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开换心真相

2018-07-09红岩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供体移植手术受体

红岩

最近,北京电视台热播电视剧《美好生活》,剧中的男主角徐天因为心脏移植后对女主角梁晓慧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日思夜想地爱上了她。而梁晓慧因为知道自己爱人牺牲后的心脏移植给了徐天,感觉自己的爱人依然还活着……由此引发了很多电视剧观众对心脏移植手术的关注:什么人可以接受心脏移植?接受移植有哪些要求和注意事项?心脏移植后性格是否会发生改变?带着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心脏疾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徐东教授,请他为观众朋友们解惑答疑。

哪种情况才需要进行心脏移植

徐东主任说:一般不是因为突发心脏病才需要进行心脏移植,心脏移植主要是针对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严重冠状动脉疾病进行的外科移植手术。是将已判定为脑死亡而且是配型成功的人类心脏完整取出,植入所需受体胸腔内的同种异体移植手术。受体的自体心脏被移除后稱为原位心脏移植,如保留部分用以支持供体心脏的称为异位心脏移植。适合心脏移植的常见病症主要有如下几种:

1.晚期原发性心肌病,包括扩张型、肥厚型及限制型心肌病;

2.无法手术和其他措施治疗的冠心病;

3.无法用换瓣手术治疗的终末期多瓣膜病;

4.无法用纠治手术根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左心室发育不良等;

5.其他难以手术治疗的心脏外伤等。

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心衰患者都适合做心脏移植手术,当合并心脏以外的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时,会被认为存在心脏移植的禁忌证,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第一,患有不可逆的严重的肝脏、肾脏或肺部疾病以及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第二,严重糖尿病伴有终末器官损伤,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第三,严重外周血管、中枢血管疾病,不能介入、手术治疗的外周血管疾病;

第四,肺动脉高压或肺循环阻力增高等。

徐东主任介绍:目前,因为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对心脏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前移,在我国心脏移植的手术数量却在逐渐减少。心脏移植并不是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而是作为挽救终末期心脏病病人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一个治疗手段。

心脏移植对供体和受体有着严格要求

徐东主任强调:心脏移植手术对供体和受体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必须是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例如我们在国外学习驾驶的时候,其中就有一条:“如果发生意外是否愿意捐赠遗体或是脏器。”在我国,器官捐献是指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属的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如:心肺功能衰竭、尿毒症、肝衰竭等,现代医学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来延续这些患者的生命,使其恢复健康、回归社会。然而现实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器官紧缺,许多生命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就有可能离去。

1.供体和受体都不能有重大疾病和传染病。

徐东主任指出:在一个人被判断脑死亡之后,但身体的其他部位还都很好,比如心脏、肝脏都挺好,没有肿瘤、没有感染、没有传染病如:艾滋病、肝炎、乙肝等,在捐献的同时还不能有其他的感染,这样的人就可以捐赠脏器。同时接受供体人身体的其他脏器也都很好,同时也没有感染发生,没有肿瘤等重大疾病,才能接受心脏移植或其他脏庄器移植。脏器捐出后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但现实生活中器官移植往往是亲人之间比较容易进行,比如:肝脏的移植。但是捐给素不相识的人,相对要困难得多。

2.接受心脏移植必须要配型。

徐东主任谈道:心脏移植虽然是捐赠和接受捐赠,但必须要配型,需要在专门的机构等待和排队。如果捐出的心脏和需要接受捐赠的人配型成功,手术才能进行。同时还取决于受体家庭的经济因素,比如能否承担较高的手术费用、手术后服用抗排斥反应药物的费用,再就是评估接受移植人的预期寿命,若预期寿命很短,就没有必要接受移植。目前在我们国家心脏移植的成功率和国外非常接近,因为一是规范,二是技术的成熟,三是免疫排斥药物的更新,医疗的发展,检测手段的先进。

3.运输供体时间越短越好。

徐东主任说:移植手术有很多难点,其中难点之一是对供体的心脏取下来后的保存、保温、保持营养和运输的要求极高。供体的心脏从取出来到受体最多不能超过6小时。因为供体的心脏取出后,要放在一个无菌的容器内,在到达受体之前,每隔半个小时要给心脏灌一次保护液,保证心脏的营养和代谢。一般情况下移植手术两个小时就能做完,关键是供体心脏到达的时间越短,手术的成功率就越高。

心脏移植的术后护理

观众们看到电视剧中的徐天身体恢复得比较快且身体状况还不错,提问:对于接受心脏移植后的病人如何护理?徐东主任回答:心脏移植术后早期须在ICU监护治疗,当患者苏醒后须转入特殊病房进行康复护理。住院时间和术后护理时间取决于患者的一般状况、移植心脏功能以及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由于住院时间延长会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医生们通常希望患者能在术后2周左右出院,出院后应该定期返院复查,患者也需要一定的情感和心理支持。当患者逐渐适应后,返院复查的周期可以延长。心脏移植术后需要定期检查评价移植心脏功能,监测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及有无免疫排斥反应,并积极防治感染。免疫抑制剂药物须长期坚持服用以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并需要定期进行心肌活检明确有无排斥反应。

服用抗免疫排斥药物不可随意中断

徐东主任强调:心脏移植是高风险手术,心脏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败血症、供巴嚷竭、出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衰竭、免疫排斥反应以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等。因为心脏移植属于异体器官移植,受体对其具有免疫排斥可能,对于心脏移植患者来说,出现免疫排斥的风险始终存在,所以必须长期服用抗免疫排斥药物。但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现感觉异常,还有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发生肾功能不全。因此,服药期间需要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

心脏移植后性格是否会发生改变

还有一个最热门的话题:人们在看《美好生活》电视剧的同时,提出疑问:做过心脏移植手术的人性格会变得和逝者相似吗?

徐东主任告诉人们:对于这一点目前还没有科学的依据来证明。因为心脏移植术属于医学界难度高、风险大的手术。受体人在心脏复苏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身体上的器质病变,使得他们在认知方面出现了障碍,也可能导致性格出现轻微变化。有外国医生称:心脏具有记忆功能,在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中间,有一些人出现了奇特的变化。中国专家认为:性格变化与患者心理和药物等多重因素有关,心脏移植中出现的一些改变是很正常的。因一个心脏移植的大手术,病人心理难免产生恐惧、担忧等变化,所以自然也会出现轻微的术后情绪反应。病人性格发生变化和手术后使用的药物也有关系。比如说:器官移植的病人必须长期使用抗免疫排斥的药物,而这些药物就有一些影响神经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就可能带来病人性格的变化。另外心脏移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手术,需要经历麻醉、开刀等很多道程序,这些程序也有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像声音的改变,就有可能是做手术时需要保证呼吸,插管时对声带造成影响,导致声音改变。我国上世纪80年代出现类似的病例较多,进入21世纪后,随着心脏移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医学界类似的例子反而少了。因此,心脏移植手术后,受体人的性格是否会发生改变,目前还没有足够的依据,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论证。

猜你喜欢

供体移植手术受体
毒蛙为什么不会毒到自己?
我国活体器官移植供体的民法保护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的疗效观察
浅析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美容店推出络腮大胡移植手术圆你铁汉梦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美容店推出络腮大胡移植手术圆你铁汉梦
器官也可产业化生产
英电子眼移植手术首获成功
中枢神经突触长时程增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