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古城:聆听南诏的余音

2018-07-06李祝姮

看历史 2018年4期
关键词:南诏洱海大理

李祝姮

1982年4月,云南大理,初学自行车的白族姑娘。

苍山如翠屏装点于西侧,洱海如明镜衬 托于东侧一一建立在这一片绝无仅有 自然风光中的大理古城,已经走过 一千余年的历史,在唐、宋500多年里一直是 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内遍布历史 古迹和人文景观,凝结着白族先民的智慧。而 古城久经战火硝烟洗礼,多次在战乱中进行着 损毁与重建的循环。

古城的起源

从昆明到大理,坐的是卧铺车临时改造的 硬座车,一个下铺被分成了5个座位。而从大 理火车站到大理古城,还得走过一条不宽的路, 两边都是农田。

走进了古城,漫步在被千百年旅人脚步磨 得光滑铮亮的青石板路上,看着两旁古色古香 的建筑物,旅途的劳累一扫而空。古城基本呈 长方形,方圆12里,其中南北有3条大街,东 西有6条街,街边流淌的水流是引自苍山的清 澈泉水。

从大理古城向南出发,走了约7公里,我 们来到了太和城遗址,这是一座建筑于山坡的 城池,现存金刚城及南、北两道城墙。城墙借 着山势用土夯筑而成,易守难攻,颇有一夫当 关、万夫莫开的气势。遗址内还立有一块德化 碑,原本两面刻有4500多字,歌颂了南诏国 王的文治武功,叙述了南诏的政治制度、经济 状况等。经历一千多年风雨洗刷,碑文目前仅 存数百字。这块德化碑,揭开了南诏定都大理 的前因后果。

唐朝初年,分布在洱海地区的少数民族部 落经过相互兼并,逐步形成了6个大的部落并 存的局面,史称“六诏”。其中,蒙舍诏(又 称南诏)第四代王皮罗阁是个既有能力又有野 心的君王。732年,他贿赂剑南节度使王昱, 请求统一六诏,得到了唐朝的同意。在唐朝兵 力的协助下,皮罗阁接连取得石和城、石桥城、 太和城等地作战的胜利,于738年兼并五诏, 建立了南诏国,实现了洱海地区的统一。皮罗 阁被唐朝册封为云南王,赐名蒙归义。第二年, 他把王都从巍山迁移至苍山洱海核心区域的大 理,建太和城作为王都。

德化碑还原了唐王朝与南诏作战的过程。 当时,在皮罗阁及其子阁罗凤的苦心经营下, 南诏实力不断扩张,不但统治了云南,还把势 力范围扩张向整个西南地区。唐朝忌惮一个逐 步强大的南诏威胁其统治,双方冲突加剧。 750年,阁罗凤拜见云南太守张虔陀,不曾想 其妻竟被太守侮辱,阁罗凤怒而发兵,杀死太 守,夺城十余处。751年,南诏联合吐蕃,在 洱海边大败唐朝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唐军战 死6万人。南诏方面也损失惨重,数个城市被毁。 为求自保,南诏归顺吐蕃,受到吐蕃册封。

754年,唐朝又派出剑南留后李宓率兵10 万进击南诏,阁罗凤诱敌深入、避而不战。唐军 不适应南方的氣候,军中瘟疫蔓延,还未作战即 折损大批人马,加之粮食已尽,李宓无奈撤军。 南诏军乘机追击,全歼唐军10万兵马,李宓投 江自尽,儿子死于乱军之中。因南诏两次与唐军 作战,都是在天宝年间,因此史称“天宝战争”。

虽然阁罗凤屡屡获胜,他却不愿意彻底与 唐朝撕破脸皮。为此,他不但厚葬了10万唐军, 建成“大唐天宝战士冢”,还为李宓建立将军庙。 以胜利之师身份却能作出如此拉拢人心的举动, 这为南诏与唐朝重新构建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

779年,阁罗凤去世,其孙异牟寻即位。 野心勃勃的异牟寻率领20万大军,与吐蕃组 成联军,两次打败唐军,夺取了众多州县。但 唐德宗很快派出大军镇压,打败了南诏军。陷 入恐惧之中的异牟寻,先是将都城迁于喜郡史 城(今大理喜洲镇),后又搬迁至苍山中和峰 下的羊苴咩城,增兵固守,其位置大部分与今 日的大理古城相重合。战后,南诏与吐蕃的关 系陷入僵局。794年,异牟寻重新归顺唐朝, 被册封为“南诏王”。

段氏的辉煌

从大理古城向北看去,很容易就看到3座 呈品字形的白色佛塔,在碧蓝又高远、仿佛透 明的天空下格外显眼。步行约10分钟,就到 了白塔所在的崇圣寺。立在前方的是千寻塔, 高69.13米,是典型的唐代佛塔,也是现存最 高的古代佛塔之一;南北对称耸立的两个小塔 高42.17米,如同卫兵一般守护在主塔周围, 距主塔均为70米,为宋代所增建。

崇圣寺兴建于南诏,在那个科学技术不甚 发达的时代,修建这样的佛塔是一个浩大的工 程。相传白塔是采取修一层塔垒一层土的方式 修建的,等到千寻塔快修到塔顶时,堆起来的 土坡绵延十余里,从坡底走到坡顶要好长时间。 因人手紧张,还用山羊来运送物料。白塔修建 完毕后,再逐层把土挖去,让佛塔一点点地显 露出来,这就是“堆土建塔”及“挖土现塔”。 据记载,修建千寻塔“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 四万余金,历时八年建成”。这座寺庙与无为寺、 感通寺、宏圣寺等寺庙一道,在南诏、大理国 的历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902年开始,南诏的政权就陷入了持续动 荡和快速更迭之中。先是权臣郑买嗣夺权,建 立“大长和国”;后有杨干贞扶持赵善政,建 立“大天兴国”;再后来,杨干贞自立为王, 建立“大义宁国”。短短30多年间,就换了3 个国号。政权更迭带来了混战,政权也强力向 老百姓征收苛捐杂税,引起了百姓的纷纷抵抗。

937年,曾任南诏通海节度使的段思平, 向滇东37个部落借兵,在石城进行了声势浩大 的会师。他们组成了10万大军,以董伽罗为军 师,打败了杨干贞,建立了大理国,定都羊苴 咩城,统治区域包括今日的云南、贵州,以及 缅甸、泰国、老挝的部分地区,其面积大约是 现今云南省的3倍。有史学家认为,大理国的 国号,来源于南诏第八代国王蒙世隆的国号“大 礼国”。由“礼”改为“理”,表明了段思平 治理天下的雄心抱负。也有观点认为,大理有 着“大治大理,富国兴邦”的寓意。

从937年至1253年,大理国持续了316年, 以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 为界,分为“前理”和“后理”两个阶段。与 南诏一样,大理国把佛教立為国教,尊崇到无 以复加的地步。一时间,大理国内广建佛寺, 诵经声不绝于耳,有“佛国”“妙香国”之称。 崇圣寺作为大理国的佛教活动中心,一时间地 位更加显赫,香火也更为旺盛。公元1056年, 缅甸国王率领使团到崇圣寺朝拜佛牙,大理国 王段思廉在寺中以玉佛相赠。

佛教在大理国治理中发挥了稳定人心、定 纷止争的作用,除数次发生皇亲国戚争夺政权 和重臣谋反之外,大理国在316年间大致保持 了政权稳固,没有发生重大的战争和动乱,老 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理段 氏22位国王中,先后有段素隆、段素真(亦有 写为段素贞)、段思廉、段寿辉、段正明、段 正淳、段和誉、段正兴、段智祥等9位选择禅 让王位、出家为僧,加上只当了1年国王就被 逼逊位、到寺庙出家的段思英,足足有10位 国王,占总数四成半,这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是 绝无仅有的。

在金庸小说中风流倜傥、大放异彩的段誉, 其原型是大理国第16代国王段和誉(又名段正 严)。与小说中描写不同的是,段和誉是一位 文韬武略的帝王,史书记载其“勤于政事”“爱 民用贤、思揽政权”,受到西南诸小国、部落 的尊崇,并与宋朝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有部将 当众辱骂他,他却没有惩罚对方,还在其死后 为其举办丧事、超度亡魂。对于刺杀他的两名 低级军官,他赦免了对方,并在他们羞愧自杀 后建起了“义士冢”。

段和誉26岁即位,在位长达39年之久, 但因无法改变高氏相国专权的局面,且4个儿 子为王位明争暗斗,种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倍 感心力交瘁,于是禅让王位,到无为寺出家, 法号广弘。晚年时期,他住持无为寺的寺务, 重修罗汉堂,自凿寺庙历代高僧像。后来,他 又住荡山、崇圣寺,94岁圆寂,成为大理国最 长寿的国王。

1253年,忽必烈远征云南,兵分3路向大 理国发起进攻,掌控大理政权的相国高泰祥力主 抵抗到底,但他们的兵力无法阻挡蒙古铁骑的冲 锋。战败后,大理末代国王段兴智逃亡昆明,羊 苴咩城被蒙古军占领,部分建筑物被毁。高泰祥 被俘后拒绝投降,被蒙古军斩首于五华楼。忽必 烈认为他是忠臣,予以厚葬,将高氐子孙封为姚 安、鹤庆等地方的土司,承袭30多代。

云南大理洱海湖畔,2006年2月。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1997年5月。

1254年,忽必烈班师北还,大将兀良合台 则留在这里继续攻打大理各部,于当年秋天生 云南大理洱海湖畔, 擒段兴智,北送蒙古汗国。蒙哥汗对段兴智施 以怀柔手段,赠送金符,任命为大理总管,继 续维持在云南的管治,职位世袭罔替。段兴智 发现比起在高氏相国掌权下当傀儡国王,归附 蒙古要舒服得多,于是对蒙古人十分忠心,多 次参与蒙古军队的作战行动。

元朝建立后,为加强对云南的控制,于 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治中庆路(今昆明), 统有37路、5府,大理成为其中一路。白此, 云南的行政中心迁往昆明,取代了羊苴咩城扮 演了500年的角色。大理总管与元朝镇守云南 的云南王、梁王,为争权夺利数次爆发激战, 大致划定了双方的势力范围。至1382年,先 后有13位段氏子孙出任大理总管,对大理等地 的管治长达128年。

大理城的兴建

在大理古城,最让人难忘的是那一道道雄 伟的城门楼。一些城门楼的屋顶采用了中国宫 殿建筑中较高等级的重檐歇山式,具有鲜明的 明朝建筑特色,远远看去既气派又威严。登上 宽阔的城墙,透过一道道青砖堆砌的垛口,似 乎看到了昔日站满骁勇兵士的那种势不可挡。 穿行在城门洞中,墙壁满是坑坑洼洼,部分砖 石裸露在外,写满了历史的沧桑。

这些城门楼,大多始建于1382年。此前, 明太祖朱元璋多次派遣使臣前往云南与梁王、 大理总管谈判,却被忠于元朝的他们所杀害。 1381年,朱元璋决定以武力征伐云南,任命颍 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 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率领兵力达30万。 经过接连作战,明军击溃了梁王的兵力,梁王 自缢而死。1382年春天,明军攻克大理,末代 大理总管段世等人被生擒后送往南京,被朱元 璋赐以官职。

明军从云南班师回朝,留下沐英在此镇守。 沐英的身世十分坎坷,8岁时跟着母亲出来逃避 战乱,不幸的是母亲死在了逃难路上,他就成了 一个小乞丐,讨饭时遇到朱元璋。朱元璋对他十 分同情,收为义子加以栽培。此后沐英屡立战功, 被授予西平侯的爵位。沐氏成为大理乃至云南新 的主人,在此经营长达260多年,他们始终对 明朝忠心耿耿,为巩固边疆作出了贡献。

明朝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属云南布政使 司,领4州、3县、1长官司,设大理、洱海二 卫指挥使司。为加强管治,明朝采取了改土归 流、课以重税、大规模移民屯田等措施。同时, 为了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将大部分历史文化典 籍收缴后销毁,有关南诏和大理历史的碑记木 刻也尽可能砸毁,要求当地人以汉语交流,逐 步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礼乐教化来取代传统 价值观念。随着“圣化”政策的推行,大理白 族的风俗习惯慢慢与汉人类同。

在羊苴咩城基础上,明朝主持修建了新的 大理城,旧城遭到废弃,目前仅存部分城墙遗 址。据文献记载,新修建的大理城规模壮阔, 方圆12里,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西 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其中,南城门楼 是四门之首,称为“承恩楼”,亦称“双鹤楼”, 是大理城的象征;东城门楼因面向洱海,被称 为“通海楼”,亦称“洱海门”;西城门楼因 面向苍山,被称为“苍山门”;北城门楼称为“安 远楼”,亦称“三塔门”,即通往崇圣寺三塔 之意。从古城布局图可以看出,南北城门楼相 互对称,但东西城门楼却是左右错开的,城市 的中心偏西,这些都是白族建筑“东西南北不 取中正”的鲜明写照。此外,城的四角还有角楼, 分别称为颖川、西平、孔明、长卿。

大理的城门楼、角楼及其它古建筑,不少 都在战火中遭到焚毁,后又重建。比如,位于 古城中心的五华楼,建成时是南诏的国宾馆, 在明军进攻大理时被焚毁,明朝修建大理城时 予以重建,但其规模格局远远逊色于南诏时期 的金碧辉煌。清朝时期,针对大理城门楼、城 墙等损毁较多的情况,多次发起修缮,其中规 模最大的一次是在1692年。此外,1925年3 月16日.大理发生7.1级地震,对大理古城内 外的诸多古迹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害。今日我 们所见的大理城门楼等古建筑,很多是20世 纪70、80年代重修的,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 努力还原历史的原貌。

反清的抗争

在大理古城复兴路南段,古色古香的总统 兵马大元帅很能引起人们的探访兴致。走过气 派的大门,大殿上悬挂有总统兵马大元帅杜文 秀亲自撰写的楹联:“天生英雄扭转中原世界; 地出豪杰戳破胡儿乾坤。”整个元帅府建筑格 式仿照皇城。这个元帅府,反映的是大理人民 反抗清朝统治的历史。

明末清初,云南地方政权剧烈变动,先后 经历南明永历小朝廷统治、孙可望等“大西军” 占领、吴三桂割据统治的时期,直到康熙年间, 平息吴三桂叛乱后,才实现了清朝对云南的绝 对控制。清朝沿袭明制,在大理设大理府,府 城所在地为大理城。随着社会制度的安定,大 理的工商业得到持续发展,城内的店铺越来越 多,比较有名的有48家,主要从事皮革、缝纫、 造纸、金银首饰加工、铜铁器、大理石加工等 行业。特别是当地白族等少数民族,从上到下 有一整套特有的服饰,到处可闻敲击金银器的 声音。这一阶段,城区居民达到1.3万余户, 市场内外都热闹非常。

然而,近代以来,清朝腐朽落后的统治, 给当地人民带来了诸多灾难,官民之间的矛盾 持续积累。伴随着太平天国运动在全国的兴起, 老百姓的抗争意识越来越强。1856年云南少数 民族因争矿起衅,清政府处置失当,激起民变。 杜文秀在蒙化揭竿而起,乘着云南提督文祥出 兵镇压楚雄起义军、大理兵力空虚的大好时机, 一举攻克大理。其后,杜文秀被起义军推举为 总统兵马大元帅。他把云南提督府改造为自己 的帅府,建有大门、二门、正堂、议事厅、南 北花厅、书房等,四周设有围墙,形成了一个 规模庞大的建筑群落。与此同时,彝族农民领 袖李文学在哀牢山区发动起义,被推举为彝家 兵马大元帅,与杜文秀起义遥相呼应。

崇圣寺三塔。

洱海。

杜文秀趁着清王朝全力剿灭太平天国、无 暇南顾的有利时机,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势力, 其统治范围最广时东至楚雄,西至腾越,南至 耿马,北至丽江等地,成为了割据一方的诸侯。 他还策动20万兵力东征,意图进攻昆明,但 最终遭遇失败。

清政府全力剿杀太平天国之后,得以集中 力量来应对杜文秀的这个地方政权。经过大理、 凤仪、下关、巍山等地连番的战斗之后,起义 军的力量不断被消耗。1872年,清军发起了对 大理城的围困,李文学派遣兵力予以救援,但 被清军击溃。当年底,清军以地雷爆破东南城 墙,攻人大理城内。杜文秀突围失败,自觉大 势已去,服下毒药后前往清军营地,被清军杀 害。2年后,李文学也在清军围剿中牺牲,坚 持近20年的云南反清斗争宣告失败。清朝在 占领大理城后,加强了对当地的控制。

辛亥革命时期,大理清军参加了起义,成 立“大理自治机关总部”。此后,大理驻军还 参加了“二次革命”等运动。抗战时期,大理 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 日救亡运动,军民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牺牲。解 放战争时期,大理多个地区成立了武装小分队, 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1949年12月, 大理宣布和平解放,揭开了历史的崭新一页。

特有的民俗

在大理古城,除了逛那些古色古香的街道、 店鋪,我们还可以感受白族的特色文化。每年 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是白族特有节日 “绕三灵”,相传起源于南诏,已有一千多年 历史。每到节日,洱海周边百余个村落的白族 百姓,都要身穿民族盛装,组成浩浩荡荡的队 伍,汇聚至大理古城南门的城隍庙,从那里出 发,载歌载舞巡游3日。第1日先经“佛都” 崇圣寺三塔,沿苍山脚向北“绕”到喜洲庆洞 庄的“神都”圣源寺;第2日经喜洲各村庄, 绕到“仙都”金圭寺;第3日则是绕到大理城 东的马久邑村,在此地的本主庙歌舞、祈祷后 尽欢而散。这一节日源于白族的特有宗教本土 信仰,最早是为了在栽种水稻前祈雨,期盼风 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在已加入诸多民族元素 和喜庆成分,包括跳霸王鞭、八角鼓舞、唱曲 对歌。每个歌舞队列领头者均为男女巫两人, 一路边舞边唱,表达着男女之间炽热的情感。 2006年,“绕三灵”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月街”也是值得一看的民俗。这一节 日又名“观音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 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由早期的宗 教活动逐步演变为文化展示和物资交流活动, 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观看赛马、欣赏舞 蹈、品尝民族食品、购买特色礼物等等,丰富 的活动定会让你感觉不虚此行。

此外,农历四月十五日在蝴蝶泉边举办的 蝴蝶会,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的火把节,秋 收时节的尝新米节,农历七八月份的耍海会…… 丰富的节日文化活动,让外地游客对白族的文 化习俗、风土人情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大理 砂锅鱼、邓川乳扇、喜洲粑粑、烤茶、白族三 道茶等美食饮品,也让人大快朵颐。

在大理几天的时间,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 满满当当的。踏上归途之时,总感觉还有很多 自然景观没去看,还有很多历史人文没去探访。 这样的遗憾,看来只有等待下次来大理时才能 弥补了。

本文参考资料:

大理军分区编《大理军事志》、马宏省《闲在大理》、 杜小红《行天路看大理》等。

猜你喜欢

南诏洱海大理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南诏大理佛精品》插图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洱海月下
洱海,好美
洱海
想念大理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爱上洱海,只需要这十个瞬间
山,南诏国的“龙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