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教学价值剖析

2018-07-08郑方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科情感数学

郑方艳

[摘 要] 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不容忽视。挖掘数学文化要体现数学学科美;在开发中的价值体现利用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利用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小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关键词] 数学文化;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呈现出了新的变化。以往偏向于自然科学的数学学科教学在课程目标上出现了人文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反映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就是数学文化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被引入教学中,发挥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重作用,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挖掘数学文化所体现的数学学科美

数学作为一门艺术和科学体现出独特的理性美。数学概念的统一性、简单性都体现出数学学科特有的美。具体来说,数学的学科美主要表现为:和谐美、简洁美、奇异美、对称美等形式的美。而这些美往往通过数学文化这一载体表现出来。

例如,阿拉伯数字就是古代阿拉伯数学文化的集中体现,虽然它只有短短的10个数字,但是却可以被用来表达和记录无限多的数;数学中的“黄金分割比”,即0.61803398…在世间万物中都有体现,这一比例体现出数量的高度和谐美;小学数学中的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轴对称图形,以及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等数学公式则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

数学的思想、内容、方法、语言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已经超越了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范畴,从数学作为一门艺术的角度展现出数学学科的美。而数学符号、图形、以及数字等数学内容和语言作为数学文化的基本载体则将这种数学学科的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利用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小学数学文化中,数学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认识我国辉煌的数学成就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

例如,我们在向学生讲授有关圆周率的知识时,就可以将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穿插其中。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将我国古代《九章算术》、刘徽、杨辉等的数学成就及其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作为补充知识向学生讲解。一方面,让学生学习这些数学家勤于钻研、刻苦攻关的治学精神;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感受他们伟大数学成就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豪迈情感。

数学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德育价值。利用数学史这一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既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新课标理念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客观手段之一。

三、利用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背景知识,往往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是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数学文化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开展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在教小学生们做加法计算时,我们可以准备这样一道题目:1+2+3+……+99+100=?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计算出答案并且答案是准确的。学生们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感到无从下手。于是教师给学生们讲一个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故事:许多年前,数学家高斯还在读书时,他的老师给他出了同样的题目,并且规定如果不能做出这个题目,不能放学吃饭,班上的同学们费了很大的劲进行演算,但是最终也没有得出正確的答案,而高斯却一直没有动笔,他只是坐在那里观察,就在同学们一筹莫展时他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答案,老师先是不信,但是在看了他的答案后不得不佩服高斯的聪明才智。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高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肯定充满了兴趣和疑惑,这时,老师就抓住机会,给同学们讲授著名的高斯定理。

高斯定理的故事就属于典型的数学文化的内容,这一故事与小学数学中加法教学相联系,我们在教学中结合问题将故事穿插其中,使得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习的积极性得到空前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数学文化具有多重教学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为数学文化的引入和发挥其多重教学价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文化资源,将其与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从基本知识技能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方位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程珺.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

[2]段南京.数学文化视阈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J].吉林教育:综合,2016(21).

猜你喜欢

学科情感数学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超学科”来啦
情感移植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