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的探讨
2018-07-06王丽娟
王丽娟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有一门思想道德教育课——《品德与社会》,在这门课程中,教育者向学生教授当代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规范,因此这门课堂奠定了学生一生的道德观,甚至学生的道德行为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因此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十分必要。针对着课程的现状,教育者除了要加强对于品德教育内容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加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实践 道德行为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对于新鲜事物的接触与学习主要来源于两个地方:学校和家庭,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便是对当代社会道德品质的学习,一般的教育方法为仅仅教授学生良好的品德,这样的教学往往缺少活力,忽视了对于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因此,要想增强课程的教育效果,必须要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引导。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的现状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单向小学生传授知识,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往往仅仅依靠于理论知识灌输,老师对于学生的个人情感与道德认知则较少,教师只是起到了“传道”的作用,对于其中的“授业”、“解惑”两项教学任务则受到了教育者的忽略,导致教育效果一般。在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教育上明显表现为学生能够理解良好道德品质的内容,甚至于能够对相关道德问题进行解答,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导致小学生在道德情境中不能真正地践行道德规范,使得品德教育与社会要求出现了不相符之处。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教育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是必然的要求。
二、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对小学生开展良好道德教育,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道德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育中,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小学生在接受品德教育的同时也是个人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文明礼貌的个人品质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老师的课堂教育,结合课下的道德实践,使小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塑造全面发展的小学生,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打下基础。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让小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品德观念,更在于帮助小学生慢慢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除了要进行课堂教育外,还要引导学生践行良好品德,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不仅仅是教育的要求,更是社会的要求,学生品德的形成对于社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的探讨
(一)塑造道德情境,开展情境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小学生往往由于心理年龄低于生理年龄,思想上的不成熟导致小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教育内容,对于教育内容的一知半解甚至会造成歧义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于將教育内容贯穿于道德情境中,通过相关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的思考,甚至于让学生思考在相关情境下的道德行为,让学生自主的选择道德行为,这样教育者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相关状况,甚至于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程度有大概的把握,引导学生能够在正常的道德情境中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在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往往通过相应的道德情境来深刻学生的道德教育,比如在《品德与社会》的教育课程中,一名老师为了加强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虚拟了“走红绿灯”的道德情境,通过让学生在相关的道德情境中让学生做出选择,指出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性及违反交通规则有可能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印象深刻,树立了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二)丰富教育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内容应该根据时下热点及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较为不成熟,因此应该开展的是基础道德的教育,随着年级的上升进一步开展内涵丰富的道德教育。在实际的道德教育中,往往小学生对于道德实践较低,不仅仅是因为教育的实践性引导,而在于小学生不能够正确的理解道德的内涵,因此为了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对于教育内容的选择也是加强道德实践的重要因素,教育者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丰富教育内容,要通过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来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真正的立即道德内容后再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三)拓展实践途径,深刻体验教育内容
小学生由于对于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不高,出现了道德实践的困难,因此教育者的教育任务除了课堂教育外还需要对道德教育进行实践引导,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结合,教育者要依据课程的教育目标要求,加强道德的实践教育,通过丰富道德的实践途径来强化小学生自身的道德学习与实践能力。在《品德与社会》中学生往往对“孝顺”的理解往往比较单一,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孝顺的内涵,老师通过了多种实践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孝顺的内容,一方面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今天我为父母做了三件事,让学生从家庭的角度来体验到孝顺的内涵,从家庭中让学生感受到有关的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与参加扫墓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于孝顺的理解,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
(四)活跃课堂气氛,开展道德交流
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往往主动性太低,除了教育内容较为单一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直接缺乏相关的交流也是道德实践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注重于小学生开展道德交流,及时对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开展道德评价,通过这种交流来加强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教育者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开展道德情境教育外,另一方面要注重对于学生的道德行为给予相关的评价,通过教育者与小学生之间的道德交流,能够让小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教育内容,使学生在情感、态度、意识等方面全面感知道德的魅力。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的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提出了通过塑造道德情境、丰富教育内容、拓展实践途径、开展道德交流等四种方式来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增强小学生对于道德的实践。
参考文献:
[1]邓礼生.浅谈如何优化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J].科学咨询,2015,(40)
[2]焦晓琳.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J].俪人:教师,2015,(17).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北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