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一样的隔代教育:花甲“少女心”和宝宝一起成长

2018-07-06黄慧青

家庭百事通 2018年6期
关键词:弟子规孙女钢琴

黄慧青

社会对于老年人照顾第三代的利弊颇有争议。我退休后,和老伴被在上海工作的一双儿女“劫持”到他们身边,承担起了帮助照顾外孙和孙女的重任,一不小心就成了“争议人物”。

在繁华大都市照顾第三代,与我们自己当年做父母带儿女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加之孩子成长阶段的变化,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隔代教育注定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如果老人在观念上不与时俱进,在行动上不回归“童心”,势必会遭儿孙“嫌弃”,甚至给自己和儿女带来无尽的烦恼。

幸運的是,我们老两口和一双儿女都没有这样的烦恼。自古以来都有将老人唤做“老小”的说法,我们何不给自己的老年生活增添点童趣,“老小”相互学习、共同游戏、一起成长?

“有氧”亲子互动:你的快乐我的幸福

早些年,看着邻居小孩在幼儿园城堡里的塑料滑梯上单调地滑下来又爬上去的时候,我就觉得孩子的乐趣仅仅停留在固定模式的玩具上会限制孩子们的想象思维,他们的童年不应该只有积木、游乐园和动画片。

来到两个小家伙身边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童年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这很自然地让我想起了儿时的手翻绳、脚踢毽、丢沙包、脚跳格等游戏,这样的“小时候”是多么野性,又是多么有趣!

好吧,我就从展示“绝活”开始吧!六旬有余的我轻车熟路地捡起了幼时的折纸手艺:会扇动翅膀下蛋的天鹅、在水里漂浮的小船、形象憨厚的小兔、用手指按压可弹跳的青蛙……各式各样的彩色折纸“艺术品”呈现在孩子面前。两个小家伙开心地露出洁白的小牙奉承我说:“奶奶真棒,你比我们幼儿园老师还厉害。”

孩子们的夸奖让我的“虚荣心”得到了大大的满足!你瞧,通过“以己之长”和孩子们在游戏中互动,我轻而易举就让孩子们“刮目相看”了。

孩子天生喜欢蓝天、阳光和大海,这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有氧教室”。我不会游泳,但我们老两口经常可以和孩子们在1米深的泳池里泼水打闹,浸泡在热雾腾腾的温泉池里讲笑话,追逐着用雪团相互投掷、在海边沙滩上的小洞洞里抓螃蟹,坐着橡皮筏在人造大浪里忽上忽下……白云绿波下的叟童戏水影像,成了我们记忆中最难忘的画面。

今年三月,我和孩子们一起在郊野游玩,写下“踏春问春花絮飞,沐阳戏水笑声欢”;在大学校园的樱花树下写下“景含情、情中景,樱花雨下老少欢,粉嫩天下读书人”;看见栩栩如生的根雕艺术品,想起人们献给竹子的赞美那么多,我竟忍不住为树根打抱不平,可笑地写下“竹节松心故凛然,万杆连片重云天。木结纹理深莫测,秃枝可雕展翅鹰”。“大作”告成之后,我会在家庭微信群展示,偶尔还会发在“朋友圈”,有时也读给孩子们听。因为写的是和他们在一起发生的故事,孩子们一高兴就会以吻奖赏。我随想随写,日积月累。看见自己的作品多了起来,我又学着用简书APP建立了自己的文集,自得其乐。

晚年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在血脉相连的陪伴中成长的,除了孩子,还有自己。

“国学”祖孙共读:熏陶着你滋润着我

孩子们在幼儿园上小班时,老师教他们背《弟子规》。回到家,小家伙像模像样地晃动小脑袋:“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 ……”童稚的声音像天籁一样好听。

两个晃得欢的小脑袋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利用自己学过的古文基础逐句去理解,《弟子规》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对自己谨慎约束,对人诚实可信。我查找和翻阅资料,尝试着用简单的白话文给孩子们讲一个一个类似于“冬则温,夏则凊”“德有伤,贻亲羞”的典故,希望孩子在唱的过程中能够理解长幼关系,知道端正品行、尊重长者。

现在有的年轻爸妈学西方教育理念,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忽略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规矩,模糊了规矩和方圆的辩证关系。爷爷奶奶们一味地溺爱迁就孙辈,是隔代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老人对第三代的爱,往往超过当初对自己孩子的爱,助长孙辈养成任性、自私、暴躁等劣习。比如,孩子为玩具争吵是再正常不过的小事情。我外孙和孙女之间(相差一岁)也经常发生争执。因为孙女小,只要有争执,大人们的调解都是一边倒:“妹妹小,你是哥哥应该让着妹妹。”久而久之,只要发生争执,妹妹就哭闹,哥哥则嘟着嘴生气,并对着我们大声喊叫。我趁机给他们讲解《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以此教导他们:作为兄长要善待妹妹,作为妹妹要尊敬兄长,兄妹之间要和睦相处。我还给他俩定下规矩:一、妹妹只要哭就不调解;二、兄妹只要发生争吵,两人就都有错。这一招还挺灵,妹妹后来基本不哭了,两人争吵也少了。两个孩子相互之间逐步学会了让步。为了给孩子做榜样,我们老两口之间的沟通也温和了许多,孩子们听见我们争论就会提醒说:“爷爷、奶奶,你们又大声说话啦!”哈哈哈!

孙女长得秀气,眼睛又大,也许是听的赞美声多了一些,她特别爱照镜子,穿衣服也很挑剔。我们偶尔会拿外孙穿小了的衣服、鞋子给她穿,可她就是不肯穿。我知道爱美之心是女孩子的专利,但不能助长这种习惯。为了让她不在外表优越感下变得孤傲,我给她讲《弟子规》中的“衣贵洁,不贵华”,穿衣服贵在整洁干净,而不在于华贵漂亮;我还把原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卿幼小时父亲为培养她的学习专注力,对她的衣装偏重于男孩子打扮的故事读给她听;一有机会,我就告诉孙女她爸爸挣钱的辛苦,讲节省和浪费的关系……慢慢地,小孙女接受了我的意见,后来逛商店时,我们说要给她买鞋。她牵着我的手往外走,说:“不用买,家里有哥哥的鞋,我能穿。”

孩子的成长变化也在考验爷爷奶奶,我们的学习、思考、表达都需要像电脑系统一样经常更新。《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对培养孩子和自身的文化修养大有帮助。于是,我把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中,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凯念《声律启蒙》作为早上的起床号,每天早上连播三遍。孩子的记忆力真的很奇妙,她很快就能把《声律启蒙》流利地背诵来下。孩子为了得到我的赞扬,还会时常在我面前展示:“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孙女韵味十足的童音和意境幽远的诗词,再次把我带回年少时代。我给他们讲述自己小时候在诗歌朗诵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朗读的《东郭先生和狼》获得比赛二等奖,毫不掩饰地“得瑟”了起来。只要有空,我就去翻阅和重温一些古诗词,然后跟她解释诗词中叟和童、贫和富、暮鼓和晨钟的意思。

因为沉浸于声律的学习和詩词的阅读,我想提笔写字的欲望蠢蠢欲动,萌发了“勤笔写晚晴”的念头。我在花甲生日那天,以一首《生日杂想》作为开篇,连不轻易夸人的老头子也为我点赞称好。

“艺术”老少同行:你的钢琴我的简谱

孩子开始学钢琴了!陪伴孩子练琴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是五音不全、“豆芽符号”一个都不认识的人,如何判断孩子的弹奏是否正确?

孩子的需要如“军令”,我从网上购买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五线谱基础》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钢琴基础教程》,从音乐入门开始,和孩子同步学习五线谱,学着了解钢琴的基本指法,并坚持每星期去听一次钢琴课。这样,孩子每天的弹奏练习就成了祖孙两代人共同的作业。我是奔古稀的人了,指头僵,琴弹不好,但对学习识谱的能力还是蛮自信的。孩子年龄小,看五线谱的时间不宜太长,我便把他们弹奏钢琴的时间严格限制在半小时之内。规定时间一到,孩子们叫一句:“奶奶,检查作业啦!”我这“半个教授”(我老伴封的雅号)就用临时抱佛脚学到的基本知识正经八百地当起了孩子的“艺术指导”。

只要我头一天认真地检查和纠正了孩子弹琴的错误,孩子第二天下课一进门肯定会大声嚷嚷:“老师今天表扬我了,奖了一张大大的卡通贴纸给我。”说完,他们还会连蹦带跳地把贴纸送到我眼前。尔后,他们会小心翼翼地把卡通贴纸贴在自己的练习手册上。前不久,孙女还趴在我枕边得意地告诉我说:“奶奶,我有50多张奖励的卡通贴纸啦!”可不要小看这些漂亮的贴纸哦,这可是孩子的宝贝,是他们的精神财富。

在家长会上,我这个当奶奶的竟然受到了钢琴老师的表扬,她还要我向年轻的妈妈们介绍“不会弹琴,如何指导孩子”的经验。有一次,孩子带着满脸的疑惑问我:“奶奶,你没学过弹钢琴,怎么知道我弹的是对还是错呢?”我很神秘地告诉他:“我有两个老师:一个老师是书本,一个老师就是你们。”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学习,两个孩子尝试参加了2017年上海“未来之星”少儿钢琴音乐大赛。而我自己,随着对五线谱的识读能力日渐长进,慢慢地就有了“我想唱歌我就唱”的冲动。眼前,一本献给老年朋友的《钢琴曲选》又摆在我的桌子上,期待我的坚持和努力。在老伴的“唆使”下,我又报名参加了社区合唱队,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去了解和懂得孩子的艺术世界,寻找和孩子的共同语言,用一颗“少女心”去和他们交流,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崇拜”。这当然有难度。可是,当你把这种努力作为生活情趣,就变成了自觉自愿的追求,希望也就在其中!

孩子们曾经唱过一首《颠倒歌》:“小小老鼠树林里面称大王,大狮子害怕那只小老鼠……”我现在好像也有这只小老鼠的感觉,哈哈!原本以为照顾第三代是自己继续在为儿女们付出一切,而实际上,这种付出换来的回报价值是无可替代的,我切身体会到:正确的隔代教育对晚年幸福作用巨大,和孙辈相互滋养、相互欣赏、相互逗乐,我们可以将童年生活重演一遍,拾起被遗忘的幸福,补全日渐残缺的灵魂……

猜你喜欢

弟子规孙女钢琴
吴健雄孙女眼中的“东方居里夫人”
弟子规
弟子规
孙女送我生日礼物
纸钢琴
为谁吃饭
孙女带我看车展
钢琴
弟子规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