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你,读到美

2018-07-07宗淙方旭雅

教育界·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阅读

宗淙 方旭雅

【摘要】儿童读物生动有趣,丰富的美术语言可以成为儿童读物强而有力的基础,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与情感,拓展学生想象空间,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美术活动中由阅读带来的强化作用,其中包括美术活动前的引导性阅读、美术活动中的发展性阅读以及美术活动后的表现性阅读。阅读浸润心灵,同时是个很好的契机,为传统美术课堂注入活力。只要把小学美术与阅读有机地结合与渗透,相信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阅读;引导性阅读;发展性阅读;表现性阅读

第一次在语文课堂上认识绘本,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孩子们在绘本世界里如痴如醉,我也被它简洁而精妙的画面、文字吸引。绘本在英文中称为“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是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虽然我们也常见一些有图有文的书,这些书的图画也画得十分有趣,但这些图画只是文字的补充,不具备“图画语言”功能。绘本图书却不一样,图画有个人风格,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

从事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以后,我就有幸走近了孩子们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绚丽的,也是精彩的。里面有数不尽的天马行空,美妙的音乐、绚丽的图画,还有生动的图书……我经常留意孩子们的图书,做了妈妈以后,更是对这些儿童阅读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显然,这些有趣的儿童阅读材料和我们成人的阅读材料有着天壤之别,可即便是成人,也会读着读着就爱上它们。通常,它们都有着比较简单的故事情节,但出现的形象又是生动、夸张的,这非常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而里面那些可爱的人物、动物造型更是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如半个世纪前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是一部抽象派作品的经典之作。作者摈弃了常见的具象,巧妙地运用三原色之二的蓝色和黄色,以拟人化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融合的故事。整个故事只有一群五颜六色的色块在白纸上滚来滚去,可孩子们却轻而易举地喜欢上了这个故事。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阅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读”好书,读到“美”,也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怎样让它们在教学中更好地结合起来,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让美术引导阅读

精彩的儿童读物通常离不开丰富的画面,也可以说,美术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如果我们让学生自己选择爱看的书、爱读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图画是第一印象,又是非常直观的,它所传递的信息,更能直接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同时也发展了他们想象的空间。那些具有鲜活个性的图画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它们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就像苏少版美术教材里的《封面设计》,学生在这课的教学中试着为一本图书设计封面,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封面就是打开我们情感世界的第一道门,它的色调、图画无一不透露着书中的讯息,无形之中引导我们接下来的阅读。一位学生的课堂回答很精彩,她说:“我其实是用画笔表达对这本书的理解,绘制的封面其实就是为了给读者引路。”我认为,这也是美术语言对阅读材料的引導作用的很好体现!

我总是仔细翻阅这些图画书,寻找它们的奥秘。我发现,它们总是拥有生动的画面、独特的造型,有的精致唯美,有的朴实无华,这些画面传递着作者真实的感情,带着这样的“感情”再去看文字,似乎更容易走进这本书的世界。曾经两次获得过凯迪克奖金奖的美国画家芭芭拉·库尼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出了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图画书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在绝大多数的图画书里,图画与文字呈现出一种互补的关系,缺一不可,具有一种所谓的交互作用。文字可以讲故事,图画也可以讲故事,但一本图画书的故事还是应该是图画与文字一起讲出来的。这样的项链,缺了谁都不完美吧!曾经读到过一本图画书,叫作《讨厌黑夜的席奶奶》,画面中,漆黑的月夜下,怕黑的席奶奶扯着一块披肩在逃避黑夜,席奶奶真是讨厌黑夜。她用锅煮黑夜,还像剪羊毛一样剪黑夜……蘸水钢笔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席奶奶恐惧的黑夜,尤其是画家一笔一笔画出的那象征黑夜的大面积色块,还透着白纸的底色,给人一种星空闪烁的感觉,整个故事被渲染得神秘又有趣。还有学生都非常喜欢的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我在执教苏少版三年级美术《动物装饰画》时,向学生介绍了她。封面上五彩缤纷的花格子大象,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咦?大象不都是灰色的吗?世界上怎么会有彩色的大象?”学生带着这样的好奇心就会忍不住和作者一起走进故事,读懂故事,并由此深入思考“如何做自己?”的问题。

谁也否认不了,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他们。和大人一起读图画书的孩子,常常会读出让大人意想不到的意思来。这些图画书中蕴藏着许多无法用文字去多加装饰的美术语言,无数这样的画面很好地引导和增强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它们打动了孩子们,也给了他们无与伦比的情感体验。

二、让阅读强化美术

阅读是学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大多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走进书店、图书馆,捧着各种图书津津有味的孩子随处可见。小学生有了较好的语言能力,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也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而美术活动正好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表述的空间。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所在的学校于去年开设了学生绘本社团,孩子们在一起阅读绘本、创作绘本,在一次次的创作与尝试教学中,我也开始尝试在美术活动中贯穿和渗透阅读。

1.美术活动前的引导性阅读

几乎在每一节美术课上,我们都会先寻找合适的契机导入绘画的主题,当然,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也会围绕绘画的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因为学生讨论的过程也是想象力发展的过程。前几天在上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的《机器人伙伴》,我给孩子们阅读了大量机器人的资料,学生了解了古代的机器人、现代的机器人、电影里虚构的机器人,知道了机器人产生的历史和各种强大的功能,以及产生的意义。他们对自己创造机器人感到非常兴奋,每个人也对自己即将表现的机器人有说不完的想法,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勃。孩子们这样描述他们即将创造出的“机器人”:“他的身体我要画上按钮;头上需要有天线;他拥有保护环境的超能力;他的眼睛就是红外线监视器,能发现每一个被污染的地方;他有像轮子一样的脚,可以飞快到达目的地,有弹簧一样的手臂,还有钳子一样的手,可以随时清理路边的垃圾……”显然,他们已经注意到了机器人的外形特征、外形与功能的联系,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重难点。我认为,他们在描述这些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构思的过程,他们的眼前一定有了这样的画面,这些了解和描述的过程我觉得可以称之为“引导性阅读”,这些阅读材料和语言对于接下来的美术创作是多么好的引导!当然,这个过程不仅仅要有阅读材料的加入,也要有学生们的交流、表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做适当引导,既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漫无目的,陷入无尽的空想中。

2.美術活动中的发展性阅读

那是不是“说得好”就能“画得好”呢?显然没那么简单。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我甚至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在绘画前把自己的想法描述得非常具体,非常精彩,但是真正拿起画笔以后,全然不见刚刚描述的画面,有些孩子或许又进入了“该画些什么”的茫然中。我在自己的课堂上也经常观察孩子们创作的过程,有的学生想象力很丰富,作品表现力强,也有的想象力不够,作品自然也不够生动。这个时候,我会给他们讲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一段美妙的文章,或者描述一个动人的场景,整个课堂就变得不一样了。在执教《我干家务活》时,我请一位学生在大家创作时朗读了他自己的一篇作文,文章描述了他洗衣服时的每个动作细节——“浸”“搓”“晾”,完整的环境描写——院子、阳光、嬉戏的小狗,以及人物当时的神情——“专注”“卖力”“疑惑”,这篇文章为正在创作的同学们提供了很多素材,学生们原本平淡的画面也随之丰富起来。当然,我也发现有的孩子习惯边画边讲,这种情况多见于低年级的孩子,一开始我总是要求他们在创作时绝对的安静,以免扰乱课堂。可是,后来我发现,其实这是一种发展性的阅读,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更多的灵感,作品也随着焕发活力。不经意地边画边说,可能就给自己或者其他学生一些触动,也能发现更多的表现角度。如在苏少版美术第三册《难忘夏天》的创作活动中,一个小朋友边说边画“我最喜欢夏天的时候去游泳了,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金色的沙滩上,上面有高高的椰子树,小小的寄居蟹在沙滩上爬来爬去,人们躺在太阳伞下的躺椅上喝饮料,吃冰淇淋,还有一些人穿着各种各样漂亮的泳衣,戴着泳帽在水里玩耍,一个个漂亮的游泳圈就像一朵朵绽放的花……”一个低年级的学生,在绘画中用完整的句子把自己绘画的主题表达得很清楚,经过她的边画边讲,周围几个孩子中有画吃冰淇淋的,有画游泳的,还有画夏日沙滩的,好几个小朋友被她影响了,我觉得他们的画面渐渐生动和丰满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表达能力跟平时的阅读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孩子的阅读量决定了他们的眼界和想象力的宽度。而美术活动中的发展性阅读大大地增强了学生作品的表现力,他们的画面更丰富,作品更动人,茫然不知画什么的学生也可能因此找到了方向,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只是把控好这样的节奏,给他们更为宽广的空间就行了!

3.美术活动后的表现性阅读

做美术老师的骄傲之处就是每次的创作活动后,都能收获孩子们兴奋、自豪的笑脸,每次画完画之后,他们总会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他们画的是什么。而在他们的描述里,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我们能读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朴实又动人,这些故事传达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美好,有的快乐,有的惊险,有的神秘。所以我认为绘画后的讲述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这种表现性的阅读,对孩子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语言组织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我在执教苏少版第二册《好大一幅画》时,学生们在创作活动中各自画了一种海洋生物,最后用所有的作品组合成一幅巨幅画,一条条海洋鱼组成了美丽的海底世界。一改传统的美术课评价拓展阶段略显严谨的氛围,他们给自己画的鱼取了好听的名字,几乎每个小朋友都乐意表达他们的想法、展现他们的作品,欣赏与评价别人的作品。最后,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还把它们整体串成了一个动人的海底故事。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个人的能力和自信,体会了集体创作的乐趣,同时又对学生语言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条件。美术活动后表现性阅读的优势也由此显现!

阅读浸润人心,传统美术教学也需要新元素的加入,这些阅读材料以其独特的画面、精妙的语言进入美术课堂,不仅活跃了课堂,也提升了课堂。孩子们为什么画画,我们为什么教画画,我想我们不仅仅是想教给孩子们绘画的技能,更希望教给他们的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阅读是个很好的契机,“阅读”与“美术”的有机结合,是个很好的尝试,我相信还有更多的途径继续这样的尝试,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与能力提升提供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亚琴.谈早期阅读与美术的结合性教育[J].考试周刊,2005(81):190.

[2]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13,26.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阅读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