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地区学前融合教育综述与启示

2018-07-06何凯黎张慧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台湾地区身心障碍

何凯黎 张慧

2017年1月11日,国务院第161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在修订后的条例中,总则第七条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残疾人教育;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残疾人申请入学,不得拒绝招收。”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推进实施,也让学前融合教育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我国台湾地区自1997年起推动实施学前融合教育,迄今已有21年。他们的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现状和先进经验,值得大陆地区幼儿园学习与借鉴。

一、台湾地区学前融合教育综述

(一)学前融合教育的保障

台湾地区于1997年开始修订特殊教育法规,提出了融合教育的概念。至2013年经历了4次修订,并在2013年明确规定“各级学校及事务单位不得以身心障碍为由,拒绝学生入学或应试”。2012年台湾地区施行“幼儿教育及照顾法”,进一步落实推进学前融合教育,所有公立幼儿园做到“零拒绝”,强调身心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期望两者都能获得发展。经过21年的推进,在台湾学前融合教育已经被广泛接受,身心障碍儿童不会在公立幼儿园遭受排斥或质疑。

(二)公立幼儿园融合教育的实施概况

从对台北大学附设实验小学附设幼儿园、台北市南海实验幼儿园和新竹县竹东幼儿园三所园发展概况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台湾地区公立幼儿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落实身心障碍儿童入园接受教育。

1.入园优先

在公立幼儿园每年的招生中,优先保障身心障碍儿童的报名入学,从3月份起开始接收身心障碍儿童的资料及证明文件,经过系列的专业评估后确定安置的幼儿园和所在班级类型。接收身心障碍儿童的公立幼儿园,则还需要在暑假中对所接收来的儿童做新一轮专业评估,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配备的学具和辅具,提前为迎接他们入园接受教育做好各种准备。

2.师资保障

在公立幼儿园中,多数幼儿园会在普通班接纳身心障碍儿童,让他们与正常孩子一起生活学习。依据对身心障碍儿童的评估状况,有的幼儿园还会设有集中式特幼班,把身心发展障碍程度较重的儿童集中在独立的特幼班里,每班配备特教教师2名,师生比为1:4,此外另有特教助理员2名。除幼儿园正常的特教教师为这些身心障碍儿童实施教育教学外,还有社区专门的特教巡回指导教师定期加入对他们的指导。

在台湾地区学前融合教育中,普通幼儿教师、特殊幼儿教师和相关专业人员,如特教巡回指导教师、专业治疗师等,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为保障融合教育的实施,普通幼儿教师每年要完成一定学时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特殊幼儿教师则要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此外这两类教师可以协作进行身心发展障碍儿童教学,但不能岗位互换以保证和尊重其专业性。就台北市来说,一共设有东西南北四个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分别承担全市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融合教育指导工作,因此特殊幼儿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主要由承担学前融合教育的资源中心来负责,特殊幼儿教师还享有一定比例的岗位津贴。

3.课程安排

台湾地区公立幼儿园的幼儿年龄段基本为4~6岁,大多实行混龄编班教学以实现大带小。不论是特幼班还是普通班,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幼儿园会有意识地加强身心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互动交往,并在课程中加以实现。特幼班的课程区别于普通班,教学方式也是以教师主导式为主,课程实施强调“个别化教育计划”。而普通班课程既强调“个别化教育计划”,又强调“生活化的课程”和“儿童教儿童”,以期通过同伴作用,帮助身心障碍儿童获得多元体验,逐步适应生活,实现“共融游趣”,为将来工作和社区生活适应做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身心障碍儿童接受适宜教育获得发展的同时,也帮助普通儿童了解尊重并学会关爱身边或生活中有特殊需求的小伙伴,从而较好地实现融合教育的目的。

(三)台湾地区学前融合教育实施的观点与策略

1.实施的主要观点

台湾地区学前实施融合教育已有多年,台北教育大學卢明教授在其《台湾幼教机构融合教育理念与经验分享》中介绍了几种主要观点:

(1)学前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育应是“学前+特殊”,而不是“特殊+学前”。原因是特殊教育的学习背景强调行为学,内容相对结构化,而学前教育的学习背景则更强调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内容趋向于人的发展变化,更注重所有儿童的适性化发展。有了学前教育的理论支撑,再学习了解特殊教育及其方法,更便于教师理解身心障碍儿童,为他们提供差异化的教学。

(2)融合教育最易产生效果的是在学前教育阶段。这个观点的建立离不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支撑,这个阶段在儿童发展的多个关键期和敏感期内,对于身心障碍儿童来说显得更为关键,若能在此时期内有效实施个别化、差异化的教育,增进他们与同龄普通儿童交往的机会,将会对身心障碍儿童有诸多的改善。

(3)融合教育要实施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指调整一般(普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以引导、激发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供学生支持策略。台湾地区要求普通幼儿教师每年参加关于差异化教学的培训,不少于6小时的学习和研修,以保障在学前融合教育实施中采用差异化教学。

(4)减少标记的负面效应。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意义在于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人的接纳尊重和多元化,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身心障碍儿童在幼儿园里不会再被视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和普通儿童共同生活、学习和游戏,成为一所园,一个班里的共同成员,使所有孩子都有机会学习接纳、尊重、欣赏与他人之间在个体特质、文化背景、能力和兴趣的差异,懂得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5)并非所有身心障碍的儿童都适合融合教育。实践经验表明,要注意对身心障碍儿童的评估,强调多元安置,将不同特殊需要的儿童依据个体实际情况安置到不同的机构,如特殊教育学校、社区儿童发展中心(注:特指台湾当地的为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相关服务的机构)等,因此目前在台湾公立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的身心障碍儿童,主要是自闭症儿童和轻度智力发展迟缓儿童,其他类型的身心障碍儿童大多在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里接受相应的教育。此外要引起重视的是,融合教育情境中的关系并非完全正向,如教师、家长甚至于班级同伴的认知态度、情感态度等有可能会造成对这些儿童的心理伤害。

2.课程调整的八大策略

卢明教授提到,对于身心障碍、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来说,他们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将他们的需求纳入课程与教育调整的考量,以使课程活动、教材教法适用于所有参与课程的儿童。课程调整的策略主要有:

(1)环境支持。主要是改变物理的、社会的和当下的环境,以增进身心障碍儿童的参与和学习。

(2)素材调整。将素材或设备放在最佳位置(如高度)、改变素材尺寸、调整反应方式、将素材放大或使其更加鲜明,让儿童尽可能地独立参与。

(3)活动简化。将复杂的活动分为小部分,减少工作步骤,成功地结束活动。

(4)儿童喜好的运用。运用儿童喜爱的玩具、喜好的活动和喜欢的人,吸引他们的参与。

(5)成人支持。示范、加入儿童的游戏,运用赞美和鼓励支持儿童的参与和学习。

(6)同伴支持。充分利用同伴示范、协助、赞美和鼓励,帮助儿童学习重要目标。

(7)特殊器材。运用特殊器材以增加其使用的方便性和参与程度。

(8)隐性支持。在活动中刻意安排自然发生的事件,引导儿童依序轮流,在课程中依序安排活动。

二、台湾地区学前融合教育的启示

归纳台湾学前融合教育的经验,主要体现在“零拒绝”“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和“提供最少受限制環境”这三个方面。相较于台湾,大陆要推进落实学前融合教育任重而道远,保障身心障碍儿童享受公平公正的学前教育是每个教育者应尽的责任,结合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推进实施,推动新时期里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

1.本着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倡导有差别的教、无差别的爱。

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平等,人人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与同等的教育资源。要意识到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的多元性存在决定着学前教育的理念、课程、教学与评价,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宜的方法和手段促进每一个儿童个体的有效发展。

2.幼儿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应纳入相关制度规定。

据了解有的幼儿教师职前就有特殊教育理论基础,以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为例,师范生必修18课时的特殊儿童早期教育支持课程。因此大陆在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可将有关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方法纳入培训并规定学时数,做到在职教师人人普及,由此作为推进学前融合教育的重要举措。

3.充分发挥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作用,形成学前融合教育扎实推进的长效机制。

以南京市为例,各区都有特殊教育学校,不妨由区级层面建立双边合作机制,公立幼儿园可与特殊教育学校共同制订学前融合教育实施的计划,如有针对性地邀请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给园内教师做相关特殊教育的培训,帮助幼儿教师了解特殊教育、学习一些基本的个别化教育方法。同时也可结合园内的已有身心障碍儿童的需求,定期邀请特校教师进班指导。在此基础上,还可充分利用和发挥区域内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对身心障碍儿童实施适性化的指导和教育。

4.幼儿园可利用现有课程和资源尝试开展融合教育。

台湾地区学前融合教育倡导普通儿童和身心障碍儿童的共同学习与发展,八大策略中“儿童教儿童”这一策略,亦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活教育”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的第十六条。陈鹤琴先生早年对特殊教育就提出过建议和主张,如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适宜的环境,主张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倡导培养特教师资等等,这些都可作为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的理论依据。

因此幼儿园可充分结合陈鹤琴先生有关特殊教育的理论和“活教育”理论,灵活运用十七条教学原则,依托幼儿园现有的园本课程,鼓励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向班级中的身心障碍儿童,调整班级环境,设计制作一些教学具,在班级中实施差异化教学,尝试为这些儿童提供适性的发展指导和帮助。在实施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应建立案例资料库,同时做好这部分儿童的个案跟踪分析,以了解他们的发展状况。

总之,学前融合教育的推进实施,标志着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是每个教育者应审视的新视角。

猜你喜欢

台湾地区身心障碍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跟踪导练(四)2
心灵休憩
给身心降个温
两岸版权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选择障碍症
破碎的“豪门”梦让我身心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