘以小数,除以小数的教学中,孩子们通过计算、比较、归纳出了乘以或除以大于1小于1的数的积或商的规律,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了,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的记忆很快会混淆,有的孩子就告诉我:“老师,这个我老是容易混淆,没办法,我每次做这样的题都是笔算”。确实,这是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后来,我改作业的时候发现这样一个现象:2.4×1.6=()×0.8。学生对于这种题型老是忽略掉后面的0.8,填空为:2.4×1.6=(3.84)×0.8。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根本就没有把这个同积的变化规律联系起来,以为只是简单的填写2.4乘1.6的积。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的位数来检验自己的作业情况,也可以让孩子从因数1.6到0.8的数的变化去发现规律,从而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来检验自己填写情况。还可以让学生用两边的乘积来检验等式两边是否成立。这样多角度的检验,学生即能复习到几种不同的方法,也确定了自己作业的准确度。

二、从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华罗庚

我们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也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御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践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不要只局限我们所教给学生的基础方法,有时教师思维可能也会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出现思维短路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抛砖引玉,鼓励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思路,不要轻易否定,让学生讲一讲,他是怎么想的,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喜悦。

案例:在五年级上册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这一单元时,我就遇到了这样一道题:一个三角形的底长12米,如果底延长3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就增加24平方米.三角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因为学生对三角形公式地推导很熟悉,大部分学生很快用以下的方法解决了这道题。

根据“底延长3米,三角形的面积就增加24平方米”可知,

高是24×2÷3=16米,

因此,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16×12÷2=96平方米

这时,我班一个学生将他的做法拿给我看:12÷3×24=96平方米.以前我教的学生也有个别根据作对的答案拼凑的现象。我立刻旁敲侧引:“我们做题不能把答案拼凑出来就行了,还要能讲清算理。”那个孩子就真的拿来笔画图给我解释。经过孩子一讲解,我才真的发现,原来这道题由于12是3的倍数,孩子一眼就发现了,于是他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一样的原理,将原来的三角形分成了4个底为3米的三角形,由于高都一样,所以这样分后的每个小三角形,面积都是24平方米。4个24平方米就等于96平方米。我为自己思维的狭隘,悄悄地擦了一下汗水,于是我对这个孩子的善于发现进行了表扬,并让他到黑板上给孩子们讲他这道题的算理。并给予了高度肯定,鼓励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一题多解,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三、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康世刚博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从数学教学来看,要做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一定要有很高的视野,一是要跳出小学数学看数学,二是要跳出数学看数学,三是要用哲学的眼光看数学。”

课标中也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比如:教学用字母代表数时,学生在年龄问题上就容易以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当妈妈的年龄是n岁,小明比妈妈小22岁。小明的年龄为(n-22)岁,此时妈妈的年龄就不是一个任意值,学生就需要联系生活实践思考问题。再比如:让学生根据算式编写解决问题的作业时,就应该让学生多考虑生活实际,车子的时速呀,火车的载重量呀等等。

参考文献:

[1]曹海峰.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

[2]尹存军.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A]. 2013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

猜你喜欢

思考问题面积三角形
班主任如何正确的管理班级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面积最少的国家
三角形,不扭腰
按图索骥
三角形表演秀
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如果没有三角形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