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战略:创新机制,放水养鱼

2018-07-07王芳

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集成电路芯片人才

王芳

芯片是以集成电路为关键技术发展起来的,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已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寻求突破的关键之一。

人才为何短缺?

从1999年到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4.91%,可谓蓬勃发展。但另一方面,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纲要》显示,到2030年,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将扩大5倍以上,对人才需求将成倍增长。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不足30万人,但是按总产值计算,需要70万人,人才培养总量严重不足。人才供给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增速,依托高校培养集成电路人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

除此之外,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的总结,高端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及原创人员更加缺乏;产学研缺乏深度融合;人才引进、人才储备、人才培养方式都有待改革创新。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牛智川向《经济》记者介绍,芯片制造技术是一项巨大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成体系的芯片产业会形成竞争力,其复杂度比航空工程等还高几个数量级。

从事半导体研究30年的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闫江告诉《经济》记者,芯片行业是以每年30%的速度提升性能,30%的速度降价,体积也越来越小,其更新迭代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一颗大小不到指甲盖的芯片上会密布上百亿的晶体管。从芯片的设计、制造到封装,再到用户体验,技术升级需要大量高精尖的复杂实验。任何一道工序出了问题,都要重新来过,耗时巨大。因此,需要较长的技术积累。“人才的成长过程很长。我们可以上补习班,但无法一夜之间学成全部本领。大多数的行业从业者不是出自同一个专业,电子、电气、化学、机械、材料等都是其相关专业。这个行业更需要复合型人才,他们需要半年到1年的训练才能上手,而高层次的人才还要5到10年的学习和沉淀。”

我国很早就开始研究芯片问题,但未对芯片进口设置壁垒。闫江表示:“我国最早管控过进口芯片。因为芯片体积太小,增加了走私检查的难度。过去,每年从各种渠道入境的芯片,是我国正常采购的10倍。与其让走私者赚钱,不如放开产业。后来我国索性也放开了进口芯片之门。从经济角度考虑,我国集成电路这么大一块蛋糕被别人切走了,对发展本国工业体系,高科技体系影响很大。虽然很心疼,但还没体验到切肤之痛,毕竟国际市场上能买到各类芯片。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很容易让人掉进温柔的陷阱而不自知。很多研究机构和公司也在攻关相关技术,一旦我们的技术快研制成功了,国外的低端芯片很快就大幅降价。中国研制的产品要把研发费用算到成本中,价格相对较高。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

“钱很重要,但还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既需要高端的帅才、业务骨干,也需要基础的专业服务人员;不但需要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人才,还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才。从产业链上看,既需要设计、工艺制造的人才,也需要封装、测试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闫江说。

人才的孵化和成长需要形成良好的生态圈,这与我国人才的培养机制、管理制度、评价体系,人才成长所需的良好社会福利、平等透明竞争的商业环境,甚至是政府、学校、企业、人才各自的诉求,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由于芯片是自成体系的小生态,人才可以自主培养,产学研一手由国家投资,行政管理层一直试图用苏联模式发展,人才走体制内如评职称和荣誉的激励道路,但总体上不顺畅,上下利益分割,形不成大家在一块干事的氛围,效率不高。

而市场化民用芯片的问题在于研究和应用不能很好地结合。由于评价体系的原因,学校和科研院所追求的是在国际上发表多少篇高水平的论文,取得多少专利和科研成果。科研人员并不追求科研到应用层面能否实现产业化,而企业最关心则是产品的竞争力,能否实现价值增长。从着眼点、发展空间、评价体系到各自的文化,二者完全是两条路。在传统的激励制度下,人才的劲儿没有用对地方,也没有发挥他们的最大效用。学术做的东西,企业往往并不认可。事实上,芯片的核心技术都是“硬骨头”,靠发文章是啃不下来的,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此外,对比老一辈科研人员,年轻的工作者还缺少奉献和坚持精神,也有不少人在半途中就放弃了集成电路这个越老越值钱的行业。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岩谊告诉《经济》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电脑行业发展迅速。一些来自北大、清华的有志青年还在中关村搞过一些芯片、小装置,但后来纷纷去搞门户网站、送快递,一些有名的电脑公司都转行做投资,最后连攒电脑的人都活不下去了。”专家所举的例子虽小,然而管中窥豹,也可见硬件发展的不易。

产学研用,需要创新机制

针对我国芯片人才方面的短板,要扭转整个行业的人才发展劣势,还需要從人才培育的底层机制着手,进一步打通产学研用的联接与融合。具体来说,可以从引进、培养、合作、评价等方面入手。

民用芯片研究追求的是商业化的市场行为。芯片涉及材料制备,软件设计、集成封装、用户体验等,产业的链条很长。即使是美国也不可能占有整个链条,但谁占有的技术多,谁的话语权就越大。因此,基于全球分工协作产业链,应发挥我们的长项,高效利用、整合全球比较优势资源。对此,牛智川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加强引进工业人才,实现人才的国际化。我们尤其需要经历过国际市场的企业研发人才。他们更了解市场需求,创新理念也更加贴近实际。例如,在欧美海外各大公司里做COO、CEO、CTO、CFO的华人名单,在欧美各大公司做研发十年以上的科学家、工程师名单,国家机构应有专人去调研、掌握。

然而,引进工业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也有其特殊的困难。“在英美发达国家,芯片人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研究方向。有些不是研究的主流方向,又受限于国家资金的投入,因而得不到重视,但这并不代表这些技术就没有产业化的价值。国家在这方面可以加大技术人才引进,消化吸收,提高研究的起点。”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雷告诉《经济》记者。

其次,要特别注重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做芯片要有企业家精神。但芯片投资巨大回报时间长,只靠民间风险投资和创业企业还不行,还得政府扶持,大型公司积极参与。政府需要创造更好的环境,在税收、科研投入、项目申请方面给予长期支持,让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安心地长期投入。同时,要培育、规范市场,大浪淘沙才能让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国企做芯片一开始或者说第一个产品做得很好,但后续产品没有开发动力。永新彩色显像管就是其中一例。因此,健全研发体系非常重要。

基础研究主要由政府、企业支持的法人机构进行,它们负责制造源源不绝的“胚胎”,企业承接之后再将之扶养成人。国家大力投资扶持半导体企业,但不要干预与技术有关的经营策略,避免外行指挥内行,避免政治化拉帮结派。大学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具有“研究思维”的研究人员,做好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学科的平衡发展。研发伙伴,包括大学、研究机构、微电子研究中心也要密切关联。未来企业、研究机构应形成分工开放式的创新合作,共同在基础研究方面下更多真功夫。

最后,要逐步培养创新体制。美国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强大的创新机制,并源源不断地引领世界的新技术。任何市场竞争都是全面和系统的,必须有跨专业的团队全力合作。缺乏跨专业、跨学科合作正是中国公司,甚至是中国教育和人才的软肋。华为公司的麒麟芯片,并不是华为公司一开始就做手机芯片,而是华为旗下子公司海思在机顶盒芯片上的多年积累,到最近才有手机芯片上的突破。

变革评价体系,筑好巢穴引凤来

孤立地建立研究所,单纯靠高薪政策引进人才行不通。只有做好人才评价体系,放水养鱼,建好一片森林,筑好巢穴,“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专业芯片研究需要完善国家评价标准机制,在某个阶段集中研发攻克项目,不能三年一个方向,五年一个变化。”牛智川表示,一旦研发人员加入国家任务技术行业,项目一定要有内部评价机制,以任务的完成程度来考核团队。对于民企,国家应给予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扶持,促使它们与科研院所合作,争取科技研发项目的优先权,让他们按照市场规律成长起来,获得自我迭代的持久动力。尽管开始可能会掺杂一些不良企业,但仍会有大量的企业愿意踏实地做芯片。

对于市场化的芯片,学校和科研院所除了基础研究之外,还要特别增强以产品应用和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实践性研究,并且持之以恒。同时,改进以发论文数量为人才标准的评价体系。

有着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微电子中心、英飞凌公司美国研发总部十多年工作经验的闫江教授,在就任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之后,特别强调团队合作、学科交叉研究和对外交流的重要性。他确定了以芯片测试研究为主攻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短则三个月,长则两年,将学生的论文与企业参与的课题结合起来。與有竞争力的企业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实验室。让学生们在就业之前就能充分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目标定位,培养团队精神,熟悉企业文化等。他为学院争取到企业捐建的芯片实验室,既节省了企业的维护成本,又能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他还邀请企业导师进行学术交流,共同培养学生。“教授当企业家,企业高管回学校任教,这在美国德国等经常会有,不会像我们分得那么清楚。”

在我国,高科技领域的技术人才、管理人员本来有一定优势,但随着各大城市房地产的暴涨,员工每天花在穿梭大城市的隐形费用不断增加。这也导致优秀从业人员的严重稀缺。相反,近年来美国因为行业整合和投资减少,优秀人员相对充足。

黄岩谊表示,目前社会普遍价值观取向浮躁。整体社会的氛围有些急功近利,造成人心浮躁,原因是受到的诱惑多,研究人员很难静下心来。因此,要形成激励,让有抱负、有梦想的一代人发展颠覆技术的氛围,教会年轻人愿意为长期利益牺牲短期利益,即使拥有一流的智商,芯片研究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

牛智川强调要尊重一线技术人才,给核心技术人员解决房子、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让研发人员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可以避免他们三心二意。

对于大城市高校院所,高端人才扎堆的现象,闫江建议,二三线城市和二三流高校有着更加广阔的舞台,更适合有闯劲的年轻人施展才华。美国将大学布局在一些中小城市,以此均衡人才的分布,也值得我国借鉴。

此外,引入成功的教育模式,人才更加自由流动的商业环境,对知识产权及私有产权的保护等,也是促进芯片产业长久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猜你喜欢

集成电路芯片人才
首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诞生
人才云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的关系探讨
芯片测试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基于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理论的实践
74HC164芯片的应用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片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