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07-08詹全友徐淑珍

商情 2018年25期
关键词:高校现状对策

詹全友 徐淑珍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不仅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平台,而且是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课堂管理与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三分课堂教学模式,并在课程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最后,在梳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之策。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 现状 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不仅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平台,而且是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建设与改革,提升其针对性、实效性,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数量不等的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还存在诸多不足,亟需从管理者、教师入手,对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等方面精准施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开设的举措

教育部于2018年4月12日发布的《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指出:“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生师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为此,笔者以《抗日战争专题讲座》通识选修课为例,结合教育部文件精神,就本课程的做法进行总结。

(1)网格化课堂管理模式。《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指出:“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确保学生到课率,为高质量开展教学提供保障。”为了节约点名时间,提升学生的自律素养。从2017年下半年開始,笔者就尝试网格化课堂管理模式。即每组(10人)设一个组长,负责考勤、开展活动等事宜。要求平时上课一个组的学生坐在一起,方便考勤、讨论等。分组标准是:按照学号顺序。组长产生的方式:学生自愿报名或教师指定。考勤办法:每周上、下课前2-3分钟,由各个小组组长清点人数,并报告迟到、早退、旷课学生姓名。同时,笔者对上课迟到而组长没有发现的学生也随时登记,并随时提醒组长注意自己的职责,严格考勤。考勤成绩:考勤分数占总分数的10%,上不封顶。旷课1节、迟到或早退1次,扣3分。课程结束后,通过调研发现(选课学生160人),85%的学生对这一管理模式给予了肯定。如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分组管理是可行的,课堂学生基数大,管理起来也比较不方便,而一旦分组进行管理,那么老师找得到负责人,学生也可以有事询问组长或让组长代为传达,对双方都是比较方便快速的,这样的效果也是不错的。”一个学生也说:“组长的确在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督促了组内同学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管理负担,培养了组长的责任感和带头作用以及组内同学的团结协作意识。”一个学生还罗列了三大好处:“网格化治理一来便于教学管理,二来可以促进网格内部交流,三来可以推动网格彼此间的竞争。”鉴于上学期存在的问题,本学期笔者不追求经济效益,而是追求质量效益,主动把选课人数限制在80人,不准毕业生选修,并在翻转教室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以一桌为一小组,固定桌位。几周下来,发现极易于管理,讨论效果也出奇的好。

(2)三分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培训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但其基本上是针对两节课开展的,对于三节课的通识选修课则需要改进,为此,笔者提出了三分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每次安排在第一节课)、观看影视片(每次安排在第二节课)、学生分组讨论(每次安排在第三节课)。

教师讲授。《抗日战争专题讲座》重点讲授了六章:抗日战争历程、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国民党与抗日战争、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观看影视片。为了加深对第一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第二节课观看配套的影视片。以纪录片为主,电影为辅。主要有:《一九三七南京记忆》(纪录片)、《抗战八年》(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纪录片,《武汉会战》《喋血长空》《激情过后》)、国军抗战全纪实(纪录片,《打响抗战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血胆英雄张自忠将军》)、《百团大战》(电影)等。

学生分组讨论。先小组讨论,后推举一个代表发言。每周一个讨论题,第一次课就己经全部布置。主要有:《一九三七南京记忆》第一集观后感;搜集国内外美化日本侵略者特别是“精日”的言行(资料、图片、视频等),并进行批驳,帮助大学生认清其本质;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或结合本地遭难情况;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或结合本地抗战情况;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或结合本抗战情况;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或结合本地抗战情况;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组调研成果汇报;武汉会战80周年纪念暨中日关系未来走向(举办论坛,同学主持、发言)。为了保证讨论质量与参与面,纳入平时成绩,占总分的15%。每个学生的课堂讨论分数,在本课程全部讨论结束后,由各组议论,最后由组长上报,按100分制打分。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在武汉市内调研,组长负责考勤,来回车票报销,其他费用自理。调研内容:武汉抗战调研。以下4项,任选1项。内容一:武汉抗战老兵采访(或后代回忆)。照片、视频、抗战过程、生活状况、得到什么照顾、有什么希望和要求?等等。内容二:日本人在武汉的暴行调研。受害人照片(或后代回忆)、视频、受害情况、有什么希望和要求?等等。内容三:武汉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调研。基本内容:战争纪念设施、遗址和日本人留下的设施、遗址。到底有多少、保护情况、人们关注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对策等。要实地照片(有文字说明)、视频、要详细记录。内容四:对武汉抗战记忆调研。采访对象:市民、村民、小学中学大学师生、政府工作人员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在武汉的时间等)。采访内容:你是否知道武汉大会战?你是否去过武汉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你是否希望保护武汉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你是否希望武汉定期举办纪念武汉抗战的活动?等等。为了保证质量,每个学生调研的分数(占总成绩的15%),在各组调研成果汇报结束后,按照贡献大小由各组议论,最后由组长上报,按100分制打分。

二、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建设取得的成绩

(1)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治理体系趋于形成。笔者调研的高校中,每所高校都出台了幻恿识选修课程管理规定》,对通识选修课程的设置、管理等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如《中南民族大学通识选修课程管理规定》指出,一是在校生需要选修不少于10个学分的通识选修课程,且必须文理互选至少4个学分,其余6个学分学生自主任选(但不允许选择本专业一级学科范围内的课程),另外艺术、体育类通识选修课程不能多于2个学分,网络视频类课程不能超过6个学分。二是通识选修课程一般为1或2个学分(16或32学时),不跨学期开课。通识选修课程的开班人数一般规定为30人以上(含30人);为确保教学效果,班容量将控制在160人以内。网络课程原则上不限制班容量。三是通识选修课程开课教师必须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课程讲授内容要与授课教师所从事的专业或研究领域一致或相近,或发表过相关授课领域的期刊论文或著作。为保证课程质量,通识选修课程开课教师每学期至多开设2门通识选修课程。

(2)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治理能力有较大提升。每个高校都有了一定数量的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并得到持续开设。武汉华夏理工学院2014年(26门课)、2015年(36门课)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中,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社会心理学》《校园说法》等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由两课部、人文与艺术系教师开设。四川内江师范学院2018年上半年的公共选修课目录(总129门课)中,就有《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网络课)》《师魂(网络课)》《大学生廉洁教育》《风云激荡的文革十年》等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由行政系、政管学院教师开设。我校公共选修课目录(总175门课)中,有《抗日战争专题讲座》《中共党史专题》《中共党史风云人物》《人生价值与大学生成长》等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等教师开设。

(3)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些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如《抗日战争专题讲座》《中共党史专题势等课程颇受学生欢迎。笔者开设的《抗日战争专题讲座》课程,于2016、2017年连续被学生、学校评为“优秀”。

三、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主要包括政策、制度等方面。如高校各级领导重视不够,没有出台特殊的鼓励政策,各学院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没有出台专门的鼓励措施,致使相关教师开课积极性不高,如四川内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近30名教师,今年仅有2名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50多名教师,今年仅有2名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还有关于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的成绩,与其他通识选修课程的成绩一样,只有学分的价值,并没有与学生评奖学金、推免研究生等挂钩,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另外,也没有用更多的“真金白银”鼓励教师,课酬与专业课程一样,激发不了教师开课积极性。

(2)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监管能力有待提升。由于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与其他通识选修课程一样基本上排在晚上,相关工作人员早己下班,成为监管盲区。二是学生迟到率高、到课率低。横向上,学生来自各个学院、各个专业。纵向看,包括大1-4年级学生,教师管理难度极大。学生迟到率高、到课率低,95%是客观原因导致,就笔者经验看,大1-2年级学生、女生到课率高,大3-4、男生的就较低;文科类(文传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学生到课率高,理工科类学生因为实验课、体育学院学生因为训练、美术学院学生因为画画迟到最多,有的甚至迟到两节课。其他客观原因还有学校各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如辩论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需要学生参与,甚至还有党校学习、辅导员谈话等。

(3)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选修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如四川内江师范学院的《师魂(网絡课)》仅有27名学生选课,没有达到规定的30人,不得不取消;《风云激荡的文革十年》尽管是教授开课,但无学生选课;《大学生廉洁教育》也是教授开课,但选课人数仅3名;《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网络课》)也只有12名学生选修。二是与其他通识选修课程一样学生到课率不高(仅考试到课率达到峰值),留不住学生的身,自然就留不住学生的心,整体效果自然也就不高。

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改革的对策

(1)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治理体系。 2017年9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高校领导要坚决落实《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的“鼓励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精神,高度重视大力开设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的重要意义,并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专门政策,彻底解决教师想开、想上、敢管的问题。如课酬单例,大幅度提高课酬,与专业课区别对待;课程优良率单例;大力鼓励教师严管课堂,对严管课堂的教师在精神、物质方面给予奖励;对管理“放水”的教师给予处罚。通过定期完善评价标准、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等,保证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广泛动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其他教师大力开设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拓展学生选课面,占领更多的思想阵地。

(2)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治理能力。陈宝生提出,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为此,高校相关部门应加大课堂管理的力度,不能只在中期才检查课堂,可以采取三方监督的办法:教务处等相关部门人员定期抽查课堂;与选修包括思想政治类通识选修课程在内的通识选修课程的学生座谈,了解真实情况;让每个教师课程结束后写一个自查报告。

猜你喜欢

高校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