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来务工子女共享公平教育
2018-07-06赵辛夷
赵辛夷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人员为了更好的生活和发展,选择了进城务工,并且就近几年外来人口涌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来看,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是教育真正实现平等性、全民性、普及性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保证民工子女能够得到均衡和全面的发展、“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的现实要求。为此,本文就外来务工子女的小学教育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然后依据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外来务工 小学教育 真情管理
外来务工子女的小学教育已经逐渐上升为国家问题,并且有相关部门就外来务工子女的小学教育情况做出了几点要求,即社会各界需要重点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相关部门坚持以当地政府的管理为主,采用多种手段保障外来务工子女接受小学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但是,仅仅依靠国家的政策想要解决好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的管理部门依据学校的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落实当地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工作。
一、外来务工子女的相关概述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大量的外来务工子女涌入到当地的教学机构,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对学校的管理、教学质量、教学手段等都有着极大的考验,但是这些孩子的求知欲并沒有因为自己生活的环境而有所改变,这些孩子拥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而学校和社会需要在这种情况极力维护这些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在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下,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外来务工子女随着父母的工作不断变迁,并且这些孩子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的经济水平和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甚至有的家长在一些小作坊、加工厂、废品收购站工作,对孩子的的关注力度还有待提高。同时,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通常有2-3个,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重视力度不够,将会导致这些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离开了小学课堂,较早的投入到社会,这对孩子的心理和成长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及时的发现这些问题,并且督促学校做好应对措施,促使外来务工子女尽快的融入到小学教学的课堂中,让这些孩子有质量、有尊严的学习和生活。
二、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学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尊重外来务工子女
外来务工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等的不同,导致这些学生的性格和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更加敏感,为此,学校的管理人员在给予学生关怀的时候,不要当做是一种情感的施舍,以免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学生脆弱的心灵,导致学生对学校产生嫉妒的厌烦心理。同时,校长应该及时地召开教学座谈大会,将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强调,并且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心理变化,并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地解决措施。同时,言语可能在人们不经意之间伤害学生的心灵,为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不要有意无意的谈论学生敏感的一面。比如:你的父母是做清洁工作的、小作坊工作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等,这些言语只会在无形中不断触痛学生身上的伤疤。学生长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将会导致学生逐渐厌烦这些关心,甚至对班级上的学生和老师表现得疏远。因此,学校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的时候,应该注重强调尊重外来务工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并且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给予适当的关心,逐渐打破外来务工子女强硬的外壳,促使他们尽早的融入到班级的学习和学校的生活中。
(二)选择正确的关怀途径
校长在对学校事务进行管理的时候还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选择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关怀。例如:外来务工子女有经济困难的,可以都对学生采取相应的扶助措施,鼓励学生通过优秀的成绩来获得学校对她们的帮助。同时,校长还可以组织学校的班级捐款活动,向经济困难的学生施以援手,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如果学生是因为初来此地,对当地的环境和学校感到陌生,从而出现了交往困难和性格孤僻等外来学生,小学校长可以充分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主动交流,并且在课外活动期间展示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拉近外来务工子女和当地学生的距离。同时,通过这种集体性的课外活动,还能够让学生了解班级中的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促使外来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与友爱。
(三)因材施教,辅助好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
无论是外来务工子女或者是本地的的子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促使学生以后能够谋得一个好的出路。但是外来务工子女不管是学习的方式还是接受教育的程度都与当地的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为此,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水平,并且在学生学习中,需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知识点和学习情况以及对老师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及时地给予学生关怀,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平等对待当地学生和外来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学生之间的矛盾,从而在互相帮助下共同学习和成长。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大多数的小学将“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学校校风建设的宗旨,而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辅导和疏导工作是校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有学者就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素质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发现,有85%以上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感受到一定的孤独,并且认为自己是学校、家庭、社会中的抛弃者,甚至对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提不起兴趣,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同时,大部分的外来务工子女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长沟通,及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对学习和生活中的看法,学生长时间将这种情绪压抑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将会导致学生对社会和学校的认识出现偏差,从而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为此,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就学校的教学环境,设置相应的心理咨询室,学生可以将自己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不满与心理咨询室的老师进行诉说,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如果学生不愿意主动地与心理咨询室的老师进行交谈,还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进行表达,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学校还需要及时对这些书信进行整理,针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应该及时地与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老师教学素质的重视力度,因为无论是外来务工子女心理还是当地的子女的心理都是从懵懂无知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为此,老师应该用不断发展和變化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学习和变化。同时,学生心理的成熟和性格的变化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交流、一次问候等就可以见到成效。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职能和权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辅导计划,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实行阳光分班制度
因“与生俱来”的弱势地位和城乡观念差异等原因,部分民工子女入学后出现了不能融入学校等问题。学校的分班工作是校长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应该根据上级关于阳光分班的指示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不断完善学校的分班制度,这种分班制度简单的来说就是将外来务工子女和本地的子女随机安排在一个班级中进行学习,通过这种同一分班的制度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和谐共进。首先,学生在同一个班级中学习,能够在彼此地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照应,从而促使外来务工子女尽早的融入到本地,减少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落差。其次,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学籍管理,如果学生因父母的原因需要休学、转学等,应该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对待对待这些工作内容。最后,鼓励学校的老师将外来务工子女作为班级优秀干部和优等学生评选的首要对象,提高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学习中收获自豪感和满足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外来人员进城务工,由于生活所迫这些外来务工人员通常会携带自己的孩子。而这种现象导致的主要问题就是孩子的教育。为此,学校校长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参与人员,应该及时的关注学校中外来务工子女的接受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且在社会的推动下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对学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和完善,并且督促学校的教师用真情去关心和爱护身边的外来务工子女,促使这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小娟.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例[J].课外语文:下,2017,(08).
[2]马丽华.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现状及管理策略[J].文理导航,2017,(12).
[3]刘长贵.浅谈归因理论对小学校长管理工作的启示[J].新课程·小学,2017,(06).
[4]李利林,王江波.小学校长有效进行学校管理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上旬,2016,(05).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东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