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引发的思考
2018-07-06官艳
官艳
作为班主任老师最头疼的事儿就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从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开始,学困生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班主任。残酷的竞争与现实的教师考核无不与班级的成绩联系在一起,而学困生的多少又直接影响着班级的成绩,自然也会影响到教师的荣誉。可以说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是殚精竭虑的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学困生如何转变?”。而学校每个学期初也都会让班主任列举出班级之中的学困生名单,并附上转差计划。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做法只是流于一种形式,所谓的名单与转差计划也仅仅是学校档案盒中的一份资料。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余年,经历过六个班级的学生,每一届学生中都有几个学困生,用老百姓的话讲,点子好的话,学困生少几个,班级的成绩就高一些;点子背的话,学困生多几个,再努力全班的成绩也很难上去。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好学生从95分提到100分很不容易,就算努力达到了,不过提高5分。而学困生从二三十分要是提到六十分,那么全班的平均成绩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大家都在抓两头促中间,让好的更好,差的多进步,中间的向前靠近。可是这种方法见效了吗?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毕业后教的第一个班级学生的婚礼,在席间遇到了几个当时班里的学生。其中有两个当时是典型的学困生,刚参加工作时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这两个学困生身上,可最后的结果依然还是不理想。如今这群孩子都长大成人,也开始成家立业了。没想到的是,这两个当时最让我头疼的孩子,现在生活的却远远好于当时班里学习最好的学生(衡量的标准不是因为有钱了)。这两个孩子不仅有了自己的车、房,还有了自己的事业。一个孩子开了家公司,用他的话说,虽然公司不大,但是一年的纯收入也能上百万;另一个孩子经了商,虽然自己当年学习不好,现在反倒娶了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女孩,生活更不用说了,参加完婚礼坐在送我回家的学生的宝马车里,我心中泛起了涟漪。不禁联想到现在班级中那几个调皮的孩子来……工作这么多年了,突然很想静下来沉淀一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生涯。
那一夜,我躺在床上失眠了,或许是那两个当年的学困生给了我一些启示。我们教育的宗旨是什么?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成绩真的是衡量一个孩子未来成材的一个标志吗?成绩也真的是衡量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吗?作为老师,我们都非常清楚,聪明的孩子不是我们教出来的,完全成绩高的学生很可能是校外补习班补出来的。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我们要做的其实不是给孩子一个高的分数,而是要给孩子一个未来。那么,对于班级中真实存在的学困生,该如何对待呢?
首先,教育的本身重在育而轻在教,而我们往往都是重在教而轻在育上。以至于素质教育搞了这么多年,完全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作为基层的班主任老师,我们要明确的是我们为了什么而教?我们要把我们的孩子最终教成什么样?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达到95分以上,就是我们为人师的成功呢?古代孟母三迁,就诠释了育重于教的道理。我们教给孩子的知识,孩子会遗忘,甚至很多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根本用不上。而给孩子创造的学习氛围,学习知识触类旁通的技艺,勤奋务实的学习态度,以及遇到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却是可以伴随孩子的一生。一个国家搞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何谓有用的人才呢?往往我们都片面的理解成了学习好,成绩高,都进北大清华或国外留学才算是人才。我的理解是不管做任何一种职业,只要在这个领域中是佼佼者都是人才。而这些在各个领域中的佼佼者们,当年可能也是班级中的学困生。最近网络疯传的北大副教授性侵女学生,作为知识与地位,他是人才;但作为人师与品行,他则是败类。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把育人放在首位,不管我们的孩子将来学习如何,但至少做人是成功的,不会成为社会的负面因子。
其次,真正了解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因材施教。我们老师就应该像根雕的師傅一样,是根据树根的形状来确定做什么,而不是想做什么,然后随便取个根材就去雕琢。对待学困生也一样,当所有同学都已经进行到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了,学困生还在为十以内的加减法而掰着手指。我想,对于这样的学困生,不如在成绩上就放手吧!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是在教学中,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提前为成绩之外的行业,而有针对性的对这样的学困生,去打好将来可能成为其它行业状元的基础呢?一个人,只要挖掘总有其闪光之处。与其累死累活的抓不可能提升成绩的学困生,不如深挖这些孩子在其它方面的潜能:唱歌好的,可以让他组织班级的小文艺团体;体育好的,可以让他带动其他的同学多运动;绘画好的,可以把班级板报的布置任务交于他……有些人可能会说,有的孩子真的是一无是处,一点点闪光的地方也没有。那我们可以让他当班级的礼仪示范生,培养他做个有礼貌的人,将来上了社会,不至于出现“出口成脏”被人厌恶的人。
再次,针对班级中的学困生还有一类学生,头脑聪明,就是不爱学习,总爱拖拉,不完成家庭作业。对于这样的学生,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我们老师可以通过家访及谈话了解这类学生的家庭与社会的背景。或是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或是孩子有学习之外的兴趣、或是孩子对老师有成见,潜意识中有一种逆反的心态。只要能找到正确的根源所在,总有其相应的补救措施。
最后,我们作为老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句名言叫“淡泊以清心”。我们只要做无愧于心的人就好,教学常反思,育人先正己,不要为了追求高分而累人累己。教学方法讲求多变,育人方式也应该转变。我们要把眼光放远一些,不是你的班级中有几个人上了重点中学或是重点高中,你就功成名就。而是要看你教过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中是不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一则笑话说:高中老师举行同学聚会,其中A老师很得意的说,我教的XX同学现在是厅局级干部,XX同学现在是商业大亨。这时,不善言辞的B老师问了一句:你们班的XX同学贪污三百万公款的案子判了吗?A老师的头低下了……所以,优点再多,有一个缺点足以致命;缺点再多,有一个优点,或许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我们不妨在大家都认为一无是处的学困生身上找到一个优点,也让他们的人生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教育真的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作为老师,我们只有点拨、扶持、言传、身教的义务,而没有像法官一样宣判一个孩子一生如何的权利。今天的学困生,或许将来会成为你的骄傲呢?
(作者单位:抚顺市望花区海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