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式探讨
2018-07-07王晓杰张超曹净植宁南刘凌宇
王晓杰 张超 曹净植 宁南 刘凌宇
【摘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高等学校培养既有实践能力又具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实践教学首先要明确实践能力的内涵,再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使多种要素有机结合,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受教者开展信息的组织和整合,提高受教者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卫生管理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方式
卫生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备一定的医药卫生和管理科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能从事医药卫生事业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将知识付诸实践,是高等教育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实践能力的界定
实践能力是一个应用广泛、似乎不言自明的词语,但至今学术界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实践能力强调的是一种“做事”的能力,是个体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在实际社会环境中针对具体问题的现实运用,实现向各种能力的转化,是个体整体能力的最终价值体现。
二、促进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增长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 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
基础实践能力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是个体的基本生理和心理机能,是获得专项实践能力和情景实践能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比如,医学类课程是卫生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是对卫生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医学类课程的课堂上应注重个案教学、参与教学、实验教学的融合,再配以生动的图片、影像资料,锻炼的是学生对课堂的感知能力。根据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校期间需要培养学生的计划、组织、协调、决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尤其是沟通能力,而对于提高沟通能力使用角色扮演法结合情景模拟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在管理类课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设定题目,可采用多种表演形式,如小品、场景模拟等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一过程中会极大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获得角色的情感体验。
(二) “以问题为中心”与“以团队为基础”两种教学模式相融合
专项实践能力是指个体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所体现的专门技能。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每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相应的专门技能,而在高等教育阶段要有的放矢地增强学生的职业专项能力,因此,专项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简称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与学习模式,特点是围绕问题设计教学过程,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参与者和指导者,强调的是教与学是一个动态创新的过程。“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简称TBL,是在PBL基础上改革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注重人的创造性、灵活性与实践特点的,以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新型成人教学模式。
(三) 创新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能力主要指分析判断、决策执行、监控评估等个体面对具体问题时,综合衡量自身条件与环境条件后进行分析判断并实施决策的能力。杜威曾经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接触点。选择或创设一个强有力的学习支持情景是教师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构建相关主题意义时作出的最重要的决定。设立情景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或探究某個主题,情景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带来某种经验,更是为了让学生有可能在一个有意义的、更大的背景下尝试构建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曹净植,王晓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探索,2014(7):57-59.
[2]曹净植.PBL与TBL两种教学模式之
比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88-89.
[3]张阚,宋贽,刘宪敏.基于实践教学
的农业院校创新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5-96.
[4]夏露.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
学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5.
[5]柳世玉,谢晓宇,李春琴.基于大学
生就业创业能力转型的大学课程开发之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7):159-161.
【本文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专业建设项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训体系建设研究”(ZYJS021)、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基于需求分析的医养结合创新模式及建设路径研究”(17SHD207)、黑龙江省教改工程项目“文化自觉视域下中医药院校学生国学素养培育的途径研究”(SJGY2017060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