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变“听”为“做”
2018-07-08钱正家
钱正家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习惯、能力、方法的培养;要注重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望、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要注重课堂形式多样,给学生动手、观察、探究、交流、讨论的机会,要重视多媒体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
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要综合化、过程化、现代化。教师只是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现在国家在教育信息化上投入很大,很多学校都有了“班班通”设备,教学硬件和软件已经非常先进,教师捕捉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应用设备技术和教学效率都已经有很大的提升,可这只是教师“教”的能力提高了,新课程不仅强调教师的“教”,更强调学生的“学”,这方面被我们很多老师所忽视。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几何画板》是一款优秀的数学教学软件,它不仅能展示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还能直观体现出图形的运动变化规律。在教学中笔者作了如下创新的尝试。
一、让学生学会使用几何画板,制作自己的学习课件
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根据教学中的难点制作好课件,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共同解决,找出规律。难点变容易了,效率提高了,但学生还是被动地学,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按照老师的思路解决问题,数学能力还是没得到很好的提高,数学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这个软件,制作自己的课件,自己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把课本上的重要的定理的图形画出,在制作课件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实践性得到调动,主动获取了数学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二、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探索、验证、推理、交流,参与全部教学过程
(一)动手实践,解决新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老师首先创造这样的一个情境:“海上日出”,之后学生便能够想象出圆与直线的位置,然后由学生用几何画板把太阳画成圆,海平面画成直线制作好相应的课件。老师先是让学生平移直线,观察图形的变化,很明显公共点的个数发生了变化,这样学生很容易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分为三类:相离、相切、相交。
然后老师又让学生改变圆的半径,再次观察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经过动手操作探究,总结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对应关系:d>r,直线与圆相离;d=r,直线与圆相切;d 教学中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学习中有学生提出,直线经过圆心是不是一种特殊的相交,直线与圆可能在下面相切也可能在上面相切是不是有区别等问题,老师作相应的解答。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很少提出类似的问题。本节课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老师安排的是平移直线,但有个学生却把直线旋转,也得出我们需要的结论。这恰好把旋转与圆结合起来,为后面的切线长定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所以在新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数学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使其体会归纳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思想、方法,获取足够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动手实践,检验自己所学的成果 数学的抽象性使数学问题无法用语言解释,即使教师说得再多,学生的疑问也可能难以消除。函数是数学的精髓,函数使数学从计算测量的静态数学变成研究变量关系的动态数学。函数图象与解析式的系数的关系,光靠老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学生想知道的是怎样验证问题的真实性,换个角度认识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决定讓学生制作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课件,自己验证、总结结论。通过观察图象的变化,学生相互讨论相互补充,终于完整得出这些函数的性质。 教学中老师参与到小组中讨论,鼓励学生先探究作答,课堂气氛先安静后活跃,学生都在暗自使劲,学生表现都很认真、积极。老师也变得轻松,颇有收获。 以前上课总要求学生不准讲话、认真听讲,“学数学”变成“听数学”,学生被动学习,费了好大的劲,效果都不理想。传授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取能力和情感更重要。有的时候让学生动手实践,总是让人放心不下,觉得自己没讲,学生就不知道,其实学生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只要老师引导好,效果必定不差。 (作者单位:安徽省南陵县工山镇中心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