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腺炎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8-07-09陈岚吴桂蓉
陈岚 吴桂蓉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类以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乳腺慢性炎症, 属于乳腺良性疾病。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的变化,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该疾病不会为患者带来生命威胁, 但病程迁延反复, 临床对于此疾病的致病因素仍未统一。为了进一步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治疗方式, 本次研究以本院4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深入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本院接收治疗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45例。均为女性, 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5.3±8.3)岁;已育患者39例(其中3例已绝经,2例外伤史, 均为非哺乳期), 未育6例;发病时间1~5个月,平均发病时间(2.3±1.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服用避孕药以及性激素类等药物。临床分期:急性肿块期患者25例, 慢性肿块期患者11例, 脓肿期患者9例。
1. 2 临床诊断和表现 所有患者的症状表现均集中在单侧,在就诊时扪及乳房肿块, 其中31例患者伴红肿热痛, 肿块边界不清, 直径4~9 cm, 14例患者的皮肤外观无异常表现, 肿物直径3~4 cm, 查体触痛明显, 伴腋窝淋巴结肿大。其中有1例患者伴发双下肢结节性红斑, 无甲状腺功能降低情况;5例伴有泌乳素(并非脑垂体瘤)升高。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肿物穿刺活检, 病理均显示乳腺小叶结构破坏, 形成微脓肿、伴上皮样巨噬细胞及异物肉芽肿。
1. 3 治疗方法 患者均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 首先行抗感染治疗及中医阳和汤内治、金黄膏外敷。炎性肿块经抗炎治疗后能局限者, 可行病灶切除或象限切除, 术中将患者的坏死组织逐步清除, 之后探查窦道, 将变性腺体组织、坏死脂肪组织逐步清除, 在探查时若发现溢出黄色粘稠液体, 则应将周围病变导管一并切除, 若患者在清除坏死组织后发现缺损的面积较大, 则局部行腺体整形重建, 一期缝合并放置橡胶引流条, 可促进患者伤口愈合。脓肿期患者则行穿刺抽脓或小切口切开引流, 术中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 术后予换药治疗, 保持引流通畅。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患者术后进行3~9个月的随访, 观察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 术后3个月评价其治疗效果, 参照《中医药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疗效分为显效(乳房症状如红肿、热痛等消失, 瘘管不存在假性愈合, 在进行3个月的随访后无复发)、有效(瘘管基本表现愈合, 但有小部分僵块)、无效(局部红肿、疼痛症状无变化, 伤口无愈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性肿块期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 慢性肿块期患者为81.82%, 脓肿期患者为77.78%, 急性肿块期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慢性肿块期患者、脓肿期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急性肿块期患者术后复发率为0(0/25),慢性肿块期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8.18%(2/11), 脓肿期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2.22%(2/9), 急性肿块期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慢性肿块期患者、脓肿期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手术时期治疗效果比较(n, %)
3 讨论
3. 1 肉芽肿性乳腺炎以及诊断 非哺乳期乳腺炎主要有肉芽肿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血管脂膜炎、乳腺结核等症状, 其中常见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确诊主要是依靠病理诊断, 这类疾病均表现为良性病变[1], 但是不易治愈, 且复发率较高,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因此, 临床治疗不仅要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同时治疗医生也应抓住正确的手术时机,最大化提升治疗总效率, 降低患者复发率[2-4]。
3. 2 手术时机分析 ①急性肿块期。有关研究表明, 对于急性肿块期的患者, 通常是在消除炎症, 进入静止期后再对患者的病变位置进行病灶切除, 可产生较好疗效;对于肿块较大的患者, 若直接采用手术治疗, 因切除范围过大, 对乳腺组织产生较大损伤, 同时会因组织缺损影响乳房美观, 选择中药内服外敷的方式软化肿块、促进坏死组织液化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 同时避免对乳腺组织的损伤, 可产生较好的效果[5-7]。②脓肿期。对该期间的患者通常直接采用穿刺抽脓或小切口切开引流, 术中排出粉刺样的分泌物, 肉芽组织逐渐填充创面, 防止因切除术导致较大创面以及瘢痕, 本次研究中提到的手术治疗方式切口较小, 在拔除冲洗管和引流管后, 换药时均需要保证引流通畅[8, 9]。
本次研究表明, 不同手术时期的患者在手术后疾病复发率存在很大差异。即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具有很大必要性,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0]。
综上所述, 在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时,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可为患者带来优良的治疗效果, 同时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 崔石鑫, 曾一. 肉芽肿性乳腺炎54例临床疗效分析. 光明中医,2016, 31(16):2336-2338.
[2] 穆延来. 术前辅助治疗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手术疗效的影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 14(32):152.
[3] 于海静, 王颀, 杨剑敏, 等 .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综合治疗.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3, 7(3):20-23.
[4] 张旭升, 郑晓林, 陈曌, 等 . 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 MRI表现及与非肿块性乳腺癌鉴别.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3, 32(8):1101-1105.
[5] 郭巨江, 廖洪叶 , 朱瞻林, 等. 3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0, 10(6):430-432.
[6] 吴恢升, 伍建春, 郑昶, 等. 12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6(2):225-228.
[7] 李新, 赵坤, 李祖彬.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21):3243-3245.
[8] 刘恒, 张宏伟, 丁松涛, 等.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18):2216-2218.
[9] 王伟, 袁春生, 刘平, 等 . 早期手术干预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分析. 新疆医学, 2014, 44(1):82-84.
[10] 侯令密, 谢少利, 赵小波, 等 . 激素联合手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25例.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4, 8(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