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小记者的大梦想
2018-07-08李雄峰
李雄峰
2016年底,北京体育广播开始筹划成立北京校园足球通讯社,为了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形成线上广播与线下活动的互动模式,自2017年1月起开播全国第一档校园足球专题节目《快乐小足球》,每周六、周日17:30固定播出,成为集中反映校园足球文化的专栏节目。
2017年4月14日,在北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市教委、团市委、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体育大学、国奥集团等多家单位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联合发起成立全国第一家校园足球通讯社——北京市校园足球通讯社(以下简称“足通社”)。据了解,第一批足通社小记者来自北京市16个区县的20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总人数达到600人。
作为发起单位之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也以北京体育广播为足通社常设服务机构,为每一个爱好足球的学生们提供培训和实战的机会,搭建汇集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多媒介校园足球展示平台,让校园足球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载体。
如今,《快乐小足球》栏目开播一年多了,而足通社成立也一周年了,回顾这一年方方面面为校园足球的推广所做出的努力与付出,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体育广播的蔡明可台长、北京东城区安外三条小学程洪校长、北京体育广播记者李嵬以及足通社的小记者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分享他们的感受——
北京体育广播台长蔡明可:让《快乐小足球》给孩子带去真正的快乐
蔡明可台长向记者介绍说,《快乐小足球》节目自2017年,月开播以来,栏目组来到北京数十所足球特色校进行采访,200多名足球小记者在节目中谈了自己的感受、介绍了自己的作品。“有别于普通的访谈节目邀请领导型、专家型的嘉宾,《快乐小足球》节目把更多的节目时间留给了那些喜爱足球的孩子们,成为了小记者们展示的平台。节目设立‘小记者展示、‘小小侃球帝等环节,节目的录制场地也由电台录音间搬到了北京市各中小学的教室、操场。通过小记者发稿展示、小记者针对足球话题展开大讨论等方式,加深孩子们对足球的理解,展现孩子们对足球文化的热爱,让那些可能平时并不踢球的同学们也能享受到足球带来的快乐,提高校园足球文化在中小学生中的覆盖面。”蔡台长说道。
据了解,《快乐小足球》节目受到了北京市各中小学校学生、老师、家长的欢迎。根据索福瑞提供的测量仪数据,单周的收听率、市场份额高于当周周一到周五的同时段节目,北京体育广播官方微信账号制作的近百期《快乐小足球》文章,累计浏览超过10万次,部分推送文章的阅读量甚至超过中赫国安、北京首钢男篮等竞技体育的平均阅读次数。
谈到成立足通社的意义,蔡明可认为,足通社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足球小记者的声音笔触,反映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这首先丰富了校园足球的文化内涵。“孩子们的很多作品让我们深受启发:孩子们眼中的足球是竞争、是团结、是友情、是亲情、是健康、是未来,这些都成为校园足球自身品牌价值的精神内涵。”她说,“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备受局限,足通社培养的小记者们成为可以扩大新闻触角的新途径,同时小记者们与众不同的角度实现了同辈传播,在中小学生群体中产生共鸣。要知道,同辈群体中传递的信息往往是最强有力的,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
此外,北京体育广播与足通社联合,强化了大众传媒从单向传播转型双向传播,促使广播不断创新。“广播作为传播媒介中比较有代表幽的媒体,它的传播是单向的,对受众而言是传播与接收的关系,为避免单向传播的不足,足通社坚持做足球小记者的培训、校园足球文化论坛、小记者实战采访、小记者与名记者交流等丰富多彩的互动方式,让节目在单向播出前完成其双向交互的过程。”蔡明可台长诠释道。
东城区安外三条小学校长程洪:让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足球空间
说起校园足球,东城区安外三条小学校长程洪给记者做出了自己的诠释:“我们以往总是追求‘贏,殊不知,一个人或一支球队的赢,那只是简单的竞赛。我们现在所做的,追求的是要双赢,最终达到多赢——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想着让所有参与进来的学生受益,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最终进步。这就是我们坚持校园足球特色,大力提倡校园足球文化,支持足通社活动的发展办学的思路。”
的确,安外三条小学有着令人羡慕的辉煌,特别引以自豪的,就是他们的校园足球。学校的女足曾经创造过全国五连冠的奇迹,并且代表中国赴法国参加国际比赛。近年来,学校和东城体育运动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学生们既能在课堂上安心上课,也能在足球场上施展自己的才华。据了解,目前,北京女足70%的球员都来自于安外三条小学。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程洪校长说:“正是依托这一特色,我们学校以足球项目为龙头,最终确定了学校‘做健康人的办学理念,同时提出:志、搏、礼、悦、和的核心育人目标。作为北京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足球发展龙头校,学校男、女足球队发展的同时,全员接受足球教育、全员掌握至少一项体育运动技能、全员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已经是每一位安外三条小学学生所具有的特质。”
程洪校长说,“校园足球不仅仅是有一支足球队在踢球,而是通过普及校园足球教育,通过足球这个载体,把足球外延化,引导学生喜欢上足球—一不见得每个学生都可以上场踢球,从一个特色点开始做起,以足球来推动整个学校课程建设,足球与科技、足球与音乐、足球与艺术,包括课堂教学,语文数学英语都跟这个特色相关。培养孩子们喜欢上校园足球啦啦操,成为足球小记者、足球小解说员,去唱足球、去写足球、去画足球……实现足球教育的‘进课堂、进课程、进课后、进家庭、进社区,让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足球空间。” 北京体育广播这一年推出的《陕乐小足球》节目,也让安外三条小学的足通社的小记者们得到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每周二,北京体育广播的名主持人、名记者者陰给学生们上课,原本培训班固定设立了30套桌椅,可是每次培训讲座的时候,都要在行间添加小凳子,足见孩子们的热隋,毕竟有这么专业的叔叔阿姨给孩子做培训,让孩子们得到的是非常专业的知识。而孩子们认真听、认真记,如饥似渴地求学,一定会让他从这些名主持人、名记者身上真正体会到体育精神和足球的魅力。在此,也非常感谢北京体育广播的主持人、记者们来上课,这样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孩子们中间,目的就是一个—一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程洪校长说。
北京体育广播记者
李嵬:在快乐的讨论中感受意义
作为采访职业足球多年的记者,在接到足通社小记者培训以及校园足球的报道工作后,北京体育广播的李嵬还是做了相应的心理准备,“毕竟,校园足球的报道与职业足球的报道在思路上就不一样。”他说。
每周日的《快乐小足球》节目主要来自于足通社,通过和孩子们的接触,李嵬表示,很多小记者对于足球的理解还是挺深的,看得出,孩子们对于足球的喜爱。“起初,节目制作起来还是比较顺畅的——很多学校的小记者在参加过培训课之后,纷纷写了各自学校足球比赛的报道。应该说每个孩子都是很认真地去完成这项工作,报道也确实体现出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我们也选取了一些广播节目里适合播出的有意思的小文章奉献给了听众。”李嵬回忆着这一年来的经历,“随着节目制作的深入,我们开始在节目上有一些全新的尝试和创新——最重要的创新就是采用小小圆桌会或者是小辩论的形式,我们会出一些题目,请一些小记者和小球员加入到讨论当中,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与足球有关、与校园足球有关的、与孩子们生活有关的话题,不仅能让孩子们展开很好的联想,更重要的是对他们其实有着教育意义。
李嵬讲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讨论的话题说到了“吃什么能让足球运动员踢得更好?”有的孩子说,吃巧克力,有的说吃补充能量的东西……“但是,有一个孩子说,吃兴奋剂。这时,所有的孩子都去反对他的说法。大家都知道,在任何一顷体育运动项目中,兴奋剂都是被严令禁止服用的,不仅是属于违禁品,还危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大家也正是通过这样一种观点,来告诉那位同学,他的说法是不对的。”李嵬说,“孩子们之间的这种交流或者说是同龄教育,可能让腳对于是非分辨的印象更加深刻,这也让我们讨论的话题显得更有意义。” 李嵬认为,这样的话题讨论非常适合广播这样的传媒模式。“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包括他们的表达方式都不太一样。虽然没有画面,没有视频的记录,但是通过声音,其实可以听出来,他们各自的特征以及对于足球的认知还是很鲜明的。尽管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不尽相同,然而,慢慢地通过这样一种交流形式,孩子们都越来越会聊了。”
在自己的采访报道过程中,让李嵬感动的是,足通社的小记者们对自己的工作是特别的上心,也特别认真。“我的印象很深啊,今年初举行的北京市东城区第六届、陕乐少年足球节上,小记者们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采访本领。孩子们之前准备就特别的认真——上网查资料,设计问题,把要问的问题清楚地写下来,甚至是背下来了……在现场和小球员交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彼此的交流,再去追加问题,补充些问题,足见他们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李嵬感慨道,现在的大环境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小记者这样的快乐方式和足球产生更多的联系。
小记者心中的快乐梦想
在安外三条小学,记者采访了三位足通社的小记者,别看他们只是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但是交流起来,思路非常的敏捷,而且口才相当了得,言谈话语间不仅有内容,也有思想,更重要的是,在与他们短短的交流过程中,感受到了他们对于足球的热爱,以及对于足球小记者这份职业的敬畏与自豪。
郝禹宁(五年级学生):在队友间进行模拟采访
郝禹宁不仅是足通社的小记者,还是校女子足球队的主力球员。对于足通社小记者这份工作,她非常的用心——有一次,在接到采访任务后,她迅速地给自己列出了采访提纲,罗列了一些问题,并且在姥姥的帮助下,事先把自己的采访流程熟记在心。为了保证采访顺利,她还利用球队训练的间歇时间,让队友帮助自己进行一遍模拟采访。“我非常喜欢足球,也喜欢小记者这项工作,而且,在校内外的足球比赛活动中在球场内外都磨炼了自己。因此,我也愿意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其他人,为校园足球做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了解到,从接到采访任务,到准备采访提纲、实施采访、回来写新闻稿件,这些都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保证,另外,郝禹宁还要参加校足球队的训练和比赛。不过,她表示自己并没有因此而影响到学习以及正常的作息。可见,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成为了合理利用时间,高效完成工作的受益者了。
文宇豪(四年级学生):失去一份时间等于又收获一份时间
在文宇豪的心中,充满着对新闻工作者的敬仰。“我觉得,做一名记者非常的cool !”他说,“在赛场边采访,然后编写稿件,让全北京、全中国的人都知道,那种感觉,真的特美好。所以,自己也很想成为一名新闻记者。”
其实,文宇豪有着自己的小遗憾——虽然很喜欢足球,但至今也没能在正式的比赛中上过场。然而,自从成为了足通社的一员,足球小记者的工作让他开始走近了足球比赛,同时获得了另一种陕乐。面对需要额外花时间采访、寫稿的工作,文宇豪的回答像个智者:“我觉得失去一份时间就等于又收获一份时
周思语(四年级学生):小记者会后继有人
“在足球小记者的培训课上,老师会给我们讲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小记者必备的能力有哪些,以及足球相关的规则。这样可以使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不会问出那些特别‘白开水的问题。”周思语这样说着自己接受培训后的收获。
“什么是‘白开水的问题?”记者笑着问她。
“比如说,某位球员赢得了比赛,我们就不会去问:‘赢了比赛,你高不高兴啊?哪有人赢得了比赛会很伤心的呢?”周思语对答如流。
除了足通社小记者,周思语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一小解说员。“自己是各项小足球比赛的解说员,每场比间——比如,我今天采访了两个小时,回家以后,我就觉得自己拥有了那两个小时,我怎么分配都可以。同时,我只要想清楚一点就可以,今天的时间如果被我浪费了,那明天就得偿还今天欠下的。所以,我会做到抓紧时间做好自己的事情。”
对于足球小记者的工作,文字豪展现了男孩子的担当:“我宁愿把我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别人,也不愿意把负面的东西留给大家,我特别想让别人接受我的正能量。”
当然,文宇豪还有另外一个心愿,就是通过努力的训练,争取得到上场踢球的机会。
赛都会现场解说,那时候操场边的同学,就会围拢过来听我解说。正是由于自己亲临现场,每一脚球,每个队员,我都很了解。所以,自己在写稿件方面,也是非常有素材的。”周思语说。并且,她对于自己的稿件很是自信,“我的稿件还是比较好的。”
周思语认为,记者工作是一个很伟大的工作,正是在他们的传播下,也让人们看到了世界上那些伟大的球员。“我非常热爱小记者这项工作,并想去竞选小记者的站长,然后,把我的经验、经历传授给大家。我想,在我毕业之后,我也不用担心——因为,我相信在我身后,会有更多的同学喜欢上小记者的岗位,他们会接好我们的班,继续为做好校园足球文化的传播工作努力。”周思语说。
尾声一—
在去年8月举办的首届校园足球校长论坛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校园足球“育人是根本”,他希望在校园足球影响下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会踢球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律师、公务员……当然,他们中也可能会有一小部分,成为有扎实文化根基的优秀职业足球运动员。这其实就是在回答校园足球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因此,校园足球小记者的培养也列入了北京市教委2018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8年,校园足球通讯社继续做好足球小记者的培训工作,结合国内足球职业联赛和俄罗斯世界杯等焦点赛事,为广大中小学生们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同时我们将与社会力量合作,建立足通社实践基地,为孩子了解足球文化提供便利条件;此外,为扩大《快乐小足球》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我们将不断丰富节目形态及播出渠道,让孩子们更容易地获取相关内容。”蔡明可台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