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师学院学生成长探究

2018-07-07王术良

教育界·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技师学院学生成长导师制

王术良

【摘要】技师学院培养学生成为高技能人才,是其基本功能和责任。本文以优秀教师和学生联动的“导师制”为切入点,在分析技工院校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家校合作的大导师理念,为深入推进“导师制”向深层次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和原则建议。

【关键词】技师学院 ;导师制 ; 学生成长 ; 探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明确告诫,“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根本告诫,直指本心,具有全球适应性,当然,中国的教育也不例外,我国的职业教育同样亦然。我院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植入学生“人生导师制”,这是学生管理中的创新举措。“导师制”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是学生前行的灯塔,是学生成材的助推器,是探索学生思想工作的有效新路径。

一、直面问题:技师教育的学生是成材还是成才

简白地说,成材是指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成才是指让学生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或大师。

在给出结论前,借用说课的专业术语,请允许我们进行一下“学情分析”。

技师学院大多是技校整合而成的,虽说是高等职业教育,但社会认同度比之“职业学院”还略有不如;技能教育构成体系是初中学生起点和高中学生起点的组合,迫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技师学院在生源选择上根本就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只能是来者不拒,进而导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因此,技师学院成为初中分流学生和相当一部分高考博弈中的“受挫者”甚至“失败者”无可奈何的选择。

在数控工程系当导师,和学生深谈的时候,我问道:“学生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和精练技能?”她沉思片刻说:“老师,其实他们也想学,半夜回想时,也感到不好好学对不起父母和老师,但第二天起床后,就又那样了。”私底下,曾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同事交談,普遍认为初中起点的学生缺乏“养成教育”,也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促其成人,15网络三班的班训是“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可谓精准到位。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有一段很朴素的大白话,在我看来,是至理名言:“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材。”

进一步的思考是,“成材”之前,先得估摸一下自己是哪块材料,是生铁、普通钢、不锈钢、锋钢,抑或合金钢?然后,因材而将之雕琢铸造“成器”。

再进一步的思考是,成“材”之前的自己,对成“才”有何愿景构想?从未来看现在,按照未来理想的愿景,筹划自己的成“才”计划。

其实无论成材还是成才,都需要学生自我的觉醒,老师只是一边监管、指导和锤炼。我院优秀毕业生牛欣就是例证,他从淄博第二职业中专毕业,深感技能水平不行,主动到我院求学深造,在数控工程系老师的教导下,经过大赛的锤炼,获得第五届全国数控大赛第五名,被四川核工业研究院录用,真正实现了由成材向成才的蜕变。

我们能使95%的学生成材——有用的人,让他们能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如果再有5%的学生成才,那就是我们教育的出彩。

二、直面成长:构建家校合作的大导师理念

教育学生成人、成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社会、家庭和学院合力作用的结果,三者缺一不可。社会的教育功能是本文无力涉及的范围,在此只谈家庭与学院的教育功能。

在此简要以案例说明几个问题。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是孩子人生成长的第一任导师,孩子是否成人、成才、成器,家长要承担大部分的责任,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专家得出的结论。

有一位母亲问星云大师:请问法师,我的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师答:您影印过文件吗?母回:影印过。师问:如果影印件上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件?母沉思,抬头说:改原稿。师纠正说:应该原稿和影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的。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孙子是影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你看,家长身正示范的作用是如此强大;如果你自己不优秀,如何给孩子优秀的教育?如何要求孩子优秀?不如提升自己,同时也提高孩子。如果学校的正向教育得不到延续,学生回到家,很可能出现2>5的现象,五天的教育效果,在社会或家庭中两天就消耗殆尽。

2.技与德

我院的院训是“厚德、明理、精业、尚能”,机械工程系的系训是“德行天下,技走四方”,在这里技与德涡旋着阴阳和谐的光彩,精辟绝伦。

技能教育是技师学院的主要功能,而“德”育却需要家校全力使力,才能结出成熟的果实。

在这里,笔者认为的“技”是指专业技能和生存技能,而“德”除了包涵职德和品德,还包括情感态度和非智力因素。技与德不可偏废,两者齐备,才能使学生在工作、生活中活得有滋有味。

3.体验与说教

《论语》中《学而》篇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上过初中的人都耳熟能详的句子,这里的“学”是指学问和道理,“习”就是体验,道理自己慢慢体验到了,才能在内里发出会心的喜悦。中国有句老话“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养儿”就是体验,只有自己有了孩子,照顾他的吃喝拉撒睡、生病和成长,才能体会到父爱如山,母恩似海。

同样是甲午战争,我们在历史书只学到了发生的地点、时间和悲情人物,还在威海刘公岛建立了纪念馆,让后人汲取教训和缅怀先烈。而日本人教学甲午战争时,却是这样:如果你是指挥官,你怎样制定出兵方案、兵员配备和进攻路线;如果你是后勤部,准备多少弹药?粮食供应多少才能满足战争需要?战胜之后,如何行动?战败之后,如何撤退?等等,并且实际模拟演练。如果再发生同样的战争,仔细想想,我后背发凉。

体验与说教的后果如此天差地别,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与警醒。

笔者特别提倡体验式教学。说教百遍,不如体验体验,上手练练。我们的技能教学推行“一体化”教改,就是体验式教学精神的传递和体现。

但,很多生活的体验,还需要家庭来配合,学院来完成,才算功德圆满。

一位开公司的朋友,他的儿子上初二时厌学严重,经常旷课去玩游戏;学校教育无效后,告知了家长。他和夫人苦口婆心劝说无用后,朋友一怒之下,抽断了一根皮带,可孩子并没有改正,反而对立情绪进一步加重;之后,朋友请教一位“萨堤亚”家庭关系教育专家,他按照专家的建议:

第一步,开车带孩子到夫人的老家——甘肃,找到一个贫困山村,居住一个星期;起先孩子不以为然,但当他看到居民的全部家当还赶不上自己的一身行头,他为之动容;接过村民递过招待贵客的红糖水,他体验到了和可乐、雪碧不一样的滋味;因用水困难,七天没洗澡,他感到浑身不自在,心却静了下来。第二步,朋友带孩子在公司和自己一起上班,全程一起,半个月下来,孩子看到了爸爸开凯迪拉克风光的后面,是为开拓海外市场的殚精竭虑,装货外运时的汗水,还有起早贪黑时的艰辛……第三步,朋友带孩子坐飞机到了香港,居住二十天。朋友帶着他游香港外景,观察上班白领的匆忙,看车水马龙,也去瞧瞧桥洞下乞丐的生存状况……回来后,朋友说:“儿子,人生在于选择,你选择什么,爹妈都支持。”孩子说:“我想回去好好上学。”当然,这种教育模式不适合一般家庭;但一般家庭也可以让孩子体验下洗衣、做饭,整理卫生和适度劳动等,“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经历风雨就是体验。

三、直面实践:些许的原则与建议

导师制的核心原则是思想引导,需要导师和学生开展有效的双边活动来实现,在大量的交往中才能促进师生的感情交融,有了“交情”做基础,思想引导才能成为活水源头,确保取得实效。

同时,还有五个原则需要强调:一是合适性原则。导师要通过约谈、观察、调查和交往等手段,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然后再和受导学生一起分析,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培养目标;二是个性化原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同的学生个性差异巨大,导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色,并根据这些个性特色,分析其优点,改正其缺点,使学生的成长笔直向上;三是以人为本原则。导师在和学生“手拉手”的导学过程中,要真心实意地关爱受导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业、生活、心理和就业等状况,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措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四是渐进性原则。教育的过程波澜起伏,不可能一劳永逸;导师要分析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允许学生出错并改正,以包容的心态和容人的雅量,逐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个别建议:一是选择导师时,最好和学生在同一个地域,否则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二是设立固定的导师约谈日,以便形成定制;三是每月分层次召开座谈会,通过座谈全面了解育人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四是每学期召开培优导师和受导学生的汇报交流会,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交流经验,分享成功,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发明.构筑培养高地 夯实发展根基[J].中国培训,2014(03).

[2]赈黉.让高技能人才真正高起来[J].中国培训, 2015(03).

[3]赵坚.构建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实践[J].中国培训,2012(03).

猜你喜欢

技师学院学生成长导师制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