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探究
2018-07-06邱久艳
邱久艳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全面实施,各学科都在积极响应新课程指导理念。在此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也需要尽快落实改革,扫除教学障碍,解决存在于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本文就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语文 教学改革
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下,教育教学为了不断达成更高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举措。从考试改革、教材内容改革到如今的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要求正在不断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也需要积极响应改革的号召,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对此,笔者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 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学内容都是以文字来呈现出的,如教师没有做出适时的创新,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那学生所掌握的内容也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无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意蕴,更无法传递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不再为了应试而教,将目标放在学生的情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上,将课本中的文字“激活”,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其中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才能让这段话“活”起来呢?我在思考后,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声音和气味只靠耳朵和鼻子就能感知到,作者为什么还要用脚踏上去呢?”我们正常的表达方法都是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但作者为什么在其中加了一个‘也字呢?添加了这一个‘也字仿佛是在和另外一种场景在比较,大家想一想,作者在和哪一情境在比较呢?”这时学生都开始相互讨论起来,积极性极高,十分钟后,我检验他们的讨论结果,学生们都说作者将文中描写的情境和下雪时的情境相比较。学生们很少有见到过槐树的,更没有见过槐树落蕊的情景,但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将作者描写的景象和自己所见过的景象联系在了一起,对文章有了自己的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脑海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郁达夫在秋日的清晨走出房门,发现槐树在一夜之间将落蕊铺了满地,仿佛我们平时没有察觉到夜晚的下雪一样。作者带着欣喜的心情轻轻地在落蕊上踏了几脚,发现不像我们踏在雪地中一样会发出声响,甚至连“声音也没有”,捡起地上的落蕊嗅一嗅,发现连“气味也没有”。将落蕊清扫后,除了“一条条扫帚的丝纹”什么都没有留下,伤感的气氛突然袭来。通过构建这一情境,学生对本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也和作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二、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过去,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强调“正确答案”,但对于语文这样一门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学科,到底什么才是所谓的“正确答案”呢?教师在否定了学生不同意见的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如今,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科素养,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石钟山记》一课时,就有一名学生对“而笑李渤之陋也”这一句提出了不同意见,通过课本上已有的注释,这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石钟山的形状好似一个“倒扣的钟”,其中有很大的空穴,因此敲击石钟山的崖壁,岩壁较厚的南面的山会发出所谓的“函胡”之声,岩壁较薄的北面的山则会发出“清越”之声,但敲打石钟山的其他部位,却并不是“所在皆是也”,这证明李渤没有说错,只是没有表达全面。
三、尊重需求,传递方法
如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新课标下各学科教学都应树立的目标,教师不能再手把手的教学生,将自己总结好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应给他们自主探索的空间,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中的主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
例如,笔者在讲《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通过对文章內容的把握,先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不同人物做出评判。随后,让学生之间相互结组,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交流。对于每个学生产生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在小组内通过团体的力量解决,如遇到了难度较大的问题则可以在班级中,师生共同探讨,最后最出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教师为了贪图轻松,而是为了充分突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对于通过自主讨论获得的结论一定会记忆的更加深刻,同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激发出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四、创新方法,多样化教学
新课标倡导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多样化,传统“填鸭式”的教学需要被摒弃,用一些现代化的、人性化的教学手段取而代之,提升教学效率。如,教师在讲解《纪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可能对刘和珍这一人物并不了解,在学习课文内容的时候就无法深入地理解鲁迅先生想要表达出的情感。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网络上提前搜集好有关鲁迅与刘和珍君的生平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图片、影音等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在对主要人物有了详尽的了解后,再次阅读文章时,就会带着对背景资料的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与情感。
五、结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不断做出创新,树立更高的教学目标,将眼光放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个性等多种渠道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温艳.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3,(10).
[2]厉双双.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措施[J].科学中国人,2015,(03).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