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瘤胸叶甲在石河子垦区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18-07-09吴雪海孙惠敏林河州王少山
邱 毅 ,李 彦 ,吴雪海 ,孙惠敏 ,林河州 ,王少山 ,彭 进 *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林业工作管理站,新疆 石河子 832000;2.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农学院;3.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工作管理总站)
盾瘤胸叶甲 (Zeugophora scutellaris Suffrian)属于鞘翅目叶甲科,国外分布于北美、前苏联、瑞典等地[1-3],国内分布于宁夏、辽宁、内蒙古、新疆(沙湾)等地。2013年在石河子总场四分场6连林地发现,在该林地危害严重,扩散迅速,为石河子新纪录种。目前在石河子垦区均有发生。本文通过标本采集和室内镜检,观察盾瘤胸叶甲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通过定时定点林地调查,掌握了盾瘤胸叶甲在石河子垦区对农田防护林——杨树的危害及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图 1a,1b)
盾瘤胸叶甲成虫体长4 mm左右,体宽在1.6~2.0 mm之间,头、前胸背板及足棕黄色,中后胸、腹部以及鞘翅黑色,周身密被灰白色茸毛和粗大的刻点。头部较前胸背板基部宽。复眼较大,近圆形,微突出。触角线状,11节,基部棕黄色,端部为黑色。前胸背板窄于鞘翅,其宽度大于长度,两侧中央突出,其后方骤然缢细。小盾片舌形,基部较宽。前足基节球形,胫节先端内侧具一刺,中后足胫节内侧2刺,跗节4节,先端有2爪。腹面可见5节,雌虫腹部末端具1弧形向内凹入的横缝,雄虫腹部末端完整呈尖锥形。
1.2 卵(图 1c)
盾瘤胸叶甲卵黄白色,近椭圆形,长径2.0 mm,短径0.8 mm。
1.3 幼虫(图1d)
盾瘤胸叶甲幼虫体长5.0mm左右,体宽1.2 mm,虫体扁平,无足。老熟幼虫米黄色,头部褐色,头颅缝明显,形成褐色纵沟,上额红褐色。触角4节,其侧后方具2个黑色单眼斑。腹部12节。头部两侧生有长毛4根,前胸两侧各生2根长毛,中、后胸两侧各生,1根长毛,中、后胸背面生2根长毛,腹部1~9节背面生4根长毛。腹部末端微向腹面弯曲。
1.4 蛹(图 1e)
盾瘤胸叶甲蛹体长3 mm左右。初期全体乳黄色,近羽化时呈黄褐色。复眼黑色,上颚赤褐色,后翅灰黑色。
2 发生规律
盾瘤胸叶甲在新疆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壤表层越冬。2014年在石河子垦区石总场四分场6连林地调查盾瘤胸叶甲越冬幼虫情况为:调查样地内单个样点越冬幼虫数最高为977头/m2,最低为42头/m2,平均为243头/m2。翌年4月底至5月初盾瘤胸叶甲开始化蛹,成虫于5月下旬出现,初期主要在杨树下部叶片背面取食补充营养,成虫啃食叶肉,残留表皮呈“天窗状”网眼(图1f)。成虫交尾后(图1g),雌虫产卵于叶肉内(图 1h),卵孵化后,幼虫在叶片内潜食,被害处呈黑斑状(图1i),可以占到叶片面积的一半以上。被危害的杨树叶片提前脱落,杨树树势衰弱,8月初危害到杨树顶峰,叶片受害率达到100%。
黄板诱集结果表明,盾瘤胸叶甲成虫在5月下旬出现,至8月下旬发生量达到高峰,发生量高峰持续至9月初,其后数量减少,逐渐消失。该虫发生危害严重期为7月下旬至9月中旬。
3 防治措施
图1 盾瘤胸叶甲
3.1 消灭越冬虫源
防治可根据盾瘤胸叶甲以幼虫在土壤表层越冬的习性,进行秋耕冬灌杀死或减少越冬幼虫;也可以结合冬灌或春灌,撒施农药进行土壤处理,毒杀越冬幼虫。
3.2 诱杀成虫
根据盾瘤胸叶甲成虫有趋黄的习性,于5月中下旬成虫出土时悬挂黄板进行诱杀。
3.3 施用化学农药
在成虫发生期,选用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的杀虫剂进行喷施。做好成虫初期的防治工作,是减轻盾瘤胸叶甲后期危害的重要基础。
3.4 树干注药
由于盾瘤胸叶甲幼虫在叶片中潜食,加之杨树树干高大,一般喷施效果较差,可以考虑选用内吸性杀虫剂通过树干注药的方式来控制盾瘤胸叶甲的危害。
[1]刘刚,苑双仲,于振永,等.杨潜叶甲药剂防治试验[J].林业科技,1988(6):19.
[2]李彦.农田防护林—杨树害虫种类调查及主要害虫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
[3]李亚杰.中国杨树害虫[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