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概念成吸金新高地
2018-07-07宋奕青
宋奕青
管中窥豹,由科沃斯和优必选在资本市场上的吸金能力,可以看出服務机器人市场已经逐渐走出估值低、市场不振的萎靡。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自5月28日正式登陆A股以来,到6月7日,已连续9个涨停。科沃斯机器人董事长钱东奇在当天的采访中称,目前扫地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还是单位数,相比之下在美国市场的渗透率达16%-20%。扫地机器人等家庭服务型机器人作为一种工具品类,未来两三年依然会是市场爆发期。
上涨空间有多大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研讨会上获悉,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爆发增长期,其中机器人成为新一轮投资热点,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
据介绍,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聚区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六大区域。这些地区纷纷出台人工智能产业鼓励政策,力争成立百亿规模的产业基金、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以及未来的特色产业聚集区。
其中,仅粤港澳大湾区就陆续出台了《人工智能深圳宣言》《人工智能广州共识》《佛山市推动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扶持方案(2018-2020年)》等多份文件,明确了在人才、土地、财政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人工智能投资金额再创新高,达到10.3亿美元。业内预计,2016年至2020年,国内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年均增长达50%。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全球占比将达到7.6%。其中,机器人成为新一轮投资热点,市场规模或将迅速发展至万亿数量级。
对此,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近日表示,接下来,工信部将从四个方面推动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高端发展和规模应用:一是推进产业质量提升,迈向中高端;二是防止行业无序竞争,规范行业的发展;三是着力培育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促进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四是要加强国际对接活动,开阔对外开放新格局。
机器人股集体异动
在政策支持下,资本市场上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不久前,深圳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公司优必选宣布完成8.2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达50亿美元,这也刷新了AI领域单轮融资的世界纪录。
与此同时,A股有超过40家上市公司介入机器人全产业链业务,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态势。早在一季度QFII资金就已对智能机器相关概念股进行布局。根据一季报披露显示,15家智能机器相关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QFII身影,合计持股数量4.88亿股,合计持股市值约203.40亿元。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相关产业也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成为当前智能机器概念股集体异动的重要推动力。据日前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显示,2012年至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平均增长率约为17%,而我国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8%。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突破13万台,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应用市场,超过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
智能机器行业上市公司盈利得到进一步提升,有77家公司2018年一季度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逾六成。其中,有21家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实现翻番,包括林州重机、三丰智能、智慧松德、智云股份等在内的12家公司2018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均在200%以上。中报业绩预告方面,智能机器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截至目前,已有57家公司披露了2018年中报业绩预告,业绩预喜公司达到40家,占比逾七成。其中,江特电机(450%)、林州重机(251.12%)、山河智能(200%)、天奇股份(170%)和东方精工(100%)等5家公司均预计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0%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6月1日,A股将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早在一季度QFII资金就已对智能机器相关概念股进行布局。根据一季报披露显示,15家智能机器相关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QFII身影,合计持股数量4.88亿股,合计持股市值约203.40亿元。其中,有9只个股成为QFII在今年一季度新进增持的重点,其增持资金达到12.59亿元。其中,QFII在今年一季度新进持有大华股份、埃斯顿、ST中安、瑞凌股份、信捷电气和春风动力等6只相关概念股,此外,QFII在今年一季度还对恒立液压、上海机电、歌尔股份等3只个股进行加仓操作,增持股份数量分别为920.63万股、123.72万股、100.00万股。
对于板块的后市机会,民生证券表示,2018年1月份-2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加37.4%,目前智能机器已进入发展窗口期,工业机器人需求持续扩张,全球以及国内市场稳步增长,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成本优势逐渐显现,国产替代空间大,值得关注。
从“泡沫”回归到“有用”
事实上,在资本市场上,中国的机器人产业群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有上市公司直言“没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没有补贴就基本活不下去”。
从2015年大批资本涌入,消费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齐头并进,机器人市场一片繁荣景象,短短一年间,机器人行业到达顶峰,特别是消费机器人行业,这一年吸走了大量的资本,也是时局由盛转衰的开始。
2017年,资本开始走冷,消费机器人遭遇了行业滑铁卢,媒体热度不断低走,行业的关注度也从机器人转向了AI、自动驾驶和区块链等新的宠儿,大批创业公司倒闭。
如今泡沫已碎,机器人行业看似遇冷,看似整个行业踏空,其实是本身价值的回归,行业只是重新回到了它本来的发展路径上。
伴随着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的支持,政府和资本的支持都带来了有利条件,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让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如何避免或许已经出现的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已成为一个必须被思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