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伊通县小桥子银多金属矿点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8-07-09金宏波刘芳冰刘福臣
金宏波 , 刘芳冰,刘福臣
吉林省第三地质调查所,吉林 四平 136000
0 引言
大黑山断隆是吉林省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即山门-放牛沟银多金属成矿带。著名的大型银矿—四平山门银矿床、放牛沟中型硫多金属矿床都坐落在大黑山断隆上,小桥子银多金属矿点就坐落在放牛沟硫多金属矿区的外围,其成矿地质条件与放牛沟极其相似。从区内化探异常特征及矿化线索分析,该区是今后寻找银多金属的重点找矿部位。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欧亚东部活动陆缘长白山隆起之大黑山断隆的中部,南东侧为中朝板块,西北侧为松辽裂谷。区域主体构造线为北东—北北东向,四平—德惠和伊通—依兰两条超壳断裂将本区划分为四个Ⅰ-Ⅲ级构造单元。从北西向南东依次为松辽中断陷、大黑山断隆、依兰—伊通裂谷、辽源隆起。小桥子银多金属矿点则赋存于大黑山断隆中段断裂带上。区内地层发育不全,缺失较多,多呈顶垂体残留在花岗岩中。出露地层有下古生界奥陶系、志留系、中生界白垩系及第三系和第四系,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从超基性—酸性岩均有分布。尤以酸性岩分布最广,次为中性岩。按照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发生发展,可划分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燕山早期。区内主要构造带有:小桥子—大榆树—乐山镇东西向褶皱带、洪喜堂—新立屯—后铁炉东西向褶皱带、孟家沟—姚家屯北东断裂带、煤窑沟—五台子北西斜冲断层。见图1。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上统石缝组及志留系下统桃山组。见图2。
2.1.1 奥陶系上统石缝组
分布于矿区南部一带,倾向200°~240°,倾角30°~40°,主要岩性:流纹岩、大理岩、碳质板岩。主要岩石特征如下:
流纹岩:
灰白色,斑状结构,流纹状及片状构造。斑晶以斜长石为主,半自形柱状,含量15%~20%,基质为长石、石英。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较强。褐铁矿呈星点状分布。
大理岩:
灰白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方解石占95%以上,单层厚0.5~1.0 m不等。岩石中常见有燧石结核,燧石结核含量约5%左右。
碳质板岩:
黑灰色,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分由泥质、砂质组成。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较强。褐铁矿呈浸染状、团块状、细脉状分布。该组与铜矿化关系密切。
2.1.2 志留系下统桃山组
分布于矿区南部及北部,倾向西,倾角30°~60°。以片理化安山岩、片理化流纹岩、碳质板岩为主,夹有凝灰岩、大理岩等。主要岩石特征如下:
片理化安山岩:
浅绿—暗绿色,呈鳞片变晶结构或交织结构,片状构造,斑晶以中性斜长石为主,暗色矿物少见。普遍有绿泥石、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等,蚀变强时斜长石等原生矿物变成绿泥石或绢云母。
片理化流纹岩:
灰白色,霏细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斑晶由酸性斜长石及石英组成占10%~15%,基质为霏细结构,蚀变强者为绢云石英片岩或绢云片岩。
碳质板岩:
图1 伊通县小桥子银多金属矿区构造位置图Fig.1 The structure location map of silver polymetallic ore area in Xiaoqiaozi village, Yitong County
图2 伊通小桥子银多金属矿区地质简图Fig.2 Geological sketch of polymetallic mining area in Xiaoqiaozi village, Yitong County
岩石为黑灰色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矿物由泥质、砂质、炭质组成,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较强。黄铁矿呈浸染状、团块状、细脉状分布。
2.2 岩浆岩
矿区出露岩浆岩主要为华力西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分布在矿区中部。华力西晚期以脉岩为主,分布受东西向构造控制。
2.2.1 花岗闪长斑岩
岩石为灰白色,浅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石英。岩石受动力作用矿物碎裂和蚀变较强,绿帘石、绢云母化、磁铁矿化明显。
2.2.2 脉岩
矿区脉岩为华力西晚期,受东西向构造控制。规模小,长几米至几十米,宽几厘米至几米。主要有三种:
细晶岩脉:肉红色,细晶结构,块状构造,由它形粒状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的暗色矿物组成。
霏细岩脉:灰白色,霏细结构,块状构造。由斜长石、石英组成。绿帘石化较强。
闪长玢岩脉:暗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以斜长石为主,角闪石半自形粒状、柱状、它形粒状,多数蚀变成绿泥石。
2.3 构造
区内主要构造为东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较有规模的构造有3条。
2.3.1 近东西向层间挤压破碎带
破碎带长大于600 m,多被晚期岩脉充填,是本区主要控矿构造。银多金属矿体产于该构造带中。
2.3.2 北东向构造
走向50°~70°倾向北西,倾角70°。规模小,长几十米。断层角砾被后期方解石胶结,无矿化和蚀变,属成矿后构造。
2.3.3 北西向构造
走向280°~300°,倾向南西,延续长800 m以上。断层角砾明显,角砾被铁质胶结,属成矿后构造。
3 矿点地质特征
本区银多金属矿(化)体,产于华力西早期花岗闪长斑岩与石缝组大理岩接触带中,受东西向层间挤压破碎带控制,含矿围岩为石缝组大理岩。
3.1 矿(化)体规模、产状
矿区内已发现银多金属矿化带3条,矿体1条,控制矿化带最大长500 m,宽度大于11 m。矿体控制长102 m,宽6~8 m。透镜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矿体走向北西转近东西,倾向北东至北倾角50~55°
3.2 矿石质量
矿 石 品 位:Ag:(50~122.5)×10-6,Cu:(0.05 ~0.16)×10-2,Pb :(0.3~0.91)×10-2,Zn :(0.3~3.65)×10-2。
矿石组分:矿石矿物有:辉银矿、方铅矿、闪锌矿、孔雀石。脉石矿物有石英、绿帘石、石榴石、方解石。银铅锌矿石灰白色至深灰色,呈团块状、浸染状。
3.3 围岩蚀变
主要围岩蚀变有硅化、矽卡岩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
4 成矿规律及成因探讨
本区一些铜铅锌等多金属矿点及矿化地段,明显受一定层位控制。如放牛沟硫多金属矿床、新立屯硫多金属矿床、王家油房铜铁矿点、小桥子银多金属矿点,均受石缝组火山岩及大理岩控制。西大成号铜矿点、张家屯铁锰染带、孟家沟金矿点、施家油房金矿化点等则受桃山组下段火山熔岩控制。
从区域成矿特征看,各种金属矿产的形成与富集均与火山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侵位及晚期热液迭加活动有关。火山作用是前提,构造是成矿条件,岩浆侵位和热液活动为成矿提供物源和热源。所以本区成矿是多期、多来源、多阶段的。
初步认为,除具备地层、构造的条件外,尚与侵入体的大小有关。侵入体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热源的能量和热液活动范围,侵入体过大对成矿不利,规模过小对成矿也不利,远离侵入体对成矿不利或不富集。已知放牛沟矿床就是在距侵入体200米范围内富集成矿的。区内成矿初步划分成两个阶段即矽卡岩化阶段和石英硅化物阶段。矿床成因初步认为属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
5 找矿标志
经前期工作总结出以下找矿标志:
直接找矿标志:硅化、绢云母化、强烈的绿泥石化和矽卡岩化的构造破碎带;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石英脉。
间接找矿标志:物化探综合异常地段。
6 找矿方向
沿大黑山条垒地层与花岗岩接触带找矿;沿区内构造蚀变破碎带找矿;构造的交汇部位是最佳找矿地段。
[1]吉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调查所.吉林省伊通县小桥子铅锌矿点普查评价报告[R].1983.
[2]吉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调查所.吉林省四平-梅河地区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报告[R].1991.
[3]吉林省地质矿产局.吉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4]赵 明.吉林省四平市山门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外围成矿预测[D].吉林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