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不懂吃喝,我只会比较

2018-07-07蔡澜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个人化快餐店西方人

蔡澜

吃,是一种很个人化的行为。什么东西最好吃?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肯定的。你从小吃过什么,这个印象就深深地烙在你脑海里,永远是最好的,也永远是找不回来的。

老家前面有棵树,好大。长大了再回去看,不是那么高嘛,道理是一样的。当然,目前的食物已是人工培养,也有关系。再怎么难吃,东方人去外国旅行,西餐一周吃下来,也想去一间蹩脚的中菜厅吃碗白饭。西方人到中国,每天鲍参翅肚,最后还是发现他们躲在快餐店啃面包。

有时,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乡愁。一个人懂不懂得吃,也是天生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他们对吃没有什么兴趣的话,那么一切只是养活他们的饲料。我见过一对夫妇,每天只吃方便面。

喜欢吃东西的人,基本上都有一种好奇心。什么都想试试看,慢慢地就变成一个懂得欣赏食物的人。对食物的喜恶大家都不一样,但是不想吃的东西你试过了没有?好吃不好吃,试过了之后才有资格判断。没吃过,你怎么知道不好吃?吃,也是一种学问。

爱看书的人,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也会接触希腊的神话、拜伦的诗、莎士比亚的戏剧。

我们喜欢吃东西的人,当然也须尝遍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佳肴。吃的文化,是交朋友最好的武器。

你和宁波人谈起蟹糊、黄泥螺、臭冬瓜,他们大为兴奋。你和海外的香港人讲到云吞面,他们一定知道哪一档最好吃。顺德人最爱谈吃了。你和他们一聊,不管天南地北,都扯到食物上面,说什么他们妈妈做的鱼皮饺天下最好。

全世界的东西都给你尝遍了,哪一种最好吃?笑话。怎么尝得遍?看地图,那么多的小镇,再做三辈子的人也没办法走完。有些菜名,听都没听过。对于这种问题,我多数回答:“和女朋友吃的東西最好吃。”

的确,伴侣很重要,心情也影响一切,身体状况更能决定眼前的美食吞不吞得下去。和女朋友吃的最好,绝对不是敷衍。

谈到吃,离不开喝。喝,同样是很个人化的。北方人所好的白酒,二锅头、五粮液之类,那股味道,喝了藏在身体中久久不散。西方人爱的餐酒我只懂得一点皮毛,反正好与坏,凭自己的感觉,绝对别去扮专家。

应该是绍兴酒最好喝,我刚刚从绍兴回来,在街边喝到八块钱一瓶的“太雕”,远好过什么陈酿八年十年三十年的。但是,最好的还是香港“天香楼”的。好在哪里?好在他们懂得把老的酒和新的酒调配。我帮过法国最有名的红酒厂厂主去试“天香楼”的“绍兴”,他们喝完惊叹东方也有那么醇的酒,这都是他们从前没喝过之故。

但也不一定是最贵的食物最好吃,豆芽炒豆腐泡,还是很高的境界。意大利人也许说是一块薄饼。我在那波里也试过,上面什么材料也没有,只是一点番茄酱和芝士,真是好吃得要命。有些东西,还是从最难吃中变为最好吃的,像日本的所谓什么中华料理的韭菜炒猪肝,当年认为是咽不下去的东西,如今再去东京,常去找来吃。

我喜欢吃,但嘴不刁。如果多走几步可以找到更好的,我当然肯花这些工夫。附近有家藐视客人胃口的快餐店,那么我宁愿这一顿不吃,也饿不死我。

你真会吃东西!友人说。不,我不懂得吃,我只会比较。有些餐厅老板逼我赞美他们的食物,我只能说:“我吃过更好的。”但是,我所谓的“更好”,真正的老饕看在眼里,笑我旁若无人也。

猜你喜欢

个人化快餐店西方人
法兰克福书展个人化书籍走红
“尚长荣三部曲”带来无尽思考——且说个人化艺术创造的价值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女性形象的个人化书写——严歌苓小说解读
《全国新书目》2009年4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