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玉如论书语录

2018-07-06吴玉如

老年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化境圣教序行草

□吴玉如

[1]作字虽小道,其中亦有至理。临古人碑帖,须先细心玩读,而后临之。临必一笔不苟,一点一画之间,细入毫厘,不可轻易放过。初写必求能匀、能慢,先不能慢,后必不能快。鼓努为力,是所切忌。专心一艺,非朝扪夕得,必如种植,不时除草,每日灌溉,始望有获。涵养之功,不能别有路也。久而久之,乃可造自然而明神韵矣。

[2]作行楷,当从怀仁集《圣教序》与欧--冯各家《兰亭序》讨其消息。一点一画之施,洞悉其理。“重若崩云,轻如蝉翼”,析于毫发之间,贯于腠理以内,神完气足,无隙可乘,水到渠成,自然妙运。夫如是,可以与之言书法矣。讲论可以尽之于辞,实践非瞬息能至,见仁见智,存乎其人。谬以毫厘,差之千里,此所以索解人难也。

[3]作字须方圆相济,力透纸背,阴阳揖让,一合自然。少涉造作,便无神韵,不知此而言书法,吾不知其可矣。今人嗜书法者,动喜云脱窠臼,此本是当行语,陈陈相因,固为病痛。然一捉毛锥,便想出人头地,一鸣惊人,吾亦不知其可也。

[4]作字必具绳矩,而后可以示后。必具绳矩,而后始可纵横而得不乱。今人纵字画出于无规矩,楷书多不可识,遑论草书乎?求学问不能登峰造极,率病坐一懒字,而尤病在不肯自拯。又有于懒中冀得方便之门,以神其不泥古之明。呜呼?于此亦可觇世道。

《录李白〈客中行〉》 吴玉如

[5]非多见不能广眼界,多见必须能别。不知别,则精粗不辨,愈多愈增累矣。学古人之书,取古人之长,弃古人之短,是善学书者。倘集古人之短于己腕前,又益以己短,则不可救药矣。帖中用笔之好恶,不能细辨,师非弃是,又何贵临帖。然则何以辨?要不出于三:曰形、曰笔、曰墨而已。形最易,盖结构易求也。笔较难,篆隶不同施,草楷尤异则。用实多端,理无二致。笔到而已,不浮而已,到始不浮也。万化千变,机不逾此。墨则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大字“屋漏”,小字“双钩”。明乎是,思过半矣。此为不佞每以语学书者之言也。

《人得天开》联 吴玉如

[6]见得多,临得多,萃古人之精华,省自家之病痛,积久不懈,神而明之。临古人书必先极似,能似得其貌,而后任己意为之,可言得其神。不似亦似,乃真似也。点画使转全无门径,动言遗貌取神,自欺欺人,此书法之所以不传也。又作书忌俗与熟,亦忌乖谬潦草。善书者曰篆、曰隶、曰草、曰行、曰楷,无不融会而贯通之,虽笔墨纵横,点画狼藉,而一折一丝又无不有来踪去脉,绝无茸滓杂之弊。一臻化境,便超凡入圣,无往不妙到毫端矣。不主门户,不为字匠,明乎此而后可与论临池也。

[7]习行草,《圣教序》与《兰亭序》为必经之阶。《圣教序》字数非《兰亭序》比,虽为集字而规矩不失,善临之亦能得其腠理。不知所以,仅为抄撮,即获宋,了无关涉也,何临摹之尚!如写《圣教序》有悟,再参元、明名家墨迹,亦可造上乘矣。近世元、明两代墨迹,印珂罗版者甚多,由之寻晋唐门径最当。略如故宫所出鲜于枢写《杜诗》,明文征明行草诸帖。文之书有石印本多种,亦大可玩味。文书虽少变化,然极具矩之美。他如故宫出之孙过庭《书谱》,亦当悉心读诵,不独可知草法,其文辞亦至美矣。作书要无论为隶、为楷、为行或草,必笔笔不苟,即一小点或一小转折处,亦不异轻易放过。必使来踪去迹、方圆长短,毫无拖泥带水、浮掠肿率各病。持之久远,然后可进而言神韵。初步潦草,终身无臻化境之日也。

《录姜夔〈月下笛.与客携壶〉》 吴玉如

[8]欲习行草,能将《元略墓志》入门,庶可得三昧。骤闻之似不能解,实则非故欲骇言,因六朝无间南北,精书者皆能化二王行草之法入楷则。吾尝谓晋人行草使转化作真书,便是北碑面目,一脉相延,岂可强为割裂。能得其理,则从之可寻行草之原。虽《兰亭》多本,甚至怀仁集《圣教》,如不得洽心之导,而于是翻可得金针也。

猜你喜欢

化境圣教序行草
陈海良《古人诗》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化境
书法作品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技法解析(二十九)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技法解析(二十八)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技法解析(二十四)
踏莎行草忆饶公
以钱钟书“化境”说分析《教父Ⅰ》翻译
化境(外一则)