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食物
2018-07-06张炜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8年11期
张炜
现在有些学问高深的人,也注意从最基本的传统经典开始学习,并用在教育下一代方面。像一些家训,一些幼年启蒙读物,有的需要摒弃,也有的可以借鉴。传统经典里面对一些行为举止的强调,今天看是过于严格了,但想一想有的是巩固文明的,有的是意旨深远的,都可以从伟大的民族精神中追根溯源。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何等的好!有了这样的思维,再去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文明传统,不得不产生敬畏。
但是,现在这种敬畏我们不但没有了,而且相去甚远,连个踪影都看不到了。我们现在是怎样的?单讲吃饭,刚刚有点东西可以挥霍了,有些场合就像当年的慈禧太后用餐差不多,奢侈到吓人的程度。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那段饿死千千万万的人和吃树皮、观音土的历史,它近得就像刚刚转身,还没有来得及走远,这边就如此穷奢极欲起来。
一个人能吃多少?不过是那么一点点,可是菜要一道接一道上,桌子比乒乓球臺还要大,最后吃掉的还不到十分之一,绝大部分都要扔掉。
对食物的敬畏就是对生命的敬畏。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都要损失掉自己的生命来到人的面前,变成食物,让我们果腹。想一想这是多么重大的事情。一根黄瓜、一个地瓜、一条鱼、一只羊……它们终止了自己的生命,变成了人的食物。
该不该敬畏食物?我们明白了这些,才会理解西方常常出现的场景:吃饭前群体祈祷并感谢上帝赐予食物,还有那些宗教人士,他们宰杀生灵的时候,会轻念一句话,然后再做,这里面表现了多少的无奈和悲哀。(摘自《南方周末》)(本版插图/杨永)(责编:蒋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