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一口号”给新中国前途带来无限的喜慰

2018-07-06马今

祖国 2018年9期
关键词:祖父

70年前,在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五一口号》,提出: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神圣任务;建议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人民民主联合政府。

当祖父马叙伦从广播中听到《五一口号》时,非常兴奋,认为除反动派以外,都希望即刻看到全文,因为这些口号“给新中国前途带来无限的喜慰”。当读了《五一口号》后,他立即撰文《读了中共“五一口号”以后》,深有体会地说:这次的口号,是历史上重要的文献,转捩时局的曙钟……五月五日,祖父和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通电表示:《五一口号》是“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决心“共同策进,完成大业”。同时还通电国内外各报馆,各团体并转全国同胞,指出“五一”號召,“事关国家民族前途,至为重要”,呼吁全国人民积极响应,“迅速集中意志,研讨办法,以期根绝反动派,实现民主。”

祖父作为那个时代民主人士的代表性人物,对《五一口号》能有如此积极而热烈的响应,是因其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已经对时局有了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正如他在后来的遗嘱中所说:“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

1885年4月27日,祖父马叙伦出生在素有“人才渊薮”之称的杭州。一生经历了清王朝、北洋军阀、蒋家王朝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他出生时,家道已中落,懂事后所见,是曾祖父马书琛日以继夜地为人书写条幅、扇面,每日需写五、六十幅之多,方能维持一家三代十口人的生活。在祖父四岁时,曾祖父便为他请了破蒙老师。“发蒙”后,开始学习《小学韵语》等,其聪明好学,善思强记,赢得了曾祖父和老师们的赞扬。不幸的是幸福童年短暂逝去,曾祖父因公务繁忙,日夜持筹握笔,劳累咯血而死。从此全家经济来源断绝,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曾祖母的身上。于是十一岁时,祖父就被托付给曾祖父远在苏州的生前好友。开始接触《孟子》、《论语》等书,并懂得了其中的微言大义,对历史和文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十三岁时,由叔父接回杭州,因请不起老师,不得不到义塾学习,后又回到巷里,跟邻居家请的老师学习。在多年的私塾学习中,祖父是在矛盾中度过的。他铭记母亲的嘱咐,并为文化知识所吸引,不断地进取。但对死记硬背,教学上“老方子的一贴膏”逐渐感到乏味,十分渴望能有另一种学习内容和方法。“戊戌变法”后,光绪采纳了康、梁建议,宣布准备废除八股考试制度,奖励科学发明、民办工业,实行言论自由,召开国会以行宪政。此时,在杭州出现的“养正书塾”受古今中外文化、思想的各种影响,成了一所不今不古、不中不西的学校。祖父征得曾祖母同意进入这所学堂。在这所学堂里祖父不仅连续升班,很快成了班中“翘楚”,而且有幸做了著名历史学者陈介石的学生,且深得陈老师喜爱和器重,还把祖父介绍给蔡元培,蔡先生也对祖父这样的“杰出之才”珍爱有加。从陈老师那祖父接受了反对异族侵略、反对君主专制和热爱中华民族的启蒙教育,产生了“民族民权两种观念的轮廓”,不仅对他的学业,而且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祖父和汤尔和、杜士珍被同学们称为“三杰”,他们志同道合,都准备毕业后去日本学陆军,以展革命之志。但在毕业前,因为代表学生阻止校方开除反对骄横跋扈的学正的三个学友以及陈老师为此事辞职,而被校方开除。也因为家贫,再也得不到在校读书的机会了,从此走上社会。也从此,祖父自觉地投入到推翻清王朝、讨袁、抗日、反蒋和建立新中国的斗争之中。

那是1902年夏天,刚满17岁的祖父到了上海,这是他进入社会后的第一站。在当时的维新派,曾与蔡元培倡办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女校的蒋观云任主编的《选报》供职,并得到该报资方赵祖德的赞赏,不久应其邀请筹办《新世界学报》。祖父把陈老师请来主持办报,并和汤尔和、杜士珍编辑写文,《学报》带上了革命色彩,居然风行一时。办报使祖父比较广泛地接触了社会,当时的上海,是维新派云集,革命党活跃的场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活动,经常通过革命党在日本出版的刊物介绍进来。祖父读了很多进步书刊,深受日本人著《孙逸仙》一书的影响,决心追随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祖父积极参加这些爱国活动,他倾心蔡元培、章太炎等革命党人的主张,并时常与他们讨论国事,受到许多教益。

1909年9月,陈介石老师当选为浙江咨议局议长。祖父应陈老师和杭州两级师范学堂之邀,回杭任两级师范学堂教员,并兼职《浙江日报》社论主笔和咨议局职员。祖父除忙于教学还积极参加杭州的秘密革命组织在西湖白云庵、三潭印月等地的集会,讨论革命的理论和实际斗争问题,他还参加了柳亚子等发起组织的南社,结识军界人员,努力积蓄革命力量。之后,他曾为商讨革命,赴日拜访章太炎。从日本归国后,又积极投身护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后,又暗地商得咨议局长陈介石同意,计划以维护治安为名,成立民团,以便武装起义。

清政府面临末日,为垂死挣扎,起用了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指挥军队向革命军反扑,占领汉口和汉阳。在此情况下,革命党中部分人主张北伐。祖父开始从舆论上为革命军北伐创造条件。但是后来不少革命党人却沉醉在已得“胜利”之中,企图借袁推翻“满清”。

祖父原本认为清廷统治已被推翻,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共和已经建立,革命已经成功,应该让学有专长的人去担任建设中华民国的重任。所以,他辞去杭州印铸局局长的官职,想超然物外,不事王侯,并应汤尔和校长之邀赴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任教,又兼任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从此想致力于书法和文字学研究,培养人才,办好教育。

就在祖父埋头致学时,国家形势暗暗逆转,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职位时,表面曾承认“临时约法”,实质却在准备复辟帝制,辛亥革命果实逐渐逝去。祖父见帝制即将复辟,烈士的鲜血和人民付出的代价就要付之东流,极为愤慨和痛惜,每日关心着形势发展,暗自进行反袁的准备工作。他代廖容拟讨袁“檄文”,支援了云南蔡锷“护国军”的讨袁义举;他还设法营救过反袁的猛将章太炎,力劝其结束绝食,挽救了章太炎的生命。他决心不仕袁世凯,在袁准备“登极大典”前,辞去北大和医专的教职,以示抗议,当时,北京、上海报纸都做了特别报道,影响很大,被时人称为“挂冠教授”。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祖父又应蔡元培之邀,第二次回北京大学任文科教授,继续讲授和研究老庄哲学,著有《老子校诂》、《庄子义证》等在国内外学术界很有影响的专著,被誉为“中文系台柱之一”。然而,“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的爆发,毅然让祖父放下兴趣正浓的学术研究和著述工作,全力投入斗争之中。北京中学以上的学校成立了教职员会联合会,推选康宝忠为主席,祖父任书记。后康宝忠病逝,祖父兼任北京大学教职员会和北京教职员会联合会主席,与马寅初、李大钊等代表全心倾注在挽蔡斗争(1917年7月,张勋复辟,蔡元培离校)和支持学生运动上。为营救被捕学生和请回蔡元培校长,祖父率20名代表,多次去教育部交涉,争取社会舆论广泛声援。军阀政府迫于社会压力,释放了被捕学生,并表示催促蔡元培返京复职。“五四”运动的实践,使祖父认识到,推翻清王朝,打倒袁世凯,救国大业仍未完成,必须继续刻苦奋斗。

1922年9月,北京政府改组,汤尔和任教育总长,任命祖父为教育次长。但任职不足四月,因内阁总辞职,他回北大任教。此时,中国共产党已诞生一年多。有了共产党的领导,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孙中山先生接受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将组织涣散的国民党改组为革命的联盟。祖父向往革命,拥护孙中山的主张。1923年被任命为国民党北京特别党部的宣传部长。国民党一大后,在北京成立了国民党执行部,李大钊任组织部长,蔡和森任秘书长,祖父任宣传部长。

冯玉祥北京政变后,祖父第二次任教育次长。不久,段作了临时执政,祖父征得了李大钊等人的意见,认为:“教育部关系很大,我们不应放弃,何况孙、段是有合作密切的。”而作了代理部务。但是,他革新教育的理想,在段祺瑞政权下,只能是泡影。在这一期间,北京医专、美专等都发生了几次学潮。祖父爱护进步青年,注意掩护共产党人,不给军阀政府以制造事端的借口。教育部曾得到一份密件,其中,引内务部的情报,说:“共产党首领李寿常在各校活动”,咨请教育部马上查办。祖父意识到,“李寿常”即是“李守常”的讹音,决心甘冒风险,拖延不办,并立即通知李大钊迅速转移,使之脱险。1924年底,孙中山为了与段祺瑞商谈召开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与建设”,扶病至京。祖父对孙中山非常敬仰,寄予深切希望,前往车站迎接。路上,见青年学生络绎不绝涌向车站,市民也挤向正阳门前迎候。民心所向,使祖父更增加了革命的信心。然而,孙先生次年三月即逝世。祖父悲痛万分,亲书搀联以寄哀思。葬礼时,段害怕革命群众借口脚痛不去参加,激起民愤。不久,祖父愤然辞去教育部职务,再次回北大任教授。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英、日帝国主义枪杀中国工人的惨案,消息传到北京,祖父当即联合各界人士组成“五卅惨案”后天援会,他担任主任,并亲自发动了北京英国公使馆的中国工人和职员罢工,给英帝国主义分子以重大打击,并直接威胁到日本公使馆。

1931年1月,祖父应邀第四次到北京大学任教。教学之余,继续从事中断了几次的《说文解字六书疏证》撰著工作。然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让祖父再一次痛感河山破碎,国事当头,不能再以全部精力投入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了。秘密传来的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消息,让祖父感到抗日有望。不久,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宣言迅速传遍全国,在人民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祖父读到秘密传来的《宣言》后,犹如在难明的长夜里看到了曙光,非常兴奋,热烈拥护,同时,更加紧了抗日救国的宣传和在师生中的活动。后来,他当选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国会主席,积极发表抗日宣言,号召“华北的民众,全国的民众,起来,赶快起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挽救我们的国家,收复我们的失地,争取我们的自由!”

1936年秋,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全国各阶层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蒋介石仍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为扩大反蒋抗日力量,中共党员和爱国人士王昆仑等在南京积极活动,他们邀请祖父也参与此事。“西安事变”前后,祖父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托两次入川,劝说四川军阀刘湘采取反对内战、团结抗日的立场,减少了川军对红军和张学良部队的威胁。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决战。祖父和共产党人王绍鏊及其他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团结上海文化教育界和新闻出版界爱国民主力量,于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1946年6月23日,以祖父和阎宝航为代表的上海人民请愿团,赴南京请愿呼吁和平,车抵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殴打,祖父和多名代表身受重伤。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郭沫若等深夜赶到医院慰问,表示“你们的血是不会白流的”。“下关惨案”激起民愤,全国各地人民都起来声援代表,谴责当局暴行。中国共产党的热情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巨大声援,极大地鼓舞了全体代表,也使祖父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人民是推进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真正的希望所在。他曾对周恩来说:“中国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你们身上!”。此后,祖父胸怀必胜信念,公开参加反美蒋的群众斗争。

烈火炼真金,在激烈的斗争中,民主和反民主的阵线也越来越分明。张东荪等人公开主张有一个“第三方面力量”,而祖父早在两个月之前,即曾与一批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磋商,并提出不应该再出现“第三方面”。他宣布,民主促进会是不会参加“第三方面”的,中国共产党是“民主阵线有力的前锋部队”。他坚信,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业只有依靠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来完成。他写诗赠给在交大读书的父亲,示意其要到工农中,到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去。诗云:爝火偏争赤日明,鸺鶹当昼似妖声。每闻盗跖谈仁义,为学夷吾止甲兵。万里磷燃疑纵火,千家巷哭欲崩城。逃秦只是书生事,大业终期在耦耕。

1947年底,在周恩来亲自批示下,中共地下党组织及时安排祖父等爱国民主人士转移至香港,受到在港民主党派及文化界人士柳亚子、沈钧儒等的热烈欢迎。到港后,祖父积极投入战斗,并连续发表了《从“正名”说到民主国家的叛逆》、《为台湾二月革命周年》等文章,严厉谴责蒋介石集团祸国殃民的罪行,赞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主义的,为解放绝大多数的工农民众而有武力的集团,是工农民众的救星,是为国家人民而斗争的先锋集团。他还积极与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人士联系,座谈国内形势,商讨斗争策略,出席中共香港分局召开的双周座谈会。

1948年,在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五一”宣言,建议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祖父立即撰文,欢呼“太阳就要出来了”,并和在港的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通电响应,完全接受中共的主张,投入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洪流中去。1949年7月,祖父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教育部部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只有纵观祖父清贫、动荡,波澜壮阔、奋斗不息的一生,我才真正了解并理解了祖父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他的一生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其中最宝贵的是他的遗训:“跟着共产党走!”他生前始终认为,中国民主党派的存在和发展,是和共产党的领导分不开的。各民主党派都是共产党领导和帮助下的爱国统一战线的一部分,和共产党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正是带着这种信念,1958年6月5日,祖父在还能写字的时候,在病床上坚持写下了“跟着共产党走,才是正道”的最后遗训。

响应“五一口号”,“跟着共产党走” 是祖父奋斗一生得出的結论,是发自心灵的声音。

作者简介:马今(1967.11-),女,硕士研究生,系马叙伦先生的幼子马龙章的女儿,也是马叙伦先生最小的孙女。中国致公党党员,沈阳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现任沈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中国致公党沈阳市第七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市侨联第八届委员会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祖父
追忆祖父
祖父瓷
做自己害怕的事
我愿做一只小白狗
祖父的一封信
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